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翠
(江蘇省阜寧縣中醫院,江蘇 阜寧 224400)
門冬氨酸鳥氨酸治療肝性腦病的效果研究
周 翠
(江蘇省阜寧縣中醫院,江蘇 阜寧 224400)
目的:探討用門冬氨酸鳥氨酸治療肝性腦病的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在江蘇省阜寧縣中醫院進行治療的34例肝性腦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參照組和氨酸組(17例/組)。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為氨酸組患者加用門冬氨酸鳥氨酸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治療后其各項肝功能指標。結果:氨酸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患者,治療后其總膽紅素、丙氨酸轉氨酶、天冬氨酸轉氨酶的水平均低于參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用門冬氨酸鳥氨酸治療肝性腦病的效果十分理想,可顯著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其肝功能。
門冬氨酸鳥氨酸;肝性腦病;肝功能
肝性腦病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綜合征。此病主要是由于嚴重肝病所致的代謝紊亂引起的。肝性腦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行為異常、意識障礙及昏迷等,嚴重時可危及其生命安全[1]。在本次研究中,江蘇省阜寧縣中醫院應用門冬氨酸鳥氨酸對17例肝性腦病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選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在江蘇省阜寧縣中醫院進行治療的34例肝性腦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選患者的臨床表現均符合肝性腦病的診斷標準,且均經各項臨床檢查被確診患有肝性腦病。這34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其中年齡最小的48歲,最大的84歲,平均年齡(56.89±8.98)歲;其中肝功能Child分級為A級的患者有2例。為B級的患者有25例,為C級的患者有7例;其中腦病分期為Ⅰ期的患者有3例,為Ⅱ期的患者有17例,為Ⅲ期的患者有10例,為Ⅳ期的患者有4例。將這34例患者隨機分為參照組和氨酸組(17例/組)。兩組研究對象的 基線資料相比,P>0.05,可進行組間比較。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治療。治療方法主要包括:1)維持患者水電解質的平衡。2)指導患者進食低蛋白的飲食。3)為患者補充支鏈氨基酸和白蛋白。4)對患者進行抗感染治療。5)使用還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膽堿等藥物對患者進行常規的保肝治療。6)為患者靜脈輸注250 mg的復方氨基酸注射液和1.2~1.8 g的乙酰谷酰胺注射液,1次/d[2]。在進行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為氨酸組患者加用門冬氨酸鳥氨酸進行治療。門冬氨酸鳥氨酸的用法是:將10~20 g的冬氨酸鳥氨酸注射液加入到250 mL濃度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1次/d,連續用藥10 d。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治療后其總膽紅素、丙氨酸轉氨酶、天冬氨酸轉氨酶的水平。
治療后,患者的昏迷、嗜睡、精神紊亂等癥狀全部消失,其血氨的水平恢復正常,可判定其臨床療效為顯效。治療后,患者的昏迷、嗜睡、精神紊亂等癥狀顯著改善,其血氨的水平有所下降,可判定其臨床療效為有效。治療后,患者的昏迷、嗜睡、精神紊亂等癥狀未改善,其血氨的水平未下降,可判定其臨床療效為無效[3]。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總膽紅素、丙氨酸轉氨酶、天冬氨酸轉氨酶的水平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治療的總有效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參照組患者中臨床療效為顯效的患者有7例(占41.18%),為有效的患者有6例(占35.29%),為無效的患者有4例(占23.53%)。參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6.47%。氨酸組患者中臨床療效為顯效的患者有13例(占76.47%),為有效的患者有3例(占17.65%),為無效的患者有1例(占5.88%)。氨酸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4.12%。氨酸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對比[n(%)]
治療后,氨酸組患者總膽紅素的水平平均為(71.12±4.05)μmol/L,參照組患者總膽紅素的水平平均為(88.33±6.51)μmol/L。氨酸組患者治療后其總膽紅素的水平低于參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6.58,P<0.05)。2)治療后,氨酸組患者丙氨酸轉氨酶的水平平均為(62.38±9.92)U/L,參照組患者丙氨酸轉氨酶的水平平均為(79.68±14.21)U/L。氨酸組患者治療后其丙氨酸轉氨酶的水平低于參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6.11,P<0.05)。3)治療后,氨酸組患者天冬氨酸轉氨酶的水平平均為(46.64±7.77)U/L,參照組患者天冬氨酸轉氨酶的水平平均為(56.87±7.54)U/L。氨酸組患者治療后其天冬氨酸轉氨酶的水平低于參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5.97,P<0.05)。
肝性腦病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重型肝炎及肝硬化的并發癥。肝性腦病具有發病率高、發病機制復雜、患者預后差等特點。門冬氨酸鳥氨酸具有清除人體內的自由基、降低血氨的水平、促進肝細胞再生及修復、促進肝細胞攝取、轉化、排泄膽紅素、降低轉氨酶和改善肝功能等作用[4]。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氨酸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患者,治療后其總膽紅素、丙氨酸轉氨酶、天冬氨酸轉氨酶的水平均低于參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用門冬氨酸鳥氨酸治療肝性腦病的效果十分理想,可顯著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其肝功能。
[1]孫文錦,王立志,王運東,等.門冬氨酸鳥氨酸聯合乳果糖灌腸治療肝性腦病療效觀察[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4,26(1):86-87.
[2]黃獻球,程昌盛,莫思健,等.門冬氨酸鳥氨酸針持續微量泵注入治療肝性腦病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1(15):1660-1661.
[3]郭芳,譚詩云,吳鵬波,等.門冬氨酸鳥氨酸聯合納洛酮治療肝性腦病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J].醫學綜述.2016,9(6):1165-1166.
[4]郭英君,黃雪梅.恩替卡韋聯合門冬氨酸鳥氨酸治療乙肝肝硬化肝性腦病效果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5,14(30):32-33.
R745.1
B
2095-7629-(2017)19-01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