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群,施亞娟
(啟東市人民醫院心電圖室,江蘇 啟東 226200)
·檢測與診斷·
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在診斷陣發性心房顫動中的應用價值
劉美群,施亞娟?
(啟東市人民醫院心電圖室,江蘇 啟東 226200)
目的:探討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在診斷陣發性心房顫動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間某院收治的43例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設為研究組,將同期在該院進行體檢的43例健康人設為參照組。對兩組受檢者均進行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檢查結束后,比較兩組受檢者Pmax(P波最大時限)、Pmin(P波最小時限)、Pd(P波離散度)和房性早搏的起源位置。結果:檢查的結果顯示,與參照組受檢者相比,研究組受檢者的Pmax較長和其pd較大,其Pmin較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受檢者房性早搏起源位置的分布情況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兩組受檢者中,與房性早搏起源的其他位置相比,房性早搏的起源位置為左房上側和右房上側受檢者所占的比例均較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進行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測定其Pmax、Pmin、Pd及房性早搏的起源部位,可為診斷其病情提供重要的依據。
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陣發性房顫;診斷價值
心房顫動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心律失常。臨床上將心房顫動分為陣發性心房顫動、持續性心房顫動和永久性心房顫動三種類型。調查的結果顯示,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約占心房顫動患者總人數的35%。部分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的病情會轉為持續性心房顫動或永久性心房顫動。因此,對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的病情進行及時、準確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臨床上常用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對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為了進一步探討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在診斷陣發性房顫中的應用效果,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
將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間在我院進行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的43例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設為研究組,將同期在我院進行體檢的43例健康人設為參照組。在研究組中,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0例;其年齡為47~76歲,平均年齡為(64.2±5.8)歲。在這些患者中,合并有冠心病的患者有18例,合并有高血壓的患者有15例,合并有慢性支氣管炎的患者有3例,合并有風濕性心臟病的患者有4例,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有3例。在參照組中,有男性受檢者25例,女性患者18例;其年齡為45~77歲,平均年齡為(64.0±5.9)歲。兩組受檢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使用深圳博英公司生產的B16812型12導聯動態心電圖機對兩組受檢者進行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取研究組患者在心房顫動發作前3個連續的竇性心動周期,取參照組受檢者3個連續完整P波形態的心動周期。測量兩組受檢者每個心動周期的Pmax和Pmin,并計算Pd。Pd=Pmax-Pmin。依據房性早搏P波的方向確定兩組受檢者房性早搏的起源位置。
使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參照組受檢者相比,研究組受檢者的Pmax較長,其pd較大,其Pmin較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受檢者Pmax、Pmin和Pd的比較(ms,±s)

表1 兩組受檢者Pmax、Pmin和Pd的比較(ms,±s)
組別 例數 Pmax Pmin Pd研究組 43 123.11±7.14 71.76±12.29 46.26±8.20參照組 43 111.09±8.36 78.25±11.45 38.96±7.60 t值 7.1693 2.9318 4.2815 P值 0.0000 0.0043 0.0000
兩組受檢者房性早搏起源位置的分布情況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兩組受檢者中,與房性早搏起源的其他位置相比,房性早搏的起源位置為左房上側和右房上側受檢者所占的比例均較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房性早搏起源位置的比較[n(%)]
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房律紊亂[1]。此癥狀是所有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典型的臨床表現。研究發現,部分非器質性心臟病患者也會發生心房顫動。心房顫動可引發心力衰竭、動脈栓塞等并發癥[2],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臨床上將心房顫動分為陣發性心房顫動、持續性心房顫動和永久性心房顫動三種類型[3]。陣發性心房顫動每次發作的時間<7 h,患者的心律可自行轉復為竇性心律。持續性心房顫動每次發作的時間>2 d,患者需接受心律電轉復或藥物轉復。永久性心房顫動患者的心律無法轉復為竇性心律。與持續性心房顫動和永久性心房顫動相比,陣發性心房顫動的程度較輕。出現陣發性心房顫動的患者多為無器質性心臟病的男性。若陣發性心房顫動的頻率不快,患者多無明顯的癥狀。陣發性心房顫動的頻率若較快,患者可出現心悸、心慌、胸悶、氣短、心臟亂跳、煩躁和乏力等癥狀。對此類患者的心臟進行聽診,可發現其心律不齊、心音強弱不等。
近年來,臨床上多用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診斷陣發性心房顫動[4]。對心房顫動患者進行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的目的是:1)可以明確患者心房顫動的類型。2)可以確定患者心房顫動的起源部位[5]。3)可以了解患者心房組織的病變程度。4)可根據患者心電圖的改變及時為其調整治療方案。5)可對為患者治療時所用藥物的副作用進行測定,進而評估患者的臨床療效。
在對受檢者進行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時,通過計算P波離散度可以判斷其是否發生了陣發性心房顫動。P波離散度是指在同一心動周期中不同導聯的最大P波時限和最小P波時限的差。該指標可以反映心房內部和心房間不同部位非均質的電傳導及活動。患有器質性心臟病、預激綜合征和系統性紅斑狼瘡及硬皮病等全身浸潤性疾病都是誘發陣發性心房顫動的主要原因。此外,Bachmann束傳導異常也是誘發陣發性心房顫動的重要原因。Bachmann束傳導異??烧T發最大P波時限延長、最小P波時限縮短,所以測量P波時限可有效地評估患者是否出現了陣發性心房顫動[6]。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進行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測定其Pmax、Pmin、Pd及房性早搏的起源部位,可為診斷其病情提供重要的依據。
[1]陳吉麗,王瑋.12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測分析陣發性房顫觸發因素[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3(12):100-104.
[2]廖麗紅,黃順紅,劉甲興,等.48 h長時程動態心電圖檢測在陣發性房顫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4(5):535-537.
[3]林永霞,姚錦容,黎文婷,等.12導聯動態心電圖監測陣發性房顫及其觸發因素的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4(17):55-57.
[4]劉衍霖,張寧,王穎,等.12導聯動態心電圖對心血管病和非心血管病患者心房顫動及陣發性房顫的檢測效果[J].中國實用醫刊,2016,43(14):28-30.
[5]解鳳英.104例高血壓致陣發性房顫的動態心電圖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3):79.
[6]劉立紅.陣發性房顫的31例動態心電圖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17):230,236.
R541
B
2095-7629-(2017)19-0185-02
*通訊作者:施亞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