稅收違法行為檢舉須知
根據《稅收違法行為檢舉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第23號令)第二條規定,稅收違法行為檢舉是指單位、個人采用書信、互聯網、傳真、電話、來訪等形式,向稅務機關提供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稅收違法行為線索的行為。檢舉稅收違法行為的單位、個人稱檢舉人;被檢舉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稱被檢舉人。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稅務稽查工作規程》(國稅發〔2009〕157號)第十七條第一款規定,國家稅務總局和各級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在稽查局設立稅收違法案件舉報中心,負責受理單位和個人對稅收違法行為的檢舉。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稅務稽查案源管理辦法(試行)》(稅總發〔2016〕71號)第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稽查局舉報受理部門負責接收書信、來訪、互聯網、傳真等形式的檢舉線索。12366納稅服務熱線舉報專崗負責接收的電話形式的檢舉線索,應填制舉報工單后移交舉報受理部門進一步處理。
根據《稅收違法行為檢舉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第23號令)第二條第三款規定,檢舉人使用與其營業執照、身份證等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的身份證件上一致的名稱、姓名檢舉的,為實名檢舉;否則為匿名檢舉。
根據《稅收違法行為檢舉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第23號令)第七條規定,檢舉稅收違法行為是單位、個人的自愿行為。單位、個人因檢舉而產生的支出應由其自行負擔。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稅務稽查工作規程》(國稅發〔2009〕157號)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對單位和個人實名檢舉稅收違法行為并經查實,為國家挽回稅收損失的,根據其貢獻大小,依照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規定給予相應獎勵。
根據《稅收違法行為檢舉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第23號令)第八條規定,檢舉事項經查證屬實,為國家挽回或者減少損失的,對實名檢舉人按照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的有關規定給予相應獎勵。
根據《稅收違法行為檢舉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第23號令)第九條規定,稅收違法案件舉報中心受理檢舉事項的范圍是:涉嫌偷稅,逃避追繳欠稅,騙稅,虛開、偽造、非法提供、非法取得發票,以及其他稅收違法行為。
根據《稅收違法行為檢舉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第23號令)第十條規定,實名檢舉和匿名檢舉均須受理。檢舉人不愿提供自己的姓名、身份、單位、地址、聯系方式或者不愿公開檢舉行為的,稅務機關應當予以尊重和保密。檢舉人應當至少提供被檢舉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地址、稅收違法行為線索等資料。檢舉人檢舉稅收違法行為應當實事求是,對提供檢舉材料的真實性負責,不得誣陷、捏造事實。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稅務稽查工作規程》(國稅發〔2009〕157號)第十八條規定,稅收違法案件舉報中心應當對檢舉信息進行分析篩選,區分不同情形,經稽查局局長批準后分別處理:(1)線索清楚,涉嫌偷稅、逃避追繳欠稅、騙稅、虛開發票、制售假發票或者其他嚴重稅收違法行為的,由選案部門列入案源信息;(2)檢舉內容不詳,無明確線索或者內容重復的,暫存待辦;(3)屬于稅務局其他部門工作職責范圍的,轉交相關部門處理;(4)不屬于自己受理范圍的檢舉,將檢舉材料轉送有處理權的單位。
根據《稅收違法行為檢舉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第23號令)第十四條規定,舉報中心將檢舉事項登記以后,應當按照以下方式分類處理:檢舉內容詳細、稅收違法行為線索清楚、案情重大、涉及范圍廣的,作為重大檢舉案件。檢舉內容提供了一定線索,有可能存在稅收違法行為的,作為一般案件。檢舉事項不完整或者內容不清、線索不明的,可以暫存待查,待檢舉人將情況補充完整以后,再進行處理。不屬于稽查局職責范圍的檢舉事項,移交有處理權的單位或者部門。
根據《稅收違法行為檢舉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第23號令)第十九條規定,已經受理尚未查結的檢舉案件,再次檢舉的,可以作為重復案件并案處理。已經結案的檢舉案件,檢舉人就同一事項再次檢舉,沒有提供新的線索、資料;或者提供了新的線索、資料,經審查沒有價值的,稅務機關可以不再檢查。
同時,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稅務稽查案源管理辦法(試行)》(稅總發〔2016〕71號)第二十條第一款規定,檢舉案源信息涉及發票違法等事項,通過日常稅務管理能夠糾正的,經稅務局負責人批準移交相關部門處理。第二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納稅人狀態為非正常、注銷或者稅收違法線索不清晰的檢舉案源信息可以作暫存待查處理。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規定,檢舉案源信息線索較明確但缺少必要證明資料,舉報受理部門認為需要通過調查核實(包括協查)確認的。第二十三條第三款規定,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確認為需要立案檢查的案源:……(三)舉報受理部門受理的檢舉內容詳細、線索清楚的案源。
根據《稅收違法行為檢舉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第23號令)第十六條規定,檢舉事項的處理,應當在接到檢舉以后的15個工作日內辦理,特殊情況除外;情況緊急的應當立即辦理。
根據《稅收違法行為檢舉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第23號令)第十八條規定,對上級稅務機關稽查局及其舉報中心督辦的檢舉案件,除有特定時限者以外,承辦部門應當在收到紙質督辦函后3個月內上報查辦結果;案情復雜無法在限期內查結的,報經督辦部門批準,可以延期上報查辦結果,并定期上報階段性的查辦情況。上級不要求上報查辦結果的交辦案件,應當定期匯總上報辦理情況。
本級稅務機關稽查局直接查辦的檢舉案件,除有特定時限者以外,承辦部門應當在收到紙質交辦單以后3個月內將查辦結果報告本級稅務機關稽查局負責人并回復舉報中心;案情復雜無法在限期內查結的,報經本級稅務機關稽查局負責人批準,時限可以適當延長,同時將階段性的查辦情況報告本級稅務機關稽查局負責人并回復舉報中心。
根據《稅收違法行為檢舉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第23號令)第二十條規定,對實名檢舉案件,舉報中心收到承辦部門回復的查辦結果以后,可以應檢舉人的要求將與檢舉線索有關的查辦結果簡要告知檢舉人;檢舉案件查結以前,不得向檢舉人透露案件查處情況。向檢舉人告知查辦結果時,不得告知其檢舉線索以外的稅收違法行為的查處情況,不得提供稅務處理(處罰)決定書及有關案情資料。
根據《稅收違法行為檢舉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第23號令)第二十九條規定,舉報中心工作人員與檢舉事項或者檢舉人、被檢舉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檢舉人有正當理由并且有證據證明舉報中心工作人員應當回避的,經本級稅務機關稽查局負責人批準以后,予以回避。
根據《稅收違法行為檢舉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第23號令)第三十條規定,稅務機關工作人員在檢舉管理工作中必須嚴格遵守以下保密規定:
(1)檢舉事項的受理、登記、處理及檢查、審理、執行等各個環節,應當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嚴格保密,并建立健全工作責任制,不得私自摘抄、復制、扣壓、銷毀檢舉材料。
(2)嚴禁泄露檢舉人的姓名、身份、單位、地址、聯系方式等情況;嚴禁將檢舉情況透露給被檢舉人及與案件查處無關的人員。
(3)調查核實情況時不得出示檢舉信原件或者復印件,不得暴露檢舉人的有關信息;對匿名的檢舉書信及材料,除特殊情況以外,不得鑒定筆跡。
(4)宣傳報道和獎勵檢舉有功人員,未經檢舉人書面同意,不得公開檢舉人的姓名、身份、單位、地址、聯系方式等情況。
(供稿:天津市地方稅務局稅務稽查處)
責任編輯:傅延懌 曲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