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秀清
(廣西富豐集團有限公司,南寧530031)
我國飼料企業產業化經營模式研究
韓秀清
(廣西富豐集團有限公司,南寧530031)
伴隨著農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飼料企業的集約型產業化發展模式成為了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飼料企業的生產水平和質量安全直接關系到人們的健康,需要受到高度重視,并且整合經營模式和經營管控措施,發揮產業鏈條的實際價值和意義。結合我國飼料企業產業經營模式適用體系分,建議其采取優化主導企業的標桿效應;增強產業擴展平衡效果;升級地方行業支持力度;落實產業結構件協調進步;儲備產業精英人才等舉措,以完善企業經營模式。
飼料企業;產業化經營;意義;體系;優化路徑
通過相關的研究發現,企業在發展進程中,發展前期的贏利水平直接取決于市場占有率,但是,隨著發展進程的不斷推進,當市場占有率超過一定限度后,若是一味追逐更加高額的市場份額,就會導致成本超出收益,也就直接使得盈利率出現下降,而這個臨界點就是50%。因此,企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就要借助專業化發展規模實現經濟性市場管理機制,在開拓市場的同時有效地增加贏利。企業借助產業化管理機制,能進一步擴充企業的發展規模,升級企業的整體實力。
第一,我國飼料企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是為了保證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的必要措施,飼料企業借助產業化管理模式和規范化生產管理措施,能全程有效控制產品的加工環節和管理環節,從一定程度上保證產品質量的優越性和穩定性,企業只有從根本上保證質量,才能在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的基礎上,滿足消費者的實際生產需求。
第二,運行產業化經營模式能在改善生產調度結構的同時,確保生產供給問題能得到最優化的處理。也就是說,在建立銷售網絡的基礎上,有效控制終端市場結構,避免沿襲傳統的銷售路徑,穩定生產安全的調度效果和整合路徑,從而在優化原料供給水平的同時,實現飼料安全生產的全面性升級。
第三,在行業企業化生產結構中,設置行業壁壘能最有效地減少行業內部競爭。在農業產業結構中,飼料行業本身就是門檻較低的產業結構,行情較好就會出現從業人員增多的現象,若是不進行行業約束,就會出現無序競爭。這就需要行業延長自身的產業鏈條,控制合理化分配結構,在設置有效的行業壁壘基礎上,避免行業內部出現惡性競爭的可能性。
第四,市場變化莫測,市場風險難以預料,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使得新技術和新產品逐漸增多,現有產品和技術的壽命周期也在逐漸縮短,社會政治經濟形勢變化莫測,企業若是不能提高經營靈活性,就會被市場競爭淘汰。基于此,要展開產業化經營策略,從而進一步分散風險,保證企業綜合收益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第五,產業化發展模式能從根本上降低企業成本,為提升市場競爭力奠定堅實基礎。近幾年,我國飼料行業呈現出發展的趨勢,飼料產量逐漸增多,地區內企業間的競爭也逐漸加劇,要想更好地適應技術營銷化趨勢,就要在原料集中采購的同時,確保能優化分析自身優勢,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在變幻的市場格局中占據主動。
飼料企業要想實現產業化經營模式的優化,就要結合產業特征實現發展結構的系統性轉型。要從單一化的橫向聯合轉變為產業鏈條的縱向延伸,飼料企業的發展階段要適時適度地呈現出兩端延伸的格局,前向產業化和后向產業化、完全產業化以及不完全產業化的融合是發展的趨勢,也是迎合區域化布局結構以及產業化經營理念的重要措施。也就是說,飼料原料生產環節、飼料加工環節、家禽水廠養殖環節、畜禽水產加工環節和產品銷售流通環節等是飼料企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基本流程,需要企業針對不同環節給予有價值的管控,促進管理效果的最優化。[1]
原料產業結構中,主要是前向上游飼料原料產業延伸機制,尤其是對玉米以及大豆等基本原料,飼料企業可以選擇企業之間的聯合,或者是飼料企業直接和農民進行行業合作,主要是采取農民合作組織模式和協會合作組織模式,能在優化產業結構的基礎上,保證高質飼料原料的生產效果。另外,在實際管理機制建立后,可以由當地飼料企業牽頭,聯合農戶直接種植飼料糧的品種,并且優化管理機制的實效性和統籌機制,為后續工作的全面開展提供保障。不僅僅能有效落實區域化生產要求,也能實現規模化管理策略。企業進行直接收購,或者是企業借助相關組織對農產品進行加工,利用合同建立監督機制,一定程度上保證飼料原料的產量和質量都處于穩定的狀態,也能有效分享原料生產環節的實際利潤。目前,我國通常選取的是“企業+農戶”或者是“企業+中間組織+農戶”的運營模式,確保實踐管理效果的最優化。
畜禽水產養殖業是后向下游產業,依舊是利用合同實現組織的聯合。也就是是說,飼料企業要提供種苗、底料以及科技指導等,實現養殖項目的專業化發展和進步,充分保證養殖戶產品的綜合性,也將養殖場轉變為虛擬養殖生產車間,在控制固定資產投入機制的同時,確保有效規避養殖風險,也為實現共同利益奠定堅實基礎。[2]
畜禽水廠加工是養殖業的下游產業,借助相關加工操作,能將產品直接送入到消費者手里,正是由于產業的集中度較高,且整體利潤率比較直觀,對飼料行業來說,實現產業的延伸和綜合性管理是勢在必行的發展機制。飼料企業可以借助股份合作機制對畜禽屠宰、水產品加工以及肉食品深加工等展開綜合性控制,并且保證產業結構和鏈條的完整性,從而實現獨立品牌的管理和控制。
在產業銷售項目中,銷售流通是終極目標,也是企業獲取利潤的基本途徑,作為飼料產業鏈條中的關鍵環節,穩定銷售十分必要,飼料企業要在控制銷售流通產業結構的基礎上,確保戰略發展目標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例如,飼料企業要在常規化管理中鞏固自身核心資源,樹立品牌管控意識和文化傳銷機制,在成熟市場中實現經營渠道和分銷管理機制的全面化升級,保證利潤管理效果的最優化。[3]
在飼料企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建立和運行過程中,要積極落實切實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機制,傳統管理機制并不適應所有的飼料企業,只是適應一些具有一定規模、資金以及發展實力的企業。也就是說,在飼料企業運行產業化管控措施前,要借助企業橫向聯合以及規模化發展機制,實現自身管理水平的綜合性優化,為企業綜合實力的全面落實提供保證,也為管理體系和管控機制的完整性提供保障。基于此,飼料企業只有了解并踐行專業化管理策略,才能更好地開展產業化經營管理模式,戰略結構也要建立在專業化管控基礎之上,實現成本操作管控項目的優化整合,也為專業化能力的升級奠定基礎。[4]
在飼料企業產業化經營結構建立后,企業要經歷產業化發展的歷程,企業逐漸呈現出合理性產業化發展結構,此時的企業成長率以及收益率都能保證穩步提升。若是成長率上升,收益率出現下調,則需要企業對產業化發展結構進行深度考慮,尋找突破路徑后,在優化預期經營效果的同時,確保企業利潤符合實際標準。需要注意的是,對于飼料企業來說,產業化過度是導致危害的主要原因,第一,資源較為分散,原有產業利潤以及資金被急速抽離,使得發展受到制約。而新型產業并沒有預期的供給,就使得整個產業的發展受影響。第二,經營者精力較為分散,并不能有效應對同時出現的風險和問題。第三,組織規模和管理結構過于膨脹,內部管理結構也相對混亂,產業擴張過早和過剩都會對發展前景造成影響。
基于此,要著重增強產業擴張的平衡效果,優化經濟規模的同時,確保技術優勢更加明顯,且品牌知名度和管理措施都能符合標準化需求,真正建構產品的特色化管理框架。
不僅僅需要合理化創新內部管理體系,也要充分發揮科技的作用,對管理結構和產業發展模型給予高度重視。[5]并且,地方和行業領域也要支持飼料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由于飼料企業經營面較廣,需要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增設產業鏈條,確保管理工作和產業經營管控機制之間的協調化發展。各級政府要將飼料企業產業化經營結構作為扶持對象,將其列入惠農項目中,增設專項資金體系,并且支持相關項目的建立和運營,不斷探索新的機制和專業化科研管理措施,制定產業化經營監督機制,不僅為其提供優化政策,也要創造較為寬松的發展環境.從思想認知層面提高產業培育力度,扶持和指導項目也要貼合環境需求,為產業化運行和進步提供動力。另外,地方政府要將培育標桿企業作為發展目標,實現區域性產業結構的全局性優化。[6]
產業協調化發展對于飼料企業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不僅僅包括生產加工環節、飼料管理環節、養殖管理環節以及畜禽水產加工環節等,還要對銷售流通給予高度重視,需要相關部門對產業關系和責任展開深度整合。在構建產業經營化體系的同時,要對產業熱證基于高度重視,發展機制和產業實際管控條件能結合在一起,形成有機組織結構,并且保證產業布局模型的最優化。需要注意的是,在產業結構發展進程中,機制問題較為關鍵,是飼料企業產業化經營鞏固發展的核心項目,需要企業管理人員結合產業化發展組織形式踐行相互促進相互融合的控制結構,在飼料企業內部建立約束機制和利益分配管控機制,其中,應用價值較為突出的就是股份合作制,在優化管控不同環節的同時,對各個環節的權益給予相應的控制,實現獨立性和共同制約性。運行最有效的運轉機制,為經營管理項目的同步升級以及產業化體系發展提供保障。除此之外,要積極樹立正確的協調性控制措施,落實整合效果的全面優化。[7]
在飼料企業可持續發展進程中,要積極落實切實有效的管理機制,將人才作為發展的關鍵,確保模式管理體系和人才控制機制能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在飼料企業經營結構產業化發展體系中,要保證各個環節的人才結構符合標準,實施產業化經營管理,有效應用經營激勵措施,提升管理人員的綜合質量和經營水平,不僅要對管理結構給予高度重視,也要對技術創新以及資源配置結構展開深度整合,真正落實職能性管理要求,滿足儲備策略和精英管理要求。
總而言之,在飼料企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建立和運行過程中,要積極落實切實有效的管理機制和控制措施,為后續工作的全面開展提供保障,也要協調產業化組織內部不同產業間的發展和優化,結合產業結構特征,從實際需求出發,將人才管理、資源管理、技術管理等項目結合在一起,形成配合和聯動效果,為產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1] 唐守營.我國飼料企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探討[C]//.中國林牧漁業經濟學會飼料經濟專業委員會第七屆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2014:75-80.
[2]王春華.我國飼料企業產業化經營管理模式的問題和策略分析[C].中國林牧漁業經濟學會飼料經濟專業委員會第十屆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2013:17-18.
[3] 朱瓊艷,李彥屏.創新“龍頭企業+奶牛養殖協會+飼料企業+畜牧監管”乳業產業化生產發展模式[C]//.第四屆中國牛業發展大會論文集,2015:94-97.
[4] 錢建新,錢和平.我國飼料企業產業化經營管理模式現狀及思考[J].湖北畜牧獸醫,2014,16(12):20-21.
[5]吳忠華.關于我國農牧企業并購的思考——以飼料企業為例[J].飼料博覽,2015,33(3):58-61.
[6]唐黎標.我國飼料企業產業化經營管理模式現狀及思考[J].湖南飼料,2013,34(2):43-45.
[7] 邱純義.堅持農業產業化經營推動畜牧業健康發展——記山東六和集團有限公司經營管理之路[J].飼料廣角,2015,15(20):38-39.
F243
A
1005-913X(2017)10-0132-03
2017-08-15
韓秀清(1966-),女,福建莆田人,研究方向:工商企業管理,飼料產品加工。
[責任編輯:王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