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 巍
(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江蘇淮安223003)
經濟新常態下中小企業融資風險內部控制分析
邊 巍
(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江蘇淮安223003)
金融危機以來,雖然我國的經濟發展已全面復蘇,但與以往相比,發展速度有所放緩,從而形成一種經濟新常態。這種新常態的經濟發展模式必然會對中小企業的發展及融資造成影響,進而增大融資風險。現以新經濟常態為背景,介紹了中小企業常規融資方式與渠道,分析了融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面臨的融資風險,并針對性的提出了提高企業管理人員融資風險控制意識;設立完善的內部融資風險控制制度;加強企業的內部監督;設立中小企業融資服務機構等建議。
經濟新常態;中小企業;融資風險;策略控制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小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動我國的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促進就業、改善居民生活質量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完善,我國的中小企業必將釋放出更大的活力,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然而由于中小企業規模比較小,抗風險能力不高,所以一旦遭遇融資風險,企業可能會面臨破產倒閉。因此做好企業融資風險的內部控制策略對于企業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企業面臨的融資風險進一步增大,這對于中小企業的發展構成了潛在威脅。那么如何在經濟新常態下做好企業內部的融資風險控制策略,將對企業的生死存亡起到決定性影響。
融資渠道的不同,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面臨的融資風險也各不相同。根據融資的來源、性質等,可以將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劃分為內源性融資、外源性融資、政府扶助三種方式。顧名思義,內源性融資是指利用企業內部的資金,包括經營利潤、折舊基金與資本金進行融資。袁慧玲等人調查分析了780家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發現采用內源性融資模式的企業占比高達70%以上。[1]與其他融資方式相比,內源性融資企業自主性更強,且成本更低,因此是中小企業的首選融資方式。而對照企業規模的逐步擴大,內源性融資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此時企業更多的需要依靠外源性融資渠道。根據融資方式不同,外源性融資又可以分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如銀行貸款、發行股票、債券等,部分企業之間的信用租賃、融資租賃也可算作為企業外源性融資的一種。
除以上兩種融資方式外,中小企業還可通過政府扶助獲得資金支持,如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等。在不同的國家,或在不同的經濟發展時期,政府制定的政策各不相同,對于中小企業的資金扶持力度也不相同。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面臨的風險主要包括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與政策風險四個方面。違約風險是受主觀或客觀原因的影響,債務人無法繼續履行合約,導致債權人及其他投資人遭受損失。信用風險是銀行等金融機構面臨的一種主要風險,但隨著中小企業規模的不斷增大,融資結構日趨復雜,企業面臨的信用風險也不斷增加。尤其是很多中小企業整體規模不大,因此一旦經營發生問題,很容易由于債務危機引發信用風險,導致企業無法履行合約,造成債權人的利益受損。流動性風險主要指的是企業由于缺乏流動資金或等價物的支持而引發的風險。通常,當評估一個企業的償債能力時,相關指標的確立,如流動比率等,主要的參考對象便是企業的資金流動性。除此之外,企業的流動性風險還包括資產負債配置不合理,無法通過籌資或資產抵押、變賣等方式獲得足夠資金償還債務時的風險。
市場風險則主要是指由于市場價格波動讓企業可能面臨虧損的風險,根據不同的標準又可以細分為利率風險、商業價格風險、股票價格風險。由于市場的不確定性,因此在企業經營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受到市場風險的沖擊。政策風險則主要是指政府政策變動對企業發展不利,進而導致企業可能遭受損失的風險。國家會根據具體的經濟發展及產業發展情況適時調整發展政策,以實現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這很可能會對某一企業或者產業造成不利影響,使該產業或企業遭受損失,產生政策風險。
我國的中小企業發展規模相對較小,管理制度也不完善,因此企業管理人員的融資風險控制意識普遍不高,再加上很多管理人員經驗不足,中小企業普遍沒有構建針對性的融資風險內部控制制度。很過企業的管理人員處理企業融資問題時,往往是憑借自己的經驗或者交情,對于企業的經營狀況及財務狀況缺乏客觀評估,然后貿然進行企業融資,大大增加了企業的融資風險。另外,雖然部分企業中也構建了內部風險控制制度,但由于管理人員不重視,導致控制內容流于形式,并未在企業融資過程中發揮實際作用。
中小企業管理人員普遍缺乏專業風險管理知識,在制定企業的融資風險管理制度時,往往并沒有實際考察企業的經營狀況,因此設計的內部風險控制制度并不完善,多是一種擺設或是為了應付,很多內部風險的控制制度都比較籠統,缺乏細化,在融資風險控制過程中企業員工無法實際執行,也有部分企業將風險控制制度設置的非常繁瑣,需要進行層層審批,增加了風險控制的時間成本,效率低下,缺乏實踐性與可操作性,對于企業的經營發展和風險控制并沒有實質性幫助。
中小企業的員工素質參差不齊,因此對于企業文件的執行力度不同,部分企業措施制度的執行都只停留在文件上。這一方面是由于企業的管理人員不夠重視,對于員工的要求不嚴格,導致員工未嚴格執行企業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則是企業缺乏配套的監管措施,由于對企業內部風險控制監督不到位,增加了企業的融資風險。
新經濟常態下,要增強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風險控制效果,首先需要提高企業管理層的融資風險控制意識。當管理層重視企業融資風險控制了,一個企業才會聘請專業人才構建完善的融資風險內部控制制度。[2]所以,中小企業的內部管理人員應該定期參加相關的融資風險內部控制培訓,提高對融資風險的認識,改變原有的企業經營管理理念,重視對融資風險的防范。定期對企業的內部員工進行風險意識培訓,一個企業的良好發展離不開每一個員工的努力,通過對企業員工的培訓,全方位完善企業對融資風險的內部控制制度。在選擇融資渠道時,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企業發展的融資方式。在企業內部牢固樹立融資風險管理理念,為企業融資風險管理創建一個良好的控制環境。
任何一個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規范有效的制度,對于融資風險的控制更是如此,如果企業內部沒有完善的控制制度,那就無法為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保駕護航。所以,制度建設是企業內部控制融資風險的首要保障。中小企業管理人員應該結合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為企業構建完善的融資風險內部控制制度,為企業人員制定完善的制度規范,促進企業的正規化發展。內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不應該執流于形式,要具有可操作性與實踐性,切實為中小企業的融資風險內部控制發揮應有效果。
企業內部風險控制制度的制定需要執行落實,因此必須要加強企業內部的監督機制,督促企業員工認真執行內部風險控制制度,在企業融資過程中,嚴格按照規范控制融資風險。[3]為了提升監督效果,企業應構建長久完善的監督機制,加強對企業內部融資風險的控制與管理。
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經濟發展、保障社會就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政府應該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結合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設立專門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機構。[4]雖然銀行等金融機構中已設置專門針對中小企業的信貸部門,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但該機構作為銀行的一個下屬部門,對于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缺乏專業化,不能有效的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針對性服務。所以,組建一個專門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機構意義重大。該機構可以為我國的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更加專業的服務、構建多樣化融資渠道,降低企業的低融資風險,為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中小企業的融資風險進一步增大,對此企業管理人員應該有清醒的認識。一方面要加強學習,提高對企業融資風險的認識,另一方面則要構建完善的內部融資風險管理機制,并加強監督機制,確保融資風險控制制度能夠得到有效貫徹與落實。政府部門則應該結合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統一設立中小企業融資服務機構,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降低企業融資風險,從而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1]柴冬青.論中小企業融資風險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商,2015,42:180.
[2] 楊 娟.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風險內部控制研究[J].品牌,2015(11):245-246.
[3] 項青松.中小企業融資風險內部控制對策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6(8):59-60.
[4]程養林.經濟新常態下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風險內部控制研究[J].商業會計,2016(20):110-112.
F830
A
1005-913X(2017)10-0137-02
2017-08-28
邊 巍(1980-),女,吉林蛟河人,講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責任編輯:王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