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霞
摘 要
在學前教育學學科建設科學化的過程中, 對其學科建設的一些問題進行邏輯的和認識論的分析與探討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學前教育學;學科建設;概念;體系;理論;實踐
1 關于這門學科的概念及其體系
如果說一門學科的概念構成了它的邏輯細胞,為人們理解并探討該學科提供了一種范式或規則的話,那么一門學科的體系則向人們揭示了該學科的基本范疇及其相互之間的邏輯聯系與結構。事實表明,發達的學科必然有著成熟的概念及其體系。因此,建立和發展科學而成熟的學前教育學學科,有必要首先對這門學科的概念及其體系進行研究,并努力建立概念明確、邏輯嚴謹的學科體系,這是學前教育學學科成熟與否的一個基本標志。研究和建立學前教育學學科的概念及其體系,是創建科學而成熟的學前教育學學科的前提和基礎,它將深化我們的理論研究并推動學科建設走向成熟。
1.1 關于概念
如果我們對現行的學前教育學學科(表現為各種著述)進行分析,就會發現,這門學科存在著缺乏一套自己專有的明晰而嚴格的概念,以及概念混亂、表達不準確、不一致等問題。這門學科現行的概念來源主要有二:一部分是從其他學科借用或套用而來的,一部分是用日常生活中的語言表述的。現行的學前教育學著述中,廣泛使用的是從教育學、心理學、哲學、 社會學、倫理學、系統科學及其他相關學科中借用過來的一些名詞術語。這種做法,對于那些已經建立起自己準確明晰的概念框架的成熟學科來說,其建設性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當然, 對于尚在創建階段的我國學前教育學學科來說,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它能使我們了解學前教育學學科與其他相關學科之間的關系,有助于啟發人們的思維, 擴大這門學科的視野, 打破這門學科傳統的固有的知識框架,尋找新的理論依據、借鑒與吸收各相關學科的新的成果和方法,促進這門學科的建設和發展。
現行的學前教育學著述中還有一些概念是直接用日常生活中的語言表述的。日常用語由于與人們的經驗和實踐有著直接的聯系確實通俗易懂,盡人皆知,并在人們的實際語言中處于牢固的地位。但是,日常用語存在著歧義性和不明確性,缺乏嚴格的界定,使用起來隨意性很大,概念和定義的表述不準確、不嚴密。而且往往由于人們認識的多樣性、時間的復雜性和經驗的差異性,導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進而使人們對這門學科的科學性產生懷疑??梢?,日常用語的使用不利于這門學科更高的理論思維水平的發展。因此,應該重視并進行對學前教育學學科的概念的研究,注意處理好借鑒其他學科的概念與建立自己的專有概念之間的關系,注意嚴格區分常識與科學概念之間的差別,概念及其表述要嚴密、準確、單一,這樣才能確保學前教育學學科的獨立性和科學性。
1.2 關于體系
每一門學科都有與其內容相適應的邏輯表現形式,都表現為一定的體系,并以體系的方式而存在。在建設科學而成熟的學前教育學學科時,要重視對這門學科的體系進行分析和研究。因為體系同內容、理論實質具有內在的聯系,只有建構起系統而嚴密的學前教育學學科體系,才能使其概念作到嚴格的界定和準確的表述,進而提高其理論的科學性。
由于每一種體系僅僅是人類實踐和認識發展到某一階段的產物,不可能是盡善盡美的,因此在保證和堅持每一體系的嚴密性的同時,要注意體系的開放性。一個嚴密的學前教育學學科體系,并不意味著它已解決了實踐和理論的所有問題。嚴密性不等于封閉型,并不排斥開放性。在注重學前教育學學科體系嚴密性的同時,要注意不斷地研究新問題,吸收新的成果和方法,不斷地豐富、補充和完善自身,以保證體系的動態適應性和鮮活生命力。此外,要鼓勵人們從多種角度進行探討。多種體系的存在是正常的,是學科健康發展的保證,是使這門學科的體系科學化的有效途徑。
2 關于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建設科學而成熟的學前教育學學科,必須正確認識學前教育理論與實際的關系,深刻理解和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實際上,現行學科建設中存在的概念及其體系方面的問題以及其他基本問題,都與沒有正確把握和處理好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有關。
目前,人們對學前教育學學科詰難和指責最多的大概就是說它的理論與實踐脫節,沒有真正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從事實際工作的教育者們認為,它的理論太空泛、抽象、脫離實際,應用性及實踐性都不強,對實際工作沒有什么具體幫助;而許多從事理論工作的研究者,也覺得它蒼白無力,沒有發揮其提高認識、指導實踐的功能,并為此而自責。這些看法有其正確的一面,但也有其片面性,沒有正確理解和全面把握理論與實踐的辯證統一關系,對理論與實踐的本質特征及其各自的局限性缺乏深入的認識,對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的含義也缺乏全面的認識。現實中,許多人對理論有著不正確的理解,對理論抱著一種不切實際的期望,認為學習了學前教育理論就能解決實際問題,就能提高學前教育質量,否則理論就是不切實際的、抽象的空論。一些理論工作者或由于自身的認識局限或迫于壓力也贊同這種看法,認為學前教育學作為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應告訴人們具體工作應該怎么做,并在教材中給出了一些操作性建議。
此外,我們對實踐的理解也不夠全面。我們強調實踐是基礎,往往要求理論工作者深入到具體的實踐第一線工作中,似乎只有這樣才是聯系了實際。這就狹隘地把實踐等同于個人的現實的感性活動。實踐是理論的源泉和基礎,是針對人類認識活動的整體而言的,而且實踐作為人類能動的活動具有前后相繼和不斷超越自身的特點。前代人或同代人的實踐的成果及其提出的問題,構成后代人或同代人的條件和基礎,人類的認識正是這樣前后相繼的發展和提高的。研究前人或他人在實踐中提出而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的問題,也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馬克思從來沒有當過產業工人,可是他卻深刻地分析了當時的工廠制度。他是在吸收前人的成果及研究前人和他人所提出的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的,并不能因此說它缺乏實踐基礎。這樣來理解實踐,有助于促進學前教育學學科理論的成熟。
參考文獻
[1]李劍萍.二十世紀中國幼兒教育矛盾問題的歷史研究[J].華東師大學報(社科版),2000(02).
[2]馮建華.論當前幼兒教育的發展趨勢與走向[J].比較教育研究,1997(05).
[3]向海英.現代幼兒教育發展的新趨勢[J].教育評論,1997(04).
作者單位
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第一幼兒園 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 0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