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露,祁丹丹
(南通市第六人民醫(yī)院,江蘇 南通 226000)
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效果分析
李 露,祁丹丹
(南通市第六人民醫(yī)院,江蘇 南通 226000)
目的:探討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效果。方法:將南通市第六人民醫(yī)院收治的64例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1組和2組。對1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對2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接受護理后,比較兩組患者的血壓水平及生活質量。結果:接受護理后,1組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的水平均低于2組患者,其SF-36(健康調(diào)查簡易量表)中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和精神健康的評分均高于2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結論: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效果較為理想,可顯著改善其血壓及生活質量。
綜合護理;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生活質量
高血壓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慢性病。此病在老年人群中的發(fā)病率較高。據(jù)調(diào)查資料顯示,在我國,老年人罹患高血壓的幾率為40%~60%[1]。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患者的身體機能逐漸衰退,其血壓若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極易誘發(fā)冠心病、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并發(fā)癥。研究發(fā)現(xiàn),在使用降壓藥物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治療時,對其進行科學、有效的護理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探討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效果,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4例老年高血壓患者。入選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版)中的相關診斷標準[2]。將
這些患者平均分為1組和2組。在1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0例;其年齡為64~81歲,平均年齡為(69.74±6.36)歲;其文化程度為初中及初中以下學歷的患者有15例,為高中或中專學歷的患者有12例,為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歷的患者有5例;其病程為1~15年,平均病程為(6.49±3.41)年。在2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3例;其年齡為63~79歲,平均年齡為(70.19±6.27)歲;其文化程度為初中及初中以下學歷的患者有12例,為高中或中專學歷的患者有14例,為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歷的患者有6例;其病程為1~13年,平均病程為(6.23±3.13)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降血壓治療。在此基礎上,對1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和綜合護理,對2組患者進行入院宣教、用藥指導、病情觀察等常規(guī)護理。進行綜合護理的方法是:1)護理人員保持病房環(huán)境的安靜、整潔,在公共區(qū)域放置綠色植物。護理人員遵醫(yī)囑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準時為其發(fā)放降壓藥物,并督促患者按時、按量服藥。在患者服藥后,護理人員為其監(jiān)測血壓,并注意觀察其是否出現(xiàn)不良反應。2)護理人員囑患者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嚴格限制鈉鹽的攝入量,禁止食用高膽固醇、高脂肪的食物,戒煙、限酒,不飲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飲料,不食辛辣、生冷的食物。鼓勵患者多食用高纖維素、高維生素的食物,適量地攝入優(yōu)質蛋白。3)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根據(jù)自身的病情、體力進行合適的體育運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囑患者不要進行劇烈的體育運動,可每周運動3~5次,每次運動的時間為30~45 min。囑患者不要單獨進行體育運動(最好有家人陪伴),以免在進行運動時出現(xiàn)意外。4)高血壓患者的情緒若不穩(wěn)定,易使其血壓出現(xiàn)波動。護理人員要關心患者,主動與其進行溝通,及時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護理人員引導患者正確釋放不良情緒,減輕其心理壓力。鼓勵患者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如進入老年大學學習、去旅游等),培養(yǎng)其興趣愛好,以轉移其注意力。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家屬給予患者情感支持,使其抽出更多的時間陪伴患者。5)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對其進行健康宣教,使其初步了解可誘發(fā)高血壓的危險因素、高血壓的臨床表現(xiàn)、治療方法及并發(fā)癥,以提高患者對高血壓疾病防治知識的認識。護理人員可在病房內(nèi)擺放與高血壓防治知識相關的宣傳手冊,供患者及其家屬翻閱。護理人員定期組織召開高血壓病友會,讓老年患者相互交流經(jīng)驗。6)在患者出院時,護理人員囑其按時、按量服藥、合理飲食、進行適當?shù)捏w育運動、定期監(jiān)測血壓、保持情緒穩(wěn)定。告知患者血壓控制若不理想或出現(xiàn)并發(fā)癥應及時入院就診。護理人員定期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及時了解其對長期服藥的依從性、日常飲食情況及血壓的控制情況,并對其進行科學、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其自我管理效能。
1)使用健康調(diào)查簡易量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SF-36)評定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3]。在該量表中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和精神健康。每項內(nèi)容的總分均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2)記錄兩組患者血壓的控制情況。
使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接受護理前,兩組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的水平相比差異均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接受護理后,1組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的水平均低于2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詳情見表1。
表 1 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前后其血壓水平的比較(mmHg,±s)

表 1 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前后其血壓水平的比較(mmHg,±s)
組別 收縮壓 舒張壓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1 組 (n=32) 164.68±13.62 134.53±6.39 93.21±4.93 81.59±5.59 2 組 (n=32) 162.81±12.11 147.96±8.01 92.03±5.74 85.06±6.06 t值 0.763 7.967 1.307 3.200 P值 0.451 0.000 0.201 0.003
在接受護理前,兩組患者SF-36中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的評分相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接受護理后,1組患者SF-36中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的評分均高于2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比較(分,±s)
組別 1組(n=32) 2組(n=32) t值 P值生理功能護理前 71.18±4.89 72.34±4.44 1.609 6.596護理后 80.15±4.27 74.21±3.35 0.118 0.000生理職能護理前 59.90±2.65 60.59±3.20 0.882 0.385護理后 76.31±2.66 71.21±2.81 8.471 0.000軀體疼痛護理前 51.93±3.85 52.87±3.78 1.068 0.294護理后 71.56±4.69 67.15±4.45 7.969 0.000總體健康護理前 51.71±3.25 52.87±4.04 1.155 0.257護理后 70.93±3.80 63.78±3.01 7.899 0.000活力護理前 50.37±3.48 51.15±3.56 0.951 0.349護理后 61.75±2.73 56.18±3.06 9.531 0.000社會功能護理前 62.50±2.50 63.18±2.71 0.878 0.387護理后 80.68±3.37 75.03±2.71 9.759 0.000情感職能護理前 59.91±3.32 60.46±3.43 0.642 0.526護理后 78.37±3.76 71.31±3.34 8.518 0.000精神健康護理前 57.31±3.21 57.81±3.75 0.539 0.594護理后 74.91±3.85 68.15±3.39 7.379 0.000
高血壓是一種以體循環(huán)動脈壓持續(xù)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慢性疾病[4]。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劇,高血壓患者的數(shù)量不斷增多。高血壓的發(fā)病原因較為復雜。此病的發(fā)生除了與遺傳因素有關外,還與精神緊張、吸煙嗜酒、缺乏運動、嗜食高鈉高脂食物等因素有關[5]。臨床上對高血壓患者通常進行藥物治療、健康教育及生活方式的干預。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對收治的32例老年高血壓患者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實施了綜合護理,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有報道指出,高血壓的發(fā)生、發(fā)展與患者的心理因素、飲食習慣和社會因素密切相關[6]。老年高血壓患者在入院后,護理人員應主動與其進行溝通,及時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鼓勵其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引導患者家屬給予患者情感支持,進而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護理人員還應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加強其對高血壓防治知識的認識,提高其自我管理效能。護理人員應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飲食指導、運動指導,確保其日常飲食的合理性,進而加強其身體的抵抗力。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效果較為理想。
[1]呂雄,董杰,張旭.社區(qū)護理干預在老年高血壓患者中的效果[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5,12(8):152-155.
[2]劉力生.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8):701-743.
[3]賈源瑤.中醫(yī)食療對高血壓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青島醫(yī)藥衛(wèi)生,2013,45(3):214-215.
[4]徐自云.護理干預在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治療中的效果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11(34):94-95.
[5]肖愛萍.健康知識對高血壓防治依從性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19):112-113.
[6]白學玲.心理健康教育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3,34(19):2937-2938
R473
B
2095-7629-(2017)19-0260-03
李露,女,本科學歷,護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