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俊
(金壇市中醫醫院骨科,江蘇 金壇 213200)
用手術療法與保守療法治療橈骨遠端關節內骨折的效果對比
張文俊
(金壇市中醫醫院骨科,江蘇 金壇 213200)
目的:對比用手術療法與保守療法治療橈骨遠端關節內骨折的臨床效果。方法:將金壇市中醫醫院骨科于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間收治的50例橈骨遠端關節內骨折患者隨機分為手術治療組(n=25)和保守治療組(n=25)。對手術治療組患者采用手術療法進行治療,對保守治療組患者采用保守療法進行治療,然后比較兩組患者治療的優良率、橈骨的掌傾角、腕關節的尺偏角以及橈骨短縮的距離和關節錯位的距離。結果:手術治療組患者治療的優良率高于保守治療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橈骨的掌傾角及腕關節的尺偏角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手術治療組患者橈骨短縮的距離和關節錯位的距離均短于保守治療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用保守療法治療橈骨遠端關節內骨折相比,用手術療法治療該病的效果更好,能提高患者治療的優良率,縮短其橈骨短縮的距離和關節錯位的距離。
手術療法;保守療法;橈骨遠端關節內骨折
橈骨遠端關節內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骨折類型。有調查數據顯示,橈骨遠端關節內骨折患者在急診骨折患者中占10%~16.7%。該病在50歲以上的中老年群體中比較多見。保守療法和手術療法是目前臨床上治療該病的主要方法[1]。在本文中,筆者就用手術療法與保守療法治療橈骨遠端關節內骨折的效果進行了對比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金壇市中醫醫院骨科于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間收治的50例橈骨遠端關節內骨折患者。隨機將這50例患者分為手術治療組(n=25)和保守治療組(n=25)。其中,排除患有開放性骨折或粉碎性骨折以及患有血液系統疾病的患者,排除非自愿參與本研究的患者。在手術治療組患者中,有男15例,女10例;其最小年齡為22歲,最大年齡為65歲,年齡均值為(53.4±2.3)歲;其發生骨折至入院的時間為40 min~16 h,平均時間為(3.7±0.9)h。在保守治療組患者中,有男18例,女7例;其最小年齡為21歲,最大年齡為64歲,年齡均值為(52.7±2.1)歲;其發生骨折至入院的時間為30 min~15 h,平均時間為(3.4±0.7)h。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手術治療組患者采用手術療法進行治療,方法是:讓患者取仰臥位,對其進行臂叢神經麻醉。麻醉起效后,在患者橈骨遠端的掌側入路,在其橈側腕屈肌對應橈側面的位置做一個縱行切口,在橈動脈和橈側腕屈肌腱的間隙對肌肉組織進行鈍性分離。切開旋前方肌,找到骨折端。對骨折端進行解剖復位,將橈骨的生理長度恢復至正常的長度。進行關節外復位,將橈骨的掌傾角和腕關節的尺偏角恢復至正常。最后用T形解剖鋼板對骨折端進行內固定,用生理鹽水對手術部位進行沖洗,逐層縫合手術切口。術后對患者進行抗感染的治療[2]。2)對保守治療組患者采用保守療法進行治療,方法是:用利多卡因對患者進行局部浸潤麻醉。麻醉起效后,順著患肢的縱軸方向對骨折端進行牽引,對移位的關節進行糾正,然后在X線的直視下對骨折端進行手法復位。復位成功后,用石膏托和小夾板對骨折端進行固定。定期對石膏托和小夾板進行檢查,若發現石膏托和小夾板發生松動,需將其重新固定好。治療后4~7周,根據患者骨折端的恢復情況將石膏托和小夾板拆除[3],并指導其進行功能鍛煉。
用優、良、差三個等級評價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優:經治療,患者未出現并發癥,且其骨折部位愈合良好。良:經治療,患者出現了輕微的并發癥,其骨折部位愈合較好。差:經治療,患者出現了嚴重的并發癥,其骨折部位未愈合。(優的例數+良的例數)/總例數×100%=優良率。進行治療后,統計兩組患者橈骨的掌傾角、腕關節的尺偏角、橈骨短縮的距離和關節錯位的距離,并對統計的結果進行比較。
用SPSS19.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治療的優良率用%表示,用x2檢驗,橈骨的掌傾角、腕關的節尺偏角、橈骨短縮的距離和關節錯位的距離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手術治療組患者治療的優良率高于保守治療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優良率的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橈骨的掌傾角及腕關節的尺偏角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手術治療組患者橈骨短縮的距離和關節錯位的距離均短于保守治療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2 治療后兩組患者橈骨掌傾角、腕關節尺偏角、橈骨短縮距離及關節錯位距離的比較
橈骨遠端關節內骨折多是由高能量的間接暴力所致。近年來,隨著我國建筑事故和交通行事故的頻發,橈骨遠端關節內骨折的發生率逐年升高[4-5]。過去,臨床上常采用保守療法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但部分患者在接受保守治療后,其骨折端易發生移位,從而影響其治療的效果[6]。近年來,隨著內固定材料的改進以及手術技術的不斷發展,臨床上用手術療法對橈骨遠端關節內骨折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手術治療組患者治療的優良率高于保守治療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手術治療組患者橈骨短縮的距離和關節錯位的距離均短于保守治療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與用保守療法治療橈骨遠端關節內骨折相比,用手術療法治療該病的效果更好,能提高患者治療的優良率,縮短其橈骨短縮的距離和關節錯位的距離。
[1] 劉乾雄.橈骨遠端關節內骨折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的臨床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18):4279-4280.
[2] 秦練,陳琦,周赤兵,等.橈骨遠端關節內骨折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的療效分析[J].醫學信息,2013(11):98.
[3] 白毅.老年橈骨遠端關節內骨折治療方式的選擇[J].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3(12):6999-7000.
[4] 朱小虎,周臨東,張惠法,等.橈骨遠端骨折治療進展[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4):453-454.
[5] 賀嘉鵬,李培源.橈骨遠端骨折的治療進展[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1):215.
[6] 袁明,呂發明.不穩定型橈骨遠端骨折的研究進展[J].新疆中醫藥,2015,33(5):107-109.
R683
B
2095-7629-(2017)17-00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