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東,那漢榮,徐 裕,王其平,高 恒
(東南大學醫學院附屬江陰醫院, 江蘇 江陰 214400)
神經內鏡下經鼻蝶竇入路切除術治療垂體瘤的療效研究
徐向東,那漢榮,徐 裕,王其平,高 恒
(東南大學醫學院附屬江陰醫院, 江蘇 江陰 214400)
目的:研究用神經內鏡下經鼻蝶竇入路切除術治療垂體瘤的療效。方法:選取2011年10月至2017年6月期間在東南大學醫學院附屬江陰醫院接受治療的54例垂體瘤患者,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將這54例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手術A組(n=19)和手術B組(n=35)。使用顯微鏡下經鼻蝶竇入路切除術對手術A組患者進行治療,使用神經內鏡下經鼻蝶竇入路切除術對手術B組患者進行治療。手術結束1周后,比較兩組患者空腹血糖的水平和胰島素的水平。結果:手術結束1周后,手術B組患者空腹血糖的水平低于手術A組患者,其胰島素的水平高于手術A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用神經內鏡下經鼻蝶竇入路切除術治療垂體瘤的效果較好,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空腹血糖的水平,提高其胰島素的水平。
垂體瘤;神經內鏡下經鼻蝶竇入路切除術;空腹血糖;胰島素
垂體瘤是一種發生在垂體前葉、垂體后葉或顱咽管上皮中的良性顱內腫瘤。此病的發病率僅次于膠質瘤和腦膜瘤,排在所有顱內腫瘤的第三位[1]。此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頭痛、內分泌功能紊亂(主要表現為胰島素的水平下降、空腹血糖的水平升高和性激素分泌紊亂)和視力下降。進行手術治療是臨床上治療垂體瘤的常用方法。不過,由于垂體瘤在顱內的位置較深,且與頸動脈、視神經等相鄰,因此使用傳統的開顱手術治療此病的難度較大。近年來,隨著內鏡技術的快速發展,使用神經內鏡手術治療垂體瘤的方法獲得了臨床上的認可。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主要研究用神經內鏡下經鼻蝶竇入路切除術治療垂體瘤的療效。
本次研究選擇的對象為2011年10月至2017年6月期間在東南大學醫學院附屬江陰醫院接受治療的54例垂體瘤患者。這54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垂體瘤的診斷和治療》中規定的垂體瘤的診斷標準[2],且均經顱腦CT檢查和MRI檢查得到確診。這54例患者均不存在頭頸部活動受限、張口度<3橫指、口腔結構畸形、嚴重的心、肝、肺、腎功能障礙和呼吸道感染等情況。將這54例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手術A組(n=19)和手術B組(n=35)。在手術A組患者中,有男11例,女8例;其年齡為27~72歲,平均年齡為(47.19±4.53)歲。在手術B組患者中,有男19例,女16例;其年齡為26~75歲,平均年齡為(47.20±4.5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可以進行對比研究。
使用顯微鏡下經鼻蝶竇入路切除術對手術A組患者進行治療,方法是:患者取仰臥位,將頭后仰20°。用濃度為0.5%的碘伏對患者的面部和鼻腔進行消毒,然后對其進行全身麻醉。經患者的鼻腔探入顯微鏡,使顯微鏡進入蝶竇。先對蝶竇的部分黏膜進行剝離,再將蝶竇的鞍底部鑿開,使顯微鏡達到垂體瘤所在的位置。對垂體瘤與周圍正常組織的粘連情況進行辨別,然后使用垂體瘤鉗、細吸引器和刮匙對垂體瘤進行清除,在清除的過程中不可損傷蝶竇的鞍隔。使用神經內鏡下經鼻蝶竇入路切除術對手術B組患者進行治療,方法是:患者取仰臥位,將頭后仰20°。用濃度為0.5%的碘伏對患者的面部和鼻腔進行消毒,然后對其進行全身麻醉。將神經內鏡經上鼻甲間的蝶篩隱窩處送入蝶竇,然后使用高速磨鉆在蝶竇的前壁上做一個直徑為1.5~2.0 cm的切口。切除蝶竇的間隔與蝶竇內可能影響手術的黏膜組織,充分暴露蝶竇的鞍底。用磨鉆磨開蝶竇鞍底正中隆起的部位。用長針頭對蝶竇鞍底部的硬膜進行穿刺,在未見出血的情況下,在硬膜上做一個“十”字形的切口,使垂體瘤充分暴露。用取瘤鉗取下垂體瘤向外膨出的黃色部分,再用吸引器和環形刮圈清除垂體瘤的瘤體,然后在直視狀態下將垂體瘤殘留的組織切除,直至垂體瘤兩側的海綿竇清晰可見。手術結束后,在鞍底部填塞明膠海綿,然后用人工硬膜對鞍底部進行密閉處理,最后用油紗條填塞患者的鼻腔。在72 h后將油紗條取出,并對患者鼻腔內的分泌物和壞死組織進行清理。
手術結束1周后,比較兩組患者空腹血糖的水平和胰島素的水平。
使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手術結束1周后,手術B組患者空腹血糖的水平低于手術A組患者,其胰島素的水平高于手術A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結束一周后其各項生化指標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結束一周后其各項生化指標的比較(±s)
組別 空腹血糖的水平(mmol/L)胰島素的水平(IU/mL)手術A組(n=19) 5.75±0.54 10.82±1.38手術B組(n=35) 4.61±0.47 14.17±1.60 t值 8.0762 7.6865 P值 <0.05 <0.05
腦垂體位于大腦的正中部,是管理人體內分泌系統的重要器官。該部位發生的腫瘤被稱為垂體瘤。垂體瘤可對患者的內分泌功能產生嚴重的影響,使其出現血糖水平升高、月經紊亂、閉經、向心性肥胖和肢端肥大等一系列內分泌功能紊亂的癥狀[3]。
神經內鏡下經鼻蝶竇入路切除術是一種新型的垂體瘤治療手術。該手術具有手術切口小、術中視野清晰、對腫瘤定位準確和切除腫瘤徹底等優點[4-5]。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用神經內鏡下經鼻蝶竇入路切除術治療垂體瘤的效果較好,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空腹血糖的水平,提高其胰島素的水平。
[1]張光濤,姚廣明,王楠,等.垂體瘤內鏡與顯微手術切除率及內分泌恢復情況的Meta分析[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5,38(4):328-333.
[2]喬卿均,高飛,湯濤.顯微鏡輔助下經鼻蝶竇入路垂體瘤切除術與口唇下-鼻中隔-蝶竇垂體瘤切除術的療效比較[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7):123-124.
[3]黨帥,張強,張躍欣,等.早期生長反應-1蛋白和第10號染色體缺失的磷酸酶張力蛋白同源物基因在老年垂體瘤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23):5832-5834.
[4]唐帥,薛楊,張良燕,等.右美托咪定對經鼻中隔-蝶竇垂體瘤切除術患者蘇醒期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7,33(5):446-448.
[5]葛新,陳曉雷,孫吉慶,等.神經內鏡微創手術與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療效比較[J].中國神經精神雜志,2016,42(10):605-608.
R736.4
B
2095-7629-(2017)19-0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