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龍,張利兵,徐曉燕
(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小兒外科一病區,四川 成都 610091)
淺析為行體外循環的心臟手術患兒用磷酸肌酸治療對其心肌功能的影響
周春龍,張利兵,徐曉燕
(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小兒外科一病區,四川 成都 610091)
目的:探討為進行體外循環的心臟手術患兒使用磷酸肌酸進行治療對其心肌功能的影響。方法:選擇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間在某院進行心臟手術的60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將這些患兒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進行心臟手術時,對兩組患兒均進行體外循環。在進行體外循環期間,對兩組患兒均常規灌注心肌保護液。在此基礎上,將磷酸肌酸加入到心肌保護液中對觀察組患兒進行灌注。比較兩組患兒在進行體外循環前后其心肌的功能。結果:在進行體外循環前,兩組患兒CK、CK-MB和EF的水平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進行體外循環后,觀察組患兒CK和CK-MB的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患兒,其EF的水平高于對照組患兒,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在進行體外循環前后其EF的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為進行體外循環的心臟手術患兒使用磷酸肌酸進行治療的效果較為理想,可有效地保護其心肌的功能。
體外循環;心肌功能;磷酸肌酸
體外循環是人工將靜脈血引流至體外進行氣體交換、溫度調節及過濾后再輸回體內的過程。此方法常被用于心臟手術中。研究發現,進行體外循環可使患者的心肌細胞受到損傷,進而影響其心功能。因此,在對進行心臟手術的患者實施體外循環時,臨床上常為其灌注心肌保護液,以保護其心肌的功能[1]。常規的心肌保護液不能有效地阻止此類患者體內心肌酶的大量釋放。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對心臟手術患兒在進行體外循環時,將磷酸肌酸加入到心肌保護液中進行灌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間在我院進行心臟手術的60例患兒。將這些患兒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對照組中,有男性患兒17例,女性患兒13例;其年齡為4~12歲,平均年齡為(8.88±2.77)歲。在觀察組中,有男性患兒15例,女性患兒15例;其年齡為3~1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56±2.07)歲。在這60例患兒中,患有冠心病的患兒有35例,主動脈瘤發生破裂的患兒有5例,患有心臟動脈導管未閉的患兒有7例,患有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的患兒有4例,患有其他心臟疾病的患兒有9例。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經心電圖檢查被確診患有心肌功能受損的患兒;2)無其他系統疾病或惡性腫瘤的患兒;3)精神狀態良好,能主動配合相關檢查的患兒。本次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是:1)病情未經明確診斷,或臨床癥狀不明顯的患兒;2)患有嚴重器質性疾病和惡性腫瘤的患兒。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在進行體外循環時,當兩組患兒的主動脈被阻斷后,沿著主動脈的根部為其灌注心肌保護液。心肌保護液的成分是:470 ml濃度為0.9%的氯化鈉、37.5 ml濃度為10%的氯化鉀、20 ml濃度為5%的碳酸氫鈉、2 ml濃度為25%的硫酸鎂及1.5 ml濃度為10%的葡萄糖酸鈣。每隔半個小時為患兒灌注1次心肌保護液。心肌保護液的首次灌注量為20 ml/kg。從第2次開始,逐漸減少心肌保護液的灌注量,每次的灌注量比上一次減少一半[2]。在此基礎上,將10 mmol/L的磷酸肌酸(生產單位:吉林英聯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45399)加入到心肌保護液中對觀察組患兒進行灌注。
觀察、記錄兩組患兒在進行體外循環前后其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左室射血分數(EF)的水平。
使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進行體外循環前,兩組患兒CK、CK-MB和EF的水平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進行體外循環后,觀察組患兒CK和CK-MB的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患兒,其EF的水平高于對照組患兒,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在進行體外循環前后其EF的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在進行體外循環前后其CK、CK-MB及EF水平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兒在進行體外循環前后其CK、CK-MB及EF水平的比較(±s)
組別 CK(IU/LA) CK-MB(IU/LA) EF(%)觀察組(n=30)65.77±6.12 64.28±5.98對照組(n=30)進行體外循環前進行體外循環后177.79±81.09 194.62±80.28 24.82±2.09 30.22±2.82 66.01±5.67 50.03±2.02進行體外循環前進行體外循環后175.78±82.90 332.01±79.77 23.49±2.72 55.65±2.91
體外循環法是對進行心臟手術的患者實施生命支持的有效手段[3]。研究發現,進行體外循環會大幅度增加患者的心肌對氧氣和能量的需求,這會使其體內生成大量的磷酸化合物。磷酸化合物的大量生成會損傷患者的心肌細胞。過去,臨床上常用灌注心肌保護液的方法減輕進行體外循環對患者心肌功能的損傷,從而確保其手術能夠順利進行。常規的心肌保護液由氯化鈉、氯化鉀、碳酸氫鈉、硫酸鎂及葡萄糖酸鈣組成。該心肌保護液可有效地預防心肌細胞發生低溫腫脹,進而起到儲備能量及降低再灌注損傷發生率的作用。但是,在進行體外循環時為患者灌注該心肌保護液不能減少其體內心肌酶的釋放[4]。近年來,臨床上嘗試在該心肌保護液中加入磷酸肌酸,以加強其對心肌細胞的保護作用。磷酸肌酸是一種可給細胞代謝提供能量的ATP(腺苷三磷酸)。研究發現,為心肌疾病患者使用磷酸肌酸進行治療,可顯著降低其血清CPK(磷酸肌酸激酶)的水平,保護其心肌的細胞膜。在常規的心肌保護液中加入磷酸肌酸,是利用磷酸肌酸可以進入到心肌細胞內的特性來維持心肌細胞膜屏障功能的穩定性,降低進行體外循環對心肌細胞的損傷,并能為心肌細胞提供足夠的能量,抑制心肌酶的釋放,進而保護心肌的功能。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為進行體外循環的心臟手術患兒使用磷酸肌酸進行治療的效果較為理想,可有效地保護其心肌的功能。
[1] 石佳,袁素,薛慶華,等.冠心病患兒圍術期應用磷酸肌酸的心肌保護作用研究[J].中國分子心臟病學雜志,2010,10(1):44-47.
[2] 郭曉綱,彭東,王晟,等.磷酸肌酸對心臟瓣膜置換患兒圍術期心肌保護和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0,16(6):462-464.
[3] 徐魯峰,封瑞,于嵩,等.磷酸肌酸對心臟瓣膜置換術患兒心肌保護效果評價[J].中國公共衛生,2014,30(2):235-236.
[4] 梁春榮,陳振華.磷酸肌酸在室間隔缺損外科手術中的心肌保護作用[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3,19(6):710-712.
R654
B
2095-7629-(2017)17-0146-02
周春龍,1979年2月出生,男,湖北天門人,本科學歷,主治醫師,從事小兒心胸血管外科疾病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