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沛沛
(鹽城市大豐中醫院,江蘇 鹽城 224100)
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進行針刺治療和康復訓練的效果分析
劉沛沛
(鹽城市大豐中醫院,江蘇 鹽城 224100)
目的:探討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進行針刺治療和康復訓練的臨床效果。方法:隨機選取鹽城市大豐中醫院在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間接診的52例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試驗組和普通組。對普通組26例患者進行針刺治療,對試驗組26例患者進行針刺治療和康復訓練。觀察對比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和吞咽困難量表的評分。結果: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普通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治療4周后其吞咽困難量表的評分高于普通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進行針刺治療和康復訓練可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
腦卒中;吞咽障礙;針刺;康復訓練
腦卒中又叫腦中風(CVA),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可分為出血性腦卒中和缺血性腦卒中[1]。此病主要是由于腦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其患者多為男性。腦卒中患者可出現抑郁癥、吞咽障礙等并發癥。吞咽障礙(SD)是腦卒中患者最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主要是由于患者下頜、雙唇、咽喉或食管括約肌的功能受損引起的。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吞咽時有梗阻感、飲水進食嗆咳、發音費力、營養不良和脫水等,其預后可受到嚴重的影響[2]。有研究指出,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進行針刺治療和康復訓練的臨床效果較好。為了進一步探討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進行針刺治療和康復訓練的臨床效果,筆者對鹽城市大豐中醫院接診的52例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進行了平行對照試驗。
隨機選取鹽城市大豐中醫院在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間接診的52例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第六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中制定的關于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診斷標準[3]。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將這些患者分為試驗組(26例)和普通組(26例)。試驗組患者中有男15例,女11例,其年齡為42~72歲,平均年齡(56.2±2.4)歲。普通組患者中有男17例,女9例,其年齡為44~79歲,平均年齡(58.4±3.6)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獲得了鹽城市大豐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對普通組患者進行針刺治療。進行針刺治療的方法是:1)對風池穴、完骨穴、天柱穴進行針刺,針尖刺入皮下后,朝咽喉方向繼續進針約15 mm,用捻轉補瀉法運針1 min。2)對列缺穴、照海穴、廉泉穴進行針刺,針尖刺入皮下后,朝咽喉方向繼續進針約15 mm,用捻轉補瀉法運針1 min。3)1次/d,連續治療4周。在進行針刺治療的基礎上,對試驗組患者進行康復訓練。進行康復訓練的方法是:1)進行觸覺刺激訓練。2)進行咽部冷刺激與空吞咽訓練。訓練方法是:用冰凍的棉棒蘸少量的水,輕輕碰觸患者的軟腭、舌根和咽后壁,并讓其進行空吞咽。3)進行舌肌功能訓練。訓練方法是:指導患者伸舌,并左右擺動,舔上下唇。4)進行軟腭運動訓練。訓練方法是:指導患者發“a”音,并觀察發聲時其軟腭是否抬開,鼻腔是否漏氣。刺激患者的腭弓,并觀察其是否有嘔吐反射。5)進行屏氣發聲訓練。訓練方法是:指導患者端坐在椅子上,雙手支撐椅面。對患者的胸廓進行固定,告知其緊閉聲門,閉氣10 s后,開聲門,并呼氣發聲。6)進行喉抬高訓練。訓練方法是:使用門德爾松手法將手指置于患者的甲狀軟骨上緣,并告知其反復做吞咽動作。7)使用HB620C型吞咽神經和肌肉電刺激儀(生產企業:蘇州好博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對患者進行治療,然后指導其進行發聲訓練。8)上述訓練項目每天各進行1次,連續訓練4周。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和吞咽困難量表的評分[4]。吞咽困難量表的總分為10分。患者吞咽困難量表的評分越高,說明其吞咽障礙的癥狀越輕。
痊愈:患者的吞咽障礙癥狀完全消失。顯效:患者的吞咽障礙癥狀顯著改善。有效:患者的吞咽障礙癥狀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無效:患者的吞咽障礙癥狀未改善。
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吞咽困難量表的評分用(±s)表示,采用t檢驗,治療的總有效率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中治療效果為痊愈的患者有16例(占61.54%),為顯效的患者有7例(占26.92%),為有效的患者有2例(占7.69%),為無效的患者有1例(占3.85%)。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6.15%(25/26)。普通組患者中治療效果為痊愈的患者有10例(占38.46%),為顯效的患者有5例(占19.23%),為有效的患者有7例(占26.92%),為無效的患者有4例(占15.38%)。普通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4.62%(22/26)。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普通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試驗組患者治療4周后其吞咽困難量表的評分高于普通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吞咽困難量表的評分
腦卒中后并發吞咽障礙是導致急性腦卒中患者預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可出現營養不良、脫水、肺部感染等并發癥[5]。進行藥物治療、吞咽康復訓練和針刺治療均為臨床上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主要方法。中醫認為,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是由痰濁竅閉所致。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應從通經活絡方面著手[6]。相關的文獻報道指出,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進行針刺治療和康復訓練可有效地促進其咽部功能的恢復[7-8]。為了進一步探討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進行針刺治療和康復訓練的臨床效果,筆者對鹽城市大豐中醫院接診的52例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進行了平行對照試驗。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普通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治療4周后其吞咽困難量表的評分高于普通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進行針刺治療和康復訓練可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
[1] 周之人.早期針灸加康復治療急性缺血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學,2013,19(11):144-145.
[2] 秦煒婧,單濤.針灸及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研究進展[J].山東中醫雜志,2012,32(5):369-370.
[3] 孫紀偉.針灸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技術的研究[D].北京中醫藥大學,2014:120-121.
[4] 雷劍周.針灸聯合吞咽康復訓練在腦卒中后吞咽障礙中的效果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4,6(34):129-130.
[5] 劉東.針灸治療腦卒中后痙攣性癱瘓的臨床研究進展[J].當代醫學,2011,17(15):20-21.
[6] 張盤德,姚紅,周惠嫦,等.針灸與吞咽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3,28(26):989-990.
[7] 王瑩.針灸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研究進展[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1,25(12):85-86.
[8] 王濤.心腦舒通聯合針灸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后吞咽困難[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9(7):809-810.
R743
B
2095-7629-(2017)17-0046-02
劉沛沛,男,1982年8月出生,江蘇鹽城人,本科學歷,主治中醫師,研究方向:針灸、康復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