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葉
摘 要
不吃飯則饑,不讀書則愚。讀書可以提高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尤其是閱讀名著,更可以豐富孩子們的知識積累量。在初中語文新教材中,增加了“名著導讀”這一欄目,由此可見,對于通過閱讀名著來展開教學是多么的重要。在進行這一教學模塊兒的過程中,主要就是要通過名著導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閱讀熱情,讓名著閱讀走進孩子們的生活,培養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語文教學;初中;名著導讀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聰明起來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在中學階段讓學生閱讀名著,對于他們的文學素養和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語文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以便于幫助孩子們更好的理解和感悟文學名著的精神內涵,以及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審美觀。而且,初中生的閱讀已經到了一個可以明確的掌握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以及簡單把握主旨和藝術特色的階段,再加上閱讀是需要時間的積累的,也就是有一個語文知識的構建過程,以及學生認知思維構建新知識的過程,學生們在這個過程中,將在原有的知識、技能、情感和價值觀的基礎上與名著融合成新的知識體系。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教學背景下,提高名著教學的有效性便成為一項重要的工作。
1 閱讀名著,落實行動。
“書就是社會,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社會,它能陶冶人的情感,使人高尚。”然而,在現在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中學生名著閱讀的狀況并不是很樂觀,仍然存在功利性的閱讀情況,也就是說一些家長和老師為了讓孩子應對考試才去閱讀一些名著作品,這就需要閱讀名著的過程中,改進方法。
1.1 課前進行演講,并復述情節。
在進行課堂知識之前,可以空出五分鐘的時間用來檢查名著閱讀。
例如,老師要提前和學生約定閱讀一本名著的時間,比如說《湯姆索亞歷險記》一書,可以規定學生們在三個星期內看完,讓學生在課下提前準備好演講內容,按照座位順序輪流分享交流閱讀心得,并根據目錄里章節的內容,復述故事情節。在演講過程中,如果是基礎較好的同學,要求脫稿演講,基礎比較薄弱的同學則可以允許帶稿演講。按照這樣的方式,一個星期下來,每位學生都將至少有一到兩次上臺的機會。用這個辦法,在鍛煉了學生們語言表達能力和故事內容概括能力的同時,還檢查了名著閱讀的具體情況和激發了學生的名著閱讀的興趣,可謂是一箭雙雕。
1.2 追問細節內容,檢查閱讀情況。
在演講過后,要對部分學生的部分內容進行抽查,這樣一來,可以有效的避免一些學生只顧準備自己的章節,而忽視其他的部分。
例如,在《湯姆索亞歷險記》一書中,老師可以在課堂上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湯姆是讓誰心甘情愿的替自己去刷墻的?”(答案是本、比利、費時和詹妮以及米勒等孩子。)同時,還可以在某些章節中針對一些細節問題設置互問互答環節,鼓勵學生進行細節追問,精確回答。加深對名著的理解。
2 觀看與名著相關的視頻,回憶故事情節。
這一方法必須基于學生已經將名著全部讀完,并且對名著的全部情節已經了如指掌。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就可以利用自習時間,讓學生們觀看名著視頻,這樣可以使學生們加深對原著的印象。
例如,在觀看《格列夫游記》這個電影視頻時,我們會發現電影中有很多情節與原著的出入是很大的,最另學生們摸不著頭腦的估計就是主人公在現實與幻覺中交錯出現的時候。然而隨著情節的深入與發展,學生們就會發現電影中,現實中的內容是為了電影效果而加的,只有幻覺中的內容是和原著同步的。于是,學生們就可以明白,這是一種與原著完全不同的敘事方式。所以通過觀看視頻,可以有效的檢查學生原著閱讀的情況。在閱讀的過程中,在看到一些經典橋段的時候,可以暫停,點名讓學生概括內容,說出此情節表現了作品的什么藝術特色。
雖然觀看視頻會耗費一些時間,但是這樣對于加深學生們對名著的印象是很有幫助的。
3 通過多種渠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
莎士比亞曾這樣說到,“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也是學生主動去探究新知識的前提。只有對名著閱讀產生興趣,才能夠做到“積極、主動地去閱讀名著”
例如,可以通過一篇文章來引出相關名著。像老師在講解《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可以去調動學生們對百草園的神往之情和對阿長講美女蛇故事的好奇心,可以去引出魯迅所寫的《朝花夕拾》,告訴學生們要想了解魯迅更多的童年趣事、了解阿長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大家就有必要去閱讀一下相關的原著。這樣一來,不但讓孩子們學會了課本上的知識,同時也進行了課外知識的延伸,因為有所向往和期待,所以在讀的過程中,不會產生厭倦的心理。
4 加強教師的閱讀指導
教師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因為學生們在閱讀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難題。在新課標的改革之下,語文教材中加入了“名著導讀”單元,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書中推薦的內容,教授學生們閱讀的方法,同時,讓學生們學會針對不同的名著采用不同的閱讀方式。
例如,在講《水滸傳》一書時,可以通過讓學生們將書中人物和對應的發生在這些人物身上的事情結合起來講,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花和尚倒拔垂楊柳、魯智深大鬧野豬林等,可以通過這些事件,讓學生們從中分析人物的行為性格特點,感受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
5 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學習是屬于學生在整個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基礎階段,只有通過培養學生閱讀名著的基礎能力,才能讓學生加深對人生、對社會的認識,并且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而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名著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中禮.淺談初中語文創新教學的常見模式[J].學周刊,2014(11).
[2]婁霞.初中語文高校課堂的教學目標及實施策略[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中旬),2014(05).
[3]許龍梅.語文閱讀教學中背景知識介紹的探究[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4(07).
作者單位
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大陽鎮初級中學 山西省臨汾市 0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