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保
(江蘇省丹陽市人民醫院,江蘇 丹陽 212300)
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治療婦科良性腫瘤的療效分析
周云保
(江蘇省丹陽市人民醫院,江蘇 丹陽 212300)
目的:分析用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治療婦科良性腫瘤的臨床療效。方法: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將江蘇省丹陽市人民醫院在2013年1月至2015月12月期間收治的68例婦科良性腫瘤患者分為治療組(34例)和對照組(34例)。為治療組患者采用腹腔鏡子宮切除術進行治療,為對照組患者采用開腹筋膜內子宮切除術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各項手術相關指標。結果: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治療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更少,其手術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和術后肛門排氣的時間均更短,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用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治療婦科良性腫瘤的臨床療效良好,手術的時間較短,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
婦科良性腫瘤;腹腔鏡子宮切除術;開腹筋膜內子宮切除術
進行子宮切除術是治療子宮肌瘤等婦科良性腫瘤的常用方法[1]。臨床上常用的子宮切除術主要包括開腹筋膜內子宮切除術和腹腔鏡子宮切除術。相較于開腹筋膜內子宮切除術,腹腔鏡子宮切除術的創傷更小,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近年來,用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治療婦科良性腫瘤的療效逐漸得到了臨床醫生的認可。為了進一步探討用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治療婦科良性腫瘤的臨床療效,筆者對江蘇省丹陽市人民醫院收治的68例婦科良性腫瘤患者進行了平行對照試驗。
將江蘇省丹陽市人民醫院在2013年1月至2015月12月期間收治的68例婦科良性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68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婦科良性腫瘤的診斷標準,且均經影像學檢查和病理檢查被確診患有婦科良性腫瘤。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治療組(34例)和對照組(34例)。治療組患者的年齡為21~57歲,平均年齡(44.9±4.9)歲;其子宮的體積平均為(32.75±4.18)cm2。對照組患者的年齡為21~58歲,平均年齡(44.6±5.1)歲;其子宮的體積平均為(32.72±4.14)cm2。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為對照組患者采用開腹筋膜內子宮切除術進行治療。治療方法是:1)對患者實施連續硬膜外麻醉,協助其取平臥位,為其留置導尿管。2)在患者的下腹部做一個切口,對其腹腔內的情況進行探查。3)將患者的子宮切除,采用縫扎法對其子宮韌帶殘端進行縫合處理。4)使用連續鎖邊縫合法和1號Dexon線對陰道殘端進行縫合。為治療組患者采用腹腔鏡子宮切除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手術方法如下:1)對患者的下腹部進行常規的消毒鋪巾,為其留置導尿管,對其外陰、陰道進行消毒。2)詳細檢查患者子宮附件及其周圍臟器的情況,準確測量其宮頸開口的直徑,然后將合適型號的杯狀舉宮器置于其陰道后穹窿處。3)在患者的臍孔上緣做一個10 mm長的切口,使用氣腹針向其腹腔內注入適量的CO2氣體,將氣腹內的壓力控制在12~14 mmHg左右。將一支10 mm的Trocar經臍孔上緣切口處置入腹腔,用一支5 mm的Trocar和一支10 mm的Trocar對左側下腹部進行穿刺,然后用一支5 mm的Trocar對右側下腹部進行穿刺。4)在腹腔鏡的引導下,使用超聲刀將左側輸卵管峽部(保留子宮附件)、卵巢固有韌帶及子宮圓韌帶切斷。5)分離膀胱與宮頸的間隙,沿陰道穹窿將陰道切斷,將子宮取出后用連續鎖邊縫合法和可吸收縫線對陰道殘端進行縫合。6)對術區進行電凝止血處理,逐層縫合切口。
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處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平均為(84.8±10.8)ml,其手術的時間平均為(45.8±13.6)min,其術后肛門排氣的時間平均為(9.9±5.1)h,其住院的時間平均為(5.1±0.9)d。對照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平均為(115.1±14.7)ml,其手術的時間平均為(62.2±12.1)min,其術后肛門排氣的時間平均為(22.7±1.9)h,其住院的時間平均為(6.9±1.6)d。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治療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更少,其手術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和術后肛門排氣的時間均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相關指標的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相關指標的對比(±s)
組別 例數 術中的出血量(ml)住院的時間(d)治療組 34 84.8±10.8 45.8±13.6 9.9±5.1 5.1±0.9對照組 34 115.1±14.7 62.2±12.1 22.7±1.9 6.9±1.6手術的時間(min)術后肛門排氣的時間(h)
治療組患者中有1例患者發生陰道殘端出血,有1例患者發生腸痙攣性腹痛。治療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5.9%。對照組患者中有2例患者發生陰道殘端出血,有1例患者發生腸痙攣性腹痛,有5例患者出現發熱的癥狀。對照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3.5%。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治療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對比
婦科良性腫瘤在臨床上比較常見。此病患者多為年齡為30~50歲的女性。進行子宮切除術是治療子宮肌瘤等婦科良性腫瘤的常用方法。過去臨床上主要采用傳統的開腹手術治療婦科良性腫瘤[2]。雖然開腹手術的術野較為開闊,可以充分暴露術區,但該術式的手術時間相對較長,創傷較大,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3-4]。近年來,用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治療婦科良性腫瘤的方法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該術式具有切口小、術中的出血量小和患者術后恢復快等優勢[5]。在進行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時,整個手術操作過程主要在盆腔內進行,基本不會損傷到患者腹腔內的器官,這有利于維持其體內環境的穩定,從而可防止其發生術后并發癥[6-7]。為了進一步探討用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治療婦科良性腫瘤的臨床療效,筆者對江蘇省丹陽市人民醫院收治的68例婦科良性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治療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更少,其手術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和術后肛門排氣的時間均更短,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初磊等[8]的研究報道(與接受常規開腹手術的婦科良性腫瘤患者相比,接受腹腔鏡子宮切除術的該病患者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一致。
綜上所述,用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治療婦科良性腫瘤的臨床療效良好,手術的時間較短,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
[1] 趙紹杰,顧勁松,盛春艷,等.腹腔鏡下巨大子宮切除術60例臨床探討[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18):2830.
[2] 古彩茹.132例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的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4):622.
[3] 惠寧,高原.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的探討[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12,38(5):421-425.
[4] 趙紹杰,顧勁松,盛春艷,等. 腹腔鏡下巨大子宮切除術60 例臨床探討[J]. 中國婦幼保健,2011,26(18):2830.
[5] 古彩茹. 132 例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的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4): 622.
[6] 陽志軍,李力,姚德生,等. 腹腔鏡下Ⅲ型根治性子宮切除及腹膜后淋巴結切除術20 例分析[J]. 實用婦產科雜志,2011,27(6): 452.
[7] 張唯一,李立安,游艷琴,等.三種途徑子宮切除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2014,9(6):880-883.
[8] 初磊,樊伯珍,王建軍,等. 氣腹與無氣腹腹腔鏡輔助下陰式全子宮切除術的臨床比較[J]. 中國內鏡雜志,2012,18(2): 132.
R711
B
2095-7629-(2017)17-0034-02
周云保,男,1969年6月出生,江蘇丹陽人,本科學歷,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為微創及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