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爽
(沈陽鐵路局社會保險管理處,沈陽 110001)
淺析如何做好鐵路局社會保險管理工作
王 爽
(沈陽鐵路局社會保險管理處,沈陽 110001)
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社會保障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以鐵路局為視角,淺析社會保險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做好社會保險管理工作的策略。
社會保險管理;基礎職能;工作策略
社會保險是指通過國家立法的形式,以勞動者為保障對象,以勞動者的年老、疾病、傷殘、失業、死亡等特殊事件為保障內容,以政府強制實施為特點的一種保障制度。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社會保障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社會保險管理工作是一項民惠、民生工程,既保障職工基本生活,又能提高職工生活水平和質量。把社會保險管理工作做好,有利于解除職工后顧之憂,形成穩定安全預期,增強經濟增長內生動力。鐵路局社會保險管理部門既是鐵路局管內各單位社保工作的管理者,也是地方社保部門的經辦機構。這種特殊的雙重身份,賦予了鐵路社會保險管理部門重任,既要維護鐵路局利益,也要按照地方政策做好對管內各單位的管理。因此,研究如何做好鐵路局層面的社會保險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保障基本生活。保障性是社會保險的根本目的。國家建立社會保障體系,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免除勞動的后顧之憂,不僅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需要,也是人權保障的主要內容。
2.維護社會穩定。實行社會保險,有利于縮小貧富差距,增進社會整體福利,是社會主義國家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一項重要手段,從而從根本上維護社會穩定。
3.促進經濟發展。社會保險可以調節社會總需求,平抑經濟波動。社會保險基金的長期積累和投資運營有助于完善資本市場。
4.保持社會公平。首先,通過保障基本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因特殊事件等因素導致的機會不均等,使社會成員在沒有后顧之憂的情況下參與市場的公平競爭;其次,通過全社會成員的風險共擔,實現國民收入分配,縮小社會分配結果的不公平。
1.經辦人員能力不足。社保經辦人員流動性大,缺乏業務骨干;缺乏系統性培訓,往往電話指導代替現場指導;社保經辦人員需要懂政策、業務能力強、有責任心、有耐心的復合型人才,基層單位通常缺乏這樣的人才儲備。
2.基層單位不重視社保工作。社保工作是企業管理中的基本工作之一。社保工作龐雜而繁重,有些單位社保經辦人員配備少,進而影響工作效率;有些社保經辦人員工作不認真,對政策理解有誤,不理解新規定新政策,進而影響政策落實;有的單位對職工的來訪來電,工作熱情不高,不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草率敷衍應付,致使職工心里有疑問不敢問,這些現象都直接影響社保工作的質量和順利開展。
3.社保信息系統建設不完善。鐵路局覆蓋范圍大,參保人數多,社保業務經辦紛繁復雜。各險種的信息系統各自獨立,數據信息不能共享,缺乏“五險合一”的大數據。
1.加強業務培訓,增強經辦能力。要不斷完善學習機制,豐富學習內容,創新學習方法,促進機關干部的綜合素質持續提升。按照“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以新政策、新技術和新方法等為主要內容,靈活采取理論學習、現場講解、課題研討等多種形式,開展專題業務培訓。要制訂具體學習計劃,科學安排學習內容,精心挑選師資力量,確保學習培訓的實際效果。沈陽鐵路局不斷拓展培訓的新平臺建設,加強圖書閱覽室、電子閱覽室建設,不斷豐富學習資源。同時,舉辦基層單位社保經辦人員培訓班,宣講社保政策,社保業務經辦流程、社保信息系統操作等內容。
2.深入基層走訪,樹立服務意識。深入基層走訪是確保隊伍穩定、營造和諧氛圍的重要舉措,有利于促進全路社保系統轉變工作作風,有利于傾聽各方面意見,宣傳國家、地方和鐵路社會保障政策規定,更好地服務職工群眾,有利于加強鐵路社會保障工作的基礎建設,全面規范社會保險管理。要落實首訴負責制、問題銷號制度,完善以群眾評議為主體的活動評價機制,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應用微信平臺、網絡平臺不斷擴大走訪的深度和廣度,推動活動深入持久開展。同時加強監督,要把職工群眾滿意作為活動的重要評價標準,建立健全監督評價機制,定期分析評價結果,不斷提高活動實效。下基層,既是對鐵路社保系統工作的一次檢驗,又是鐵路社會保障工作整合、提升、深化和創新的契機,解決職工訴求是深入基層走訪工作的落腳點。2012年以來,沈陽局將“走基層、訪家庭、促和諧”活動作為社保系統的崗位性工作全面開展,進一步豐富了活動的內涵、載體和形式,拓展了活動的深度、廣度和力度,實現了活動的常態化、制度化。2015年全局各單位共走進班組5 985個,訪問家庭3 352戶,進入病房1 340個。職工和離退休人員共提出“涉險”問題5 637個,解答或解決5 543個。如期兌現了走訪指標,取得了顯著成效。
3.構建信息系統,提高工作效率。鐵路企業職工數量多,下屬單位呈現多級管理的情況,鐵路企業社保的工作量也日益繁重,構建社保信息系統是大勢所趨。2016年沈陽鐵路局先行先試,將原來分散的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年金數據通過比對和整合,逐步完成了“多險合一”的社保信息系統,在日常社保業務經辦中,各險種數據也實現了統一基本信息、統一征繳基數、統一申報、統一財務接口的工作模式。多險種統一信息化管理,大大簡化了工作流程,降低了工作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通過科學數據分析,充分挖掘經辦數據的深層含義,不斷提升社保經辦能力,實現了社保經辦的“大數據”層面的大發展。社保信息系統在社會保險經辦過程中生成了海量有時效性的用戶行為數據,如何使用社保信息系統生成的數據,盤活這些數據資產,使其為社會保險經辦、決策、內控管理、提高服務水平、做出貢獻,是社保信息系統管理工作的最終目標。作為企業,只有積極搶占信息化建設制高點,搭建數據平臺,才能贏得發展的機遇。同時,社保信息系統的應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效率決定著企業的發展,我們要通過提高工作效率,把機關的形象真正樹立起來。我們是這樣,基層站段也是同樣。工作效率不提高,其他的廉政風險就會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了,其他的廉政風險就會降低。
4.規范管理模式,完善制度建設。社保部門要設立各崗位職責,明確崗位職責和工作標準,實行“一崗一責”,做到職責清晰、分工明確,保證各項工作有序開展,提高社保經辦效率;梳理細化各省市社保政策文件、經辦流程,使社保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建立社保管理人員工作日志系統,及時登記工作進展,為社保經辦人員綜合考評提供依據,提高社保工作的執行力。
F840
A
1673-291X(2017)34-0066-02
[責任編輯 吳高君]
2017-04-10
王爽(1984-),女,遼寧沈陽人,本科,從事社會保險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