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工商大學 融智學院,重慶 401320)
金融衍生品的機遇與挑戰
羅曉雙
(重慶工商大學 融智學院,重慶 401320)
在世界經濟加速融合的情況下,金融行業呈現出了空前繁榮,在這種情況下,金融行業的發展逐漸細化,并出現了很多衍生工具。及時的信息更新、龐大的信息量以及開源的網絡環境,一方面使得金融衍生工具的操作更加簡便,另一方面,既降低了衍生工具的交易成本,又擴大了衍生工具的交易量,提高了其交易的可能性。雖然依舊有局限性的存在,但顯而易見,金融衍生工具的發展已經走進了以互聯網為基礎的一個新的時代。
互聯網;金融衍生產品;網絡經營
隨著金融行業逐漸成為經濟的核心,金融行業受到的關注和影響也越來越大。而金融行業自身的一些特點,決定了在互聯網發達和普及的今天,其注定要受到互聯網的深刻影響,甚至產生一系列變革。
在繼廣播、報紙、電視三大傳統媒體之后,互聯網成為了“第四媒體”。 其不僅具有傳統媒體所具有的特點,更具有自身獨有的特點。首先,互聯網上充斥了極大的信息量,是傳統平臺和媒介所達不到的;并且,其更新速度十分快;再者,由于科學技術的發達,互聯網也具有非常高效的操作性;同時,作為一個平臺,互聯網實現了多方的資源共享和對話,走進了網絡開源的時代。
政治因互聯網更加透明化和民主化,政治暴力和擴張也因互聯網的推動變得容易;互聯網使思維變得更加開放敏捷,又使思維變得“碎片化”和膚淺化;它既有利于全球共識的形成,又會導致思想文化的多元和碰撞。互聯網從根本上改變了現有的生產方式和經濟運行模式,但是經濟的風險性和脆弱性也會大幅度上升,在這種情況下極度容易催生經濟的虛擬化、泡沫化,甚至空心化。
進入信息時代以來,計算機處理數字和業務的能力不斷加強,互聯網的信息量劇增,并且更新速度不斷加快。而金融業本身對信息密度的高要求,其產品和業務的非物質化,使得互聯網的特點與其需求一一重合。
互聯網獨有的優勢使互聯網金融得以快速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網絡資源優勢。基于互聯網的普及,互聯網可以輕而易舉的聚集數萬的流量,這是現實物理人群的集合無法比擬的。正是因為這個重要的特點使互聯網金融得以快速發展。
其次是大數據。人在網絡集合時留下了很多印記,這些印記代替人傳達出了很多需求,這就是商業空間和商業機會。
然后是云計算。在雜亂無章的人群集合里,存在著規律可循,這些傳統的算盤、計算器無法做到,得益于云計算的發展才能把雜亂無章的信息收集起來,并使之變為有用的數據價值、數據資源、數據金礦,這就是我們所謂的金融和互聯網結合的關鍵原因。
正是基于互聯網對金融行業的深刻影響,在此基礎上,我將重點剖析在金融衍生工具領域里,互聯網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一方面,起到了無可比擬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也帶來了一些消極的影響。
金融衍生工具,也叫做“金融衍生產品”,這一概念是與基礎金融產品相對應的,是建立在基礎產品或者基礎變量之上,它的價格會隨基礎金融產品價格變動的派生金融工具。目前,比較常見的金融衍生工具主要包括期貨、期權、遠期以及互換。而大多數的金融衍生工具都具有跨期性、聯動性、杠桿性和高風險性四個特征。正是由于這四個特征與互聯網的特點相互作用、相輔相成,才使得互聯網在衍生工具的發展中成為了重要的一環。
在傳統的衍生工具交易市場上,采取的是有紙化交易,交易雙方采取的是在場內市場進行公開叫賣,與自身意向吻合,再進行交易。而在互聯網和計算機制度興起和發展之后,開始逐漸過渡到無紙化的網絡交易,形成了衍生工具的一種新的經營模式——網絡經營。
而這種經營模式對交易的影響有利有弊。
一方面,交易雙方利用互聯網完成業務,實現了多品種、全方位、無差異的服務,方便快捷的操作,低廉的成本。
首先,由于互聯網這個平臺涉及面廣,真正實現了“零界限”,能夠參與交易的主體數量大,供需旺盛并且能夠提供的交易種類繁多。打破了場內市場即真實市場上的客觀條件的限制,將全球的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者和參與者納入同一個“市場”,有利于形成更加合理和穩定,更加國際化和全局性的價值定位。與此同時,基于互聯網的開源,網上交易系統能夠為客戶提供無差異的標準化的行情瀏覽和委托交易服務,給交易者提供最棒的客戶體驗。
其次,不同于一般的現貨交易,幾乎所有的金融衍生工具都是在一段約定的時間之后才進行交易。這也就是衍生工具的跨期性,也就是交易雙方是通過對匯率、利率、股價等因素變動趨勢的預測,約定在進行交易的未來某一時間點。這就要求交易雙方對利率、匯率等因素的變動趨勢做出準確的判斷和及時的掌握,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盡可能的變更可變更的因素,使其持有的衍生工具獲得最大利益。而趨勢的把握和預測、工具的及時使用和轉化必然要求大量且新鮮的信息和高效的操作系統。在傳統市場上,信息的掌握和操作的更改都具有強烈的滯后性,而互聯網的出現和發展解決了這一難題,使得期貨交易的客觀風險有所降低。
再者,由于衍生工具的交易具有極強的杠桿性,能夠以小博大,利用很少的資金就能進行大批量的操作,可能獲得大量的利潤。因此,其可觀的收益越來越多的吸引了大批人參與,金融互聯網化的核心是找到客戶、投資者的服務需求痛點,對于傳統金融機構而言,很大部分是為高凈值客戶服務的,離真正的互聯網化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但是,信息不對稱是金融市場上的一大難題,也是風險存在的一個原因。解決投融資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是互聯網金融能否顛覆傳統金融的關鍵。金融正在向“去中介化”發展,傳統金融業態網點多、人員多的優勢都會受到影響。而互聯網金融未來的優勢明顯,首先是通過移動終端幫客戶找到并識別潛在的交易對手;其次是對數據作出分析,可以輕易對銀行和投資銀行做出詳細的調查。
P2P平臺“跑路”事件頻發讓不少金融消費者產生了擔憂,這表明了中國互聯網金融飛速發展的同時,風險已然顯露。這種“跑路”事件更多的是道德問題,是一種新型的欺騙消費者的模式。因此,監管層如何有效打擊非法集資,銀行等合作企業對P2P企業的交易資金如何實施托管和監督、風險防范就變得很重要了。這些一定要做到位。我國的網絡環境還不夠健全,關于網絡交易的法律法規還不僅完善。尤其金融衍生工具又是更新速度極快的新興事物,關于其本身的立法和法律尚處于缺失階段。并且,對這一經營模式的監督都只是紙上談兵,并沒有專門的監管體制。而金融衍生工具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極其容易成為不法分子的工具,甚至有可能利用其操控市場,對經濟金融體系造成沖擊。
其次,衍生工具的專業性強,而市場上大量的參與者都是零散的個人,并沒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是不夠成熟的。復雜衍生品的原理只有專業人士能理解,所蘊含的風險經過多層組合后變得不可知,如果宏觀經濟惡化,容易產生金融危機。設計金融衍生品的目標是為了避險,但金融衍生品的杠桿也吸引一些人鋌而走險去投機
再者,網上交易操作簡便,流程簡單,流動性非常強,參與者也非常多。但是對于這一交易,卻沒有完整的保護系統和防御系統,也就是說,很有可能遭到黑客的襲擊和垃圾系統的入侵,這樣就會使交易系統突然癱瘓,造成交易信息的不準確性或者交易雙方無法成交或無法更改信息,使得客戶蒙受巨大的損失。
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一些專家認為現代經濟市場出現泡沫的直接原因是大量具有明顯的投機性和虛擬性特征的金融衍生品的產生,并將其看成金融危機爆發的重要因素。盡管這一說法有些片面,但有點是值得我們保持警惕的,金融衍生品作為一種投機工具,有概率導致整個市場的巨大波動。
任何金融衍生品都一定是來源于實體經濟的需求。例如美國的信貸資產證券化,通過金融衍生品的功能協助貸款人降低貸款利率,金融衍生品充分發揮積極作用。但由于若干金融機構的推波助瀾,只為創新而創新的金融衍生品,無形中吹大了房地產市場泡沫,引發了美國的次貸風暴,所以金融衍生品應該立足于為實體企業提供創新服務,更應發揮金融行業的自律與社會監督的作用,來避免無的放矢的金融創新。
隨著科技的進步,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金融將會越來越人性化,越來越電子化,愈發的未來化,未來的信用卡、紙幣都會電子化。隨著信息不對稱問題的解決,老百姓會越來越少地在銀行存錢,取而代之的是,利用和根據充足的信息自己管理資產。
總體而言,互聯網帶給金融衍生工具的是一個更為寬廣的發展平臺,帶給金融業的也是一個更寬松的操作環境。但是法律法規的健全、監督體制的建立以及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是當下最必要也是最緊急的。
[1]陳曉聰:金融衍生工具理論與實踐[D].經貿實踐.2001.
[2]王楊孜:淺析互聯網金融對金融業的影響[N].金融時報.
[3]王曉軍:我國商業銀行并購問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
[4]黃聰英:制度變遷與我國農村信用社改革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5.
[5]陳辛:中國資本項目開放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武漢大學. 2005.
[6]童玲:中國房地產投資信托發展研究[D].天津財經大學.2007年.
[7]王純剛:黑龍江省城市商業銀行現狀、問題及其發展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
[8]黃婷婷: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問題分析[D].吉林大學;2009.
[9]孫劍:新疆體育彩票經營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07.
[10]朱建波:我國融資租賃業發展的主要問題及其對策研究[D].河海大學.2007.
(責任編輯:孫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