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紅,黃 平,謝 楠
(遂寧市中心醫院靜脈置管門診,四川 遂寧 629000)
進行PICC置管發生異位的部位及予以糾正的效果分析
梁 紅,黃 平,謝 楠
(遂寧市中心醫院靜脈置管門診,四川 遂寧 629000)
目的:探討在進行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置管的過程中發生異位的部位及予以糾正的效果。方法:采用隨機抽樣法選取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遂寧市中心醫院靜脈置管室進行PICC置管的23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這230例患者進行PICC置管的情況,分析其發生PICC置管異位的部位及予以糾正的效果。結果:這230例PICC置管患者中有17例患者發生PICC置管異位(占7.39%)。這17例發生PICC置管異位的患者中導管異位部位為頸內靜脈的患者有5例(占2.17%),為腋下靜脈的患者有3例(占1.30%),為同側鎖骨下靜脈的患者有3例(占1.30%),為胸壁靜脈的患者有3例(占1.30%),為右心房的患者有2例(占0.87%),為對側鎖骨下靜脈的患者有1例(占0.43%)。對這些患者PICC的位置進行糾正后,其中有15例患者1次復位成功,有1例患者復位3次后成功,有1例患者復位失敗。這17例患者的復位成功率為94.12%。結論:PICC置管異位的部位主要包括頸內靜脈、腋下靜脈、同側鎖骨下靜脈、胸壁靜脈、右心房和對側鎖骨下靜脈。針對不同部位PICC置管異位的情況進行糾正可取得較好的效果。
PICC置管;原因分析;糾正方法
通過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輸液是接受長期靜脈輸液治療的患者常用的輸液方法之一[1]。此輸液方法具有對血管的損害小、可長期留置輸液導管等優勢。目前臨床上多采用超聲引導結合塞丁格技術對患者進行PICC置管,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常會發生PICC置管異位[2]。PICC置管異位通常是指PICC未能送至預定的深度或導管尖端未能定位于上腔靜脈[3]。PICC置管異位不但會影響患者治療的效果,還可能導致其發生導管堵塞、血栓、局部腫脹等并發癥。本文對發生PICC置管異位的常見部位及糾正效果進行了分析。
經病理檢查被確診患有惡性腫瘤。2)具有進行PICC置管的指征。3)置管部位均無外傷、手術史。4)未接受過放療或鎖骨下靜脈穿刺。
隨機選取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遂寧市中心醫院靜脈置管室進行PICC置管的23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230例患者中有男96例,女124例;其年齡為23~85歲;其中PICC置入血管為貴要靜脈的患者有196例,為肘正中靜脈的患者有11例,為頭靜脈的患者有23例;其中PICC置入方式為盲穿法的患者有96例,為彩超引導穿刺法的患者有18例,為彩超引導結合塞丁格技術的患者有116例。詳見表1。

表 1 PICC置入血管的情況(n)
5F型單腔PICC導管214根(導管長65 cm,由美國巴德公司生產)。2)4F型單腔PICC導管16根(導管長65 cm,由美國巴德公司生產)。3)美國邁瑞牌MR-840298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
由2名接受過正規培訓的資深護師對這230例患者進行PICC置管。具體的置管操作方法是:1)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其選擇合適的穿刺靜脈(優先選擇肘靜脈)。2)協助患者取平臥位,將其手臂充分外展,并對穿刺點進行定位。3)對穿刺部位皮膚進行消毒,對導管進行預沖洗。4)進行靜脈穿刺,將導管送至預測位置后抽吸回血則說明穿刺成功。5)妥善固定導管,對患者進行胸部X線檢查,以確定針尖的位置。
進行X線攝片定位是 PICC 置管后頭端定位的金標準。若PICC尖端不在上腔靜脈下段而進入其他靜脈則為PICC置管異位。
1.6.1 PICC頸內靜脈異位的糾正方法 PICC頸內靜脈異位多發生于置管當天,糾正的方法是:1)調整體位。協助患者取半臥位。2)將導管退出15 cm左右,并對導管體外段進行反復消毒(3次以上)[4]。3)再次將導管置入中心靜脈。對于配合度較高的患者,當導管的頭端送至其肩峰部位時,操作者囑咐其將頭偏向穿刺側,由助手輕叩其穿刺側肩胛區,同時操作者將導管送至預定位置。對于昏迷或無法正常配合置管的患者,應采用舉臂貼頭法對其進行再置管。
1.6.2 PICC腋下靜脈異位的糾正方法 1)通過X光掃描確定導管的回折長度,通過計算得出導管體內回折點到穿刺點的長度及對應刻度。2)操作者將導管退出10 cm左右,讓患者將置管側手臂盡量靠近軀干,然后將導絲送入其中心靜脈。3)輕柔緩慢地將導管送入中心靜脈,當送至原導管回折起始處時,助手從后方壓緊患者置管側的腋下部位[5],然后再緩慢地將導管送至預定位置。
1.6.3 PICC在胸壁靜脈圈形返折及PICC同側鎖骨下靜脈異位的糾正方法 1)通過X線攝片觀察導管反折段的具體位置,計算出穿刺點到導管反折段的長度,緩慢地將導管退出。2)安撫患者的情緒,協助其將體位轉為半臥位,之后邊推注等滲鹽水邊再次將導管送至預定位置。
1.6.4 PICC對側鎖骨下靜脈異位的糾正方法 1)采用雙肩內收法測量穿刺側胸鎖關節內側靜脈段到對側相同部位的長度,并將導管退出至鎖骨下靜脈區域。2)經導管向鎖骨下靜脈內推注20 ml的生理鹽水,然后將導管送至預定位置。3)固定導管,并對穿刺部位進行包扎。
1.6.5 PICC置入過深的糾正方法 經X線攝片證實導管在右心房的患者,可通過DR攝片測量其導管尖端到上腔靜脈中下1/3段的長度,將導管拉出至預定位置即可。
這230例PICC置管患者中有17例患者發生PICC置管異位(占7.39%)。這17例發生PICC置管異位的患者中導管異位部位為頸內靜脈的患者有5例(占2.17%),為腋下靜脈的患者有3例(占1.30%),為同側鎖骨下靜脈的患者有3例(占1.30%),為胸壁靜脈的患者有3例(占1.30%),為右心房的患者有2例(占0.87%),為對側鎖骨下靜脈的患者有1例(占0.43%)。詳見表2。

表2 這230例患者PICC置管異位的情況(n=230)
這17例發生PICC置管異位的患者中有15例患者1次復位成功,有1例患者復位3次后成功,有1例患者復位失敗。這17例患者的復位成功率為94.12%。
PICC誤入頸內靜脈可導致患者發生顱神經受損、冠狀竇損傷性血栓形成,甚至可導致其發生腦卒中。本次研究所選17例發生PICC置管異位的患者中有5例患者(占2.17%)發生PICC頸內靜脈異位。PICC頸內靜脈異位的發生主要與置管操作者的臨床經驗、患者的血管解剖情況、體位等因素密切相關。有研究指出,適當變更體位能夠使頸內靜脈和鎖骨下靜脈形成一個較小的角度,從而使導管更容易經頭臂靜脈進入到上腔靜脈。但該體位的變更需要借助患者的配合。對于部分無法配合操作的患者,可考慮先將導管送至鎖骨下靜脈,然后用超聲定位頸內靜脈,并用超聲探頭對準頸內靜脈用力推動,從而可阻止PICC的尖端進入頸內靜脈[6]。
上腔靜脈位于上縱隔右前部,由左右頭臂靜脈在第1肋軟骨與胸骨結合處的后方匯合而成,兩側頭臂靜脈匯合處的角度約為(92±1.75)°[7]。部分患者可因血管解剖結構異常而導致其兩側頭臂靜脈交匯處角度較大,加之其平臥時會使靜脈交匯角更加平直,故當導管進入其對側鎖骨下靜脈時可能會發生無法到達正確位置的情況。相關的文獻報道指出,采用雙肩內收法可使左右頭臂靜脈交匯處的角度減小,從而有利于PICC進入到正常的位置。
綜上所述,PICC置管異位的部位主要包括頸內靜脈、腋下靜脈、同側鎖骨下靜脈、胸壁靜脈、右心房和對側鎖骨下靜脈。本研究針對不同部位PICC置管異位的具體情況和糾正方法進行了總結。臨床醫生應對上述情況予以關注。
[1] 叢義,滋林駿,李曉惠.腋靜脈三支變異一例[J].中華乳腺病雜志:電子版,2014,8(1):69.
[2] 王秀華,任立新,王曄光.預防PICC異位至頸內靜脈的體位改進方法[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6):614.
[3] 柳伊娜,張愛萍,陸佩文改良體位在PICC置管術中的臨床應用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20):34-36.
[4] 王虹.乳腺癌患者PICC異位分析及正位處理[J].護理學報.2010,17(13):53-55.
[5] 徐海萍,楊正強,王娟.PICC腋靜脈內折返異位D R下手法復位的探討.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8):126-127.
[6] 董惠娟,李紅梅,吳秀,等.B超在預防經外周靜脈置入的中心靜脈導管術中導管頭端異位的應用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32(14):74-76.
[7] 王秀華,余琨,蘇嚴嚴,等.PDCA循環管理在腫瘤患者PICC置管及維護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醫學,2014,40(1):67-68,70.
R473
B
2095-7629-(2017)17-0038-03
梁紅,女,本科學歷,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為靜脈治療專科護理,E-mail:lianghong73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