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 杰
(鹽城市亭湖區人民醫院肛腸科,江蘇 鹽城 224000)
腹膜外腹腔鏡疝修補術與傳統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效果對比
裴 杰
(鹽城市亭湖區人民醫院肛腸科,江蘇 鹽城 224000)
目的:比較用腹膜外腹腔鏡疝修補術與傳統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效果。方法:選取鹽城市亭湖區人民醫院肛腸科收治的30例腹股溝疝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手術方法的差異作為分組的標準。將進行腹膜外腹腔鏡疝修補術的15例患者設為試驗組,將進行傳統疝修補術的15例患者設為對照組。治療結束后,比較兩組患者手術的相關指標。結果: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試驗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較少,其進行手術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均較短,其術后下床活動的時間較早,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病情的復發率均較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用傳統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效果相比,用腹膜外腹腔鏡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效果更為理想。
腹股溝疝;傳統疝修補術;腹膜外腹腔鏡疝修補術
腹股溝是位于人體下腹壁與大腿交界的三角區。腹股溝疝是指腹腔內的臟器通過腹股溝的缺損處向體表突出所形成的疝[1]。根據疝環與腹壁下動脈的關系,臨床上將腹股溝疝分為腹股溝斜疝和腹股溝直疝兩種類型。疝修補術是臨床上治療腹股溝疝的主要手段。在本次研究中,將我院收治的30例腹股溝疝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分別對其進行傳統疝修補術和腹膜外腹腔鏡疝修補術,旨在比較用這兩種手術治療腹股溝疝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30例腹股溝疝患者。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在試驗組患者中,有男性10例,女性5例;其年齡為18~64歲,平均年齡為(37.58±5.61)歲。在這些患者中,有腹股溝斜疝患者13例,有腹股溝直疝患者2例。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11例,女性4例;其年齡為18~63歲,平均年齡為(38.12±10.33)歲。在這些患者中,有腹股溝斜疝患者12例,有腹股溝直疝患者3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試驗組患者進行腹膜外腹腔鏡疝修補術。具體的手術方法是:1)使患者取腳高、頭低的健側臥位,對其進行全身麻醉和氣管插管,并對其手術部位進行常規的消毒、鋪巾。2)在患者臍部的下緣處作一個弧形切口,切口的長度為2 cm。使切口的底部直至腹直肌前鞘的位置。朝著患側的方向牽拉患者的腹直肌,并對其腹直肌進行分離,直至其腹膜前間隙。在做切口的過程中注意規避此處的血管,保護患者腹腔內的組織,以免增加其術中的出血量[2]。3)先將1個直徑為10 mm的套管針置于患者臍下皮膚切口的位置,然后將2個直徑為5 mm的套管針分別置于其臍下2 cm水平腹直肌的外側緣,為其常規建立CO2氣腹。在患者腹股溝后間隙、恥骨后間隙處置入腹腔鏡。4)在腹腔鏡下仔細探查患者腹腔內的組織,游離其疝囊,對其疝囊的頸部進行結扎。準備一個15 cm×12 cm的補片。將補片卷曲后,通過套管鞘置入腹腔,使補片覆蓋在患者的恥骨肌孔上。5)將套管拔除,并解除CO2氣腹,最后對補片進行壓迫、固定[3]。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傳統疝修補術。具體的手術方法是:對患者進行硬膜外麻醉,高位結扎其疝囊,修補其腹股溝管的管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其選擇適當的修補方法,例如 Halsted 法[4]、Bassini法[5]或 McVay 法[6]。
使用SPSS22.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兩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進行手術的時間、住院的時間、術后下床活動的時間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病情的復發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試驗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較少,其進行手術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均較短,其術后下床活動的時間較早,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病情的復發率均較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進行手術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和術后下床活動時間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進行手術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和術后下床活動時間的比較(±s)
術后下床活動的時間(h)試驗組 15 28.65±5.23 48.21±11.36 5.62±1.32 3.2±1.51對照組 15 51.36±10.36 66.32±15.69 9.54±1.98 7.25±1.65 t值 5.521 6.212 5.921 7.418 P值 0.025 0.018 0.021 0.011 n 術中的出血量(ml)進行手術的時間(min)住院的時間(d)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病情復發率的比較
在腹股溝疝患者發病的早期,其臨床癥狀并不典型,因此容易發生誤診、漏診,進而使其失去最佳的治療時機。隨著此病患者病情的不斷發展,其腹股溝疝會出現嵌頓,進而引發腸管穿孔、壞死等并發癥,嚴重者會出現中毒性休克、急性腹膜炎。此病的發生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因此,腹股溝疝患者應接受及時、有效的治療。臨床上對腹股溝疝患者通常進行手術治療。傳統的疝修補術的治療原則是對患者的疝囊進行高位結扎,修補其腹股溝管的管壁。近年來的研究指出,這種將不同結構的解剖層次強行縫合在一起的手術方式具有縫合張力大、手術創傷大、術后切口愈合慢的缺點[7]。近年來,隨著腹腔鏡技術的改進、疝修補材料的更新及恥骨肌孔概念的建立,腹膜外腹腔鏡疝修補術在腹股溝疝患者的治療中廣為應用。在對腹股溝疝患者進行腹膜外腹腔鏡疝修補術時,手術器械不用進入到患者的腹腔內,只是在其腹膜前間隙的位置進行疝的修補,術中操作不受患者腹股溝管的影響。此手術具有應用范圍廣、患者疼痛少、手術創傷小的優點。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與用傳統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效果相比,用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效果更為理想。
[1]尹照成.腹腔鏡完全腹膜外疝修補術與傳統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療效對比[J]. 吉林醫學,2017(2):285-287.
[2]吳志峰.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術與傳統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療效對比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2016(23):63,65.
[3]盧仲燁,趙正東.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術與傳統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效果比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4):46-47.
[4]高延軍.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術與傳統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效果對比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5):103-104.
[5]宋團結.腹腔鏡全腹膜外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5(36):83-84.
[6]孫雪峰.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術與傳統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療效對比分析[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5(6):703-705.
[7]王昊.用腹膜外腹腔鏡疝氣修補術與傳統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療效對比[J].當代醫藥論叢,2015(5):288-289.
R656
B
2095-7629-(2017)19-0158-02
裴杰,男,漢族,1981年8月出生,主治醫師,研究方向:結直腸腫瘤、肛門良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