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玉利
(烏拉特后旗醫院,內蒙古 烏拉特后 015543)
低分子肝素聯合美沙拉嗪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效果分析
單玉利
(烏拉特后旗醫院,內蒙古 烏拉特后 015543)
目的:分析用低分子肝素聯合美沙拉嗪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效果。方法:將烏拉特后旗醫院于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間收治的80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分為研究組(n=40)與美沙拉嗪組(n=40)。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用低分子肝素聯合美沙拉嗪對研究組患者進行治療,用美沙拉嗪對美沙拉嗪組患者進行治療,然后比較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纖維蛋白原(FIB)的水平、血小板計數及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結果:與美沙拉嗪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經治療其FIB的水平和血小板計數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用低分子肝素聯合美沙拉嗪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效果較為理想,能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降低其FIB的水平和血小板計數,且用藥較為安全。
低分子肝素;美沙拉嗪;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腹痛、腹瀉、排粘液膿血便是該病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1]。現階段,臨床上尚未完全明確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機制。部分學者認為該病的發生可能與感染因素和免疫因素等有關。有研究顯示[2],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普遍存在血液高凝的狀態,從而可影響其治療的效果。因此,改善該病患者血液的高凝狀態是對其進行治療的關鍵。在本研究中,筆者就用低分子肝素聯合美沙拉嗪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效果進行了研究。
將烏拉特后旗醫院收治的80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作為本研究的對象。這些患者均為該院在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間收治的患者。這80例患者的病情均經結腸鏡檢查和病理檢查得到確診,且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其中,排除患有爆發型潰瘍性結腸炎或腸道感染性疾病的患者。隨機將這80例患者分為研究組(n=40)與美沙拉嗪組(n=40)。在研究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6例,女性患者有24例;其年齡為41~62歲,平均年齡為(56.2±7.3)歲;其病程為1~6年,平均病程為(3.3±1.2)年;其中,有輕度潰瘍性結腸炎患者25例,中度潰瘍性結腸炎患者15例。在美沙拉嗪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8例,女性患者有22例;其年齡為43~60歲,平均年齡為(56.7±6.4)歲;其病程為2~7年,平均病程為(3.7±1.5)年;其中,有輕度潰瘍性結腸炎患者22例,中度潰瘍性結腸炎患者18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治療,包括糾正其體內的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改善其營養狀態。在此基礎上,用美沙拉嗪對美沙拉嗪組患者進行治療。美沙拉嗪的用法是:口服,1 g/次,3次/d,連續用藥4周。用低分子肝素聯合美沙拉嗪對研究組患者進行治療。美沙拉嗪的用法同上。低分子肝素的用法是:用2000 IU的本品對患者進行皮下注射,1次/d,連續治療4周。在治療期間,囑兩組患者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用三個等級評價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分別是完全緩解、有效和無效。治療4周后,患者的臨床癥狀(腹痛、腹瀉、排粘液膿血便等)全部消失,進行結腸鏡檢查顯示其結腸粘膜的炎癥反應完全消失,為完全緩解。治療4周后,患者的臨床癥狀(腹痛、腹瀉、排粘液膿血便等)明顯緩解,進行結腸鏡檢查顯示其結腸粘膜的炎癥反應有所減輕,為有效。治療4周后,患者的臨床癥狀(腹痛、腹瀉、排粘液膿血便等)未緩解或在加重,進行結腸鏡檢查顯示其結腸粘膜的炎癥反應無變化,為無效。總有效率=(完全緩解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進行治療前后,比較兩組患者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FIB)的水平和血小板計數。統計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并對統計的結果進行記錄和比較。
用SPSS19.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4周后,研究組患者中治療結果為完全緩解、有效和無效的患者分別有25例(占62.5%)、13例(占32.5%)和2例(占5%),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5%;美沙拉嗪組患者中治療結果為完全緩解、有效和無效的患者分別有18例(占45%)、14例(占35%)和8例(占20%),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0%。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美沙拉嗪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接受治療前,兩組患者FIB的水平、血小板計數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治療后,研究組患者FIB的水平和血小板計數均低于美沙拉嗪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FIB的水平及血小板計數的比較(±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FIB的水平及血小板計數的比較(±s)
注:a與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b與美沙拉嗪組治療后相比,P<0.05。
治療前 4.9±0.6 324.2±82.9治療后 3.7±0.5a 256.9±62.3a研究組(n=40)組別 時間 FIB(g/L) 血小板計數(×109/L)美沙拉嗪組(n=40)治療前 4.8±0.7 331.1±85.4治療后 2.2±0.3ab 214.5±58.6ab
美沙拉嗪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0%(出現胃腸道反應和頭暈的患者各有2例),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5%(出現胃腸道反應、頭暈和牙齦出血的患者分別有3例、1例和2例),二者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病因不明的腸道非特異性炎癥性疾病。該病患者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療,就可能出現腸出血、腸穿孔、中毒性巨結腸等并發癥,從而嚴重影響其健康。該病具有病情遷延、易反復發作等特點,已成為臨床上的難治性疾病之一[3]。有研究顯示,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普遍存在血液高凝的狀態,易導致其血管的舒張功能下降、腸道組織的血流灌注不足,從而可影響其預后。美沙拉嗪是一種水楊酸制劑。該藥主要通過減少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體內炎癥介質的釋放,減輕其腸粘膜的炎癥反應來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4]。低分子肝素具有抗凝的作用,能有效地抑制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體內血小板的聚集和炎癥介質的釋放[5]。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用低分子肝素聯合美沙拉嗪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效果較為理想,能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降低其FIB的水平和血小板計數,且用藥較為安全。
[1]裴強偉,孫志翠,宋小莉,等.半夏瀉心湯及其加減方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療效和安全性的系統評價[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14):290-294.
[2]付學源,王真權.芩柏顆粒劑保留灌腸對濕熱內蘊型潰瘍性結腸炎高凝狀態的影響[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12,35(1):43-47.
[3]薛林云,歐陽欽.世界胃腸病組織推薦的IBD 全球實踐指南[J].國際消化病雜志,2010,30(4):195-9.
[4]張娟,曹澤偉.清腸愈瘍湯聯合美沙拉嗪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1):90-92.
[5]霍紅,李艷梅,王燦,等.低分子肝素治療潰瘍性結腸炎高凝狀態的效果[J].廣東醫學,2014,35(14):2209-2210.
R574
B
2095-7629-(2017)19-01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