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莉
(海門市人民醫院,江蘇 南通 226100)
對在門診就診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優質護理的效果探析
周 莉
(海門市人民醫院,江蘇 南通 226100)
目的:探討對在門診就診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優質護理的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間海門市人民醫院門診收治的8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所有患者均在進行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優質護理。觀察護理前后這些患者的各項身體指標,生活質量及衛生行為。結果:護理后,這些患者的體質量、空腹血糖、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及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均有所降低,與護理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這些患者的物質生活、心理情感、軀體功能級社會功能評分均有所上升,與護理前相比,差異有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這些患者遵醫用藥率、堅持鍛煉率、心理平衡率及飲食合理率均有所上升,與護理前相比,差異有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在門診就診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優質護理可改善其身體指標,提高其生活質量,規范其衛生行為。
門診;護理;老年;糖尿病
糖尿病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終身性慢性內科疾病。該病的并發癥較多,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糖尿病的主要發病人群是中老年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各項身體機能較差,控制血糖的情況通常不理想。因此,護理人員應對在門診就診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科學有效的護理,以幫助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提高其治療的效果、改善其生活質量。為探討對在門診就診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優質護理的效果,海門市人民醫院對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間在該院門診就診的8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優質護理,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間海門市人民醫院門診收治的8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在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27例;其年齡為60~85歲,平均年齡為(71.2±2.5)歲;其病程為2~17年,平均病程為(8.6±2.4)年。所有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臨床上關于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對這些患者的排除標準為:1)未合并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2)未患有嚴重的腎病綜合征。3)不存在高血壓病史。4)未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
所有患者均在門診就診,并在家中自行注射胰島素或服用降糖藥進行治療。對所有患者均進行優質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了解患者的個人經歷、生活環境、文化程度及性格特點等。若患者的接受能力較差,則讓其家屬在患者接受護理時陪同在側,方便其家屬學習護理知識,以便更好地照料患者。護理人員詳細地為患者介紹與糖尿病有關的知識、控制血糖的方法、生活習慣和心理狀態對其病情的影響,提高其對糖尿病的認知水平。2)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讓患者通過聽音樂、看書及與他人交流等方法消除其不良的情緒。為患者介紹治療效果較好的病例,提高其治愈疾病的信心。定期組織患者開經驗交流會,讓其分享治療疾病的經驗,增加護患之間及患者之間的交流。在會上營造溫馨快樂的會議氛圍,減輕患者對病情的擔憂,緩解其心理壓力,使其在比較放松的心態下接受治療和護理。3)對患者進行運動指導。讓患者堅持進行散步、做健身操、打太極拳及慢跑等運動。運動時間和運動強度均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態設定,防止其過度勞累。若患者在運動的過程中出現臉色蒼白、呼吸困難及頭暈目眩等癥狀,立即讓其停止運動[2]。4)對患者進行飲食護理。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為其制定科學的飲食方案。讓患者多吃富含纖維和蛋白的易消化食物,少吃魚卵、甜食、肉類及動物內臟等高熱量、高脂肪、高糖分及高膽固醇含量的食物。堅持少食多餐的飲食原則。禁止患者食用有刺激性的食物。讓患者戒煙戒酒。教患者學會自己測量血糖的方法。告知患者定時監測自己空腹、餐后2 h的血糖水平[3]。5)對患者進行用藥護理。告知患者定時定量地使用降糖藥物,不得隨意更改藥物的用量及種類。對記憶力較差的患者,可將其用藥的方法記錄在紙條上,讓其將紙條貼在家中醒目的位置,以提醒其正確用藥。定期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詢問其用藥的情況,提醒其按時按量用藥。6)對患者進行生活護理。告知患者在發生出汗、頭暈、心慌、饑餓及面色蒼白等低血糖癥狀時立即飲用適量的糖水,或進食適量的食物,以緩解其低血糖的癥狀。告知患者注意日常衛生和保暖,經常使用溫水泡腳。
護理前和護理一年后分別檢測患者的體質量、空腹血糖、總膽固醇、甘油三脂及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護理前和護理一年后分別使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74(GQOL-74)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該問卷評價的內容包括物質生活、心理情感、軀體功能及社會功能四個方面。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質量越好。調查患者在護理前一個月內及護理的第十二個月內對遵醫用藥、堅持鍛煉、心理平衡、飲食合理四項衛生行為的執行情況。若患者未出現多服或少服藥物的情況,可視其遵醫用藥。若患者每天均根據自身的病情進行適量的運動,可視其堅持鍛煉。若患者未產生不良情緒,可視其心理平衡。若患者飲食習慣良好,堅持少食多餐的飲食原則,可視其飲食合理。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這些患者的體質量、空腹血糖、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及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均有所降低,與護理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這些患者的各項身體指標( )
護理后,這些患者的物質生活、心理情感、軀體功能級社會功能評分均有所上升,與護理前相比,差異有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護理前后這些患者的生活質量(分, )
護理后,這些患者遵醫用藥率、堅持鍛煉率、心理平衡率及飲食合理率均有所上升,與護理前相比,差異有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護理前后這些患者的衛生行為[n(%)]
糖尿病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內科疾病之一。糖尿病的主要發病人群是老年人。現代人的飲食結構不合理、缺乏運動。近幾年,糖尿病的發病率日益上升[4]。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年齡較大,身體素質較差,其血糖水平較難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容易發生多種并發癥。同時,老年糖尿病患者有很多不良的生活習慣已經堅持了很多年,較難被改變,也無法很快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因此,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護理服務的重點在于提高其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增強其保健意識,幫助其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從而有效地控制其病情的進展[5]。大多數糖尿病患者均在門診就診,在家中進行日常治療和休養。因此,護理人員應對在門診就診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優質護理。
在本次研究中,護理人員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的優質護理服務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護理、運動指導、飲食護理、用藥護理及生活護理。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能提高其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能消除其不良的情緒,使其以積極的心態接受治療和護理。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運動指導可以增強其機體的免疫力,提高其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強其體內胰島素與受體的親和力,從而降低其血糖水平。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飲食護理能避免其發生血糖水平過高的情況,減小其胰島的負擔。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用藥護理能督促其定時定量用藥,保證治療的效果。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生活護理有利于其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防止其發生低血糖的情況。
綜上所述,對在門診就診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優質護理可改善其身體指標,提高其生活質量,規范其衛生行為。
[1]高紅鷹,鄒菁,田坤,等.護理干預在老年糖尿病足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6,19(11):1639-1642.
[2]李寶軍,關小宏,朱艷蘭,等.綜合護理干預在1151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5,10(5):74-78.
[3]李莉,李媛英.延續性護理干預對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和臨床治療效果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18):74-76.
[4]李迅馳.門診護理干預對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的效果評價[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0(6):1443-1444.
[5]肖仕琪,高秋霞,彭虹彩,等.門診護理干預對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s2):22-23.
R473.74
B
2095-7629-(2017)19-02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