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少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頒布和實施,我國高中語文教學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要想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對傳統文化進行繼承和發揚,就要將傳統文化與高中語文教學進行有機結合。語文是語言學科的一種,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還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我國具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作為我國高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語文教學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大有裨益,直接關系著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現如今,高中語文教學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與重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將傳統文化進行滲透,可以有效彌補學生傳統文化缺失的情況,讓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進行良好的銜接,從而使學生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樹立正確的“三觀”,并且激發學生對高中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的必要性
1.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傳統文化是我國文化的精髓,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將傳統文化滲透到高中語文教學中,可以使學生充分了解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積極地去學習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成為促進學生道德品質提升的動力和保障。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還可以使教學內容得到充實,提高學生的語文課程學習興趣,讓學生知道積極、主動地去學習高中語文課程,在使學生語文學習成績得到提升的同時,豐富其傳統文化知識。
2.提高學生對民族文化的了解
將傳統文化滲透到高中語文教學中,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還可以讓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到我國文化的精髓,從而加深對民族文化的了解,以民族文化為榮,為民族文化驕傲。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還可以讓學生了解到我國文化的源遠流長,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的策略
1.充分拓展語文教材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高中語文教學內容都是在經過細致的篩選和審核之后,精心編排而成,教材中蘊含著很多優質的文學作品和傳統文化經典。所以,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語文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的拓展,將教學內容中的傳統文化進行充分的發掘,并將傳統文化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文學底蘊。而傳統文化的思想,則可以更好地為學生價值觀的培養指明方向。
例如,在教學韓愈《師說》一課時,就可以以《師說》中的疑問入手,將文章的主旨提煉出來,并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明白我國自古以來對教師的態度,繼承尊師重教的優秀品質。又如,學習《鴻門宴》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講述課文內容相關的歷史事件和故事,讓學生對文章的大概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引導學生去體會課文內容中的深刻含義。
2.了解作者實際情況
要想更好地掌握文學作品中的思想和主旨,首先就要對作者進行充分的了解,對作者的生平有進一步的認識。因為文章的內容受作者實際生活的影響較大,作者的想法和觀點也會在文章中有所體現,所以了解作者實際情況是學好高中語文的重要途徑之一。
例如,在學習李清照的詞時,就應該在課前讓學生對李清照不同時期的生活和情感狀態進行了解,從而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李清照在創作作品時的不同心境。
3.形成語言思維方式
漢語是我國的母語,也是傳統文化的見證和表現形式,體現著我國的民族精神和思維。所以,在高中語文課堂中學習傳統文化時,必須對文學作品進行深入的解讀,以語言的獨特思維去整理學習脈絡,從而掌握經典傳統文化的意義和內涵。
例如,在學習蘇洵《六國論》一課時,學生會發現在文章的首尾都出現了“弊在賂秦”的內容,這不僅起到了強調的作用,還反映了我國傳統文化作品中首尾呼應的寫作理念和特有的思維方式。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向學生解釋這種寫作思維,讓學生對這種寫作思維有一個充分的認知。
4.拓展教學內容
在高中語文的教學內容中擁有大量的傳統文化作品,這些作品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弘揚大有裨益。可是在日常的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只能夠學習到一小部分的傳統文化,閱讀經典作品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機會閱讀,也只能了解到經典作品的表面內容,不能進行深入的學習和掌握。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傳統文化,教師就要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重視經典作品的閱讀和傳授,找好適當的角度,激發學生對經典作品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其更好地了解經典作品。教師還可以組織對經典作品的討論會,在討論中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做到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教師要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對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進行不斷地發掘和探究,調整教學模式,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傳統文化的精神和文化底蘊,使學生能夠靈活地將傳統文化運用到自己的文學素質積累中,不斷提高自身對傳統文化的感悟,培養健全的人格和品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