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鐵艷 ,李晶潔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一濟困醫院中醫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7; 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醫院VIP病房,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中西醫結合研究·
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中風后遺癥的效果分析
邢鐵艷1,李晶潔2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一濟困醫院中醫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7; 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醫院VIP病房,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目的:探討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中風后遺癥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一濟困醫院近5年內接診的132例中風后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知情同意原則將其分為西醫組和中西組。對西醫組患者進行常規的西醫治療,對中西組患者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及病情的復發率。結果:中西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西醫組患者,治療后2年內、治療后2~5年內和治療后5年內其病情的復發率均低于西醫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中風后遺癥的臨床效果確切,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病情的復發率。
中西醫結合;中風后遺癥;病情的復發率
中風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腦血管疾病。此病的發病率、致死率均較高,其患者多為中老年人。
中風患者若未能接受及時有效的治療,可出現口歪眼斜、言語不利、半身不遂等后遺癥[1]。這些中風后遺癥的治療十分棘手。在本文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一濟困醫院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對76例中風后遺癥患者進行治療,獲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選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一濟困醫院近5年內接診的132例中風后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這132例患者中有男82例,女50例。根據知情同意原則將這132例患者分為西醫組和中西組。兩組研究對象的基本臨床資料相比,P>0.05,具備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兩組研究對象基本臨床資料的比較
對西醫組患者進行常規的西醫治療。治療方法是:1)將30 ml的腦活素加入到250 ml的生理鹽水中,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1次/d。2)將8 g的腦復康加入到250 ml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1次/d。3)讓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進行治療,75 mg/次,1次/d。4)治療15 d為一個療程,連續治療兩個療程。對中西組患者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進行中醫治療所用中藥方的藥物組成和用法是:黃芪30 g、當歸15 g、丹參15 g、懷牛膝15 g、地龍15 g、肉蓯蓉12 g、秦艽12 g、防風12 g、僵蠶12 g、水蛭6 g、桂枝10 g、阿膠10 g、南星6 g。若患者合并有高血壓且存在口眼歪斜的癥狀,可在此方中加入全蝎、蜈蚣、夏枯草和川牛膝。若患者存在語言不利的癥狀,可在此方中加入石菖蒲和遠志。水煎服,1劑/d,治療15 d為一個療程,連續治療兩個療程。進行西醫治療的方法與西醫組相同。
顯效:患者的語言功能和患肢的運動功能基本恢復正常,可正常地工作、生活。有效:患者的語言功能明顯改善,其患肢的運動功能級別達到III級以上,可以做到生活部分自理。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明顯變化,生活不能自理。
研究數據均錄入SPSS17.5軟件中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中西組患者中治療效果為顯效的患者有36例(占24.39%),為有效的患者有33例(占24.39%),為無效的患者有7例(占2.44%)。中西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0.79%(69/76)。西醫組患者中治療效果為顯效的患者有16例(占24.39%),為有效的患者有22例(占24.39%),為無效的患者有18例(占2.44%)。西醫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67.86%(38/56)。中西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西醫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n(%)]
對兩組患者進行為期5年的隨訪發現,中西組患者治療后2年內病情的復發率為5.26%,其治療后2~5年內病情的復發率為3.95%,其治療后5年內病情的復發率為9.21%;西醫組患者治療后2年內病情的復發率為21.43%,其治療后2~5年內病情的復發率為10.71%,其治療后5年內病情的復發率為32.14%。中西組患者治療后2年內、治療后2~5年內和治療后5年內其病情的復發率均低于西醫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病情復發率的比較[n(%)]
中風可分為出血性中風和缺血性中風。有學者指出,西醫治療中風及其后遺癥具有針對性強、起效快等特點,但遠期療效不好,且安全性不高。接受西醫治療的中風后遺癥患者常會出現病情反復發作的情況[2]。中醫認為,中風后遺癥屬于“偏癱”、“偏廢”的范疇。此病屬于本虛標實(氣虛為本,血瘀為標)之證。正氣虧虛、瘀血阻滯、經脈瘀阻是中風后遺癥的主要病機。治療中風后遺癥應從益氣活血、化痰祛瘀方面入手。本次研究所用中藥方中的黃芪可補氣行血、祛瘀通絡,當歸、丹參及地龍可活血化瘀、通經活絡,肉蓯蓉、懷牛膝可補腎益精,秦艽、防風可祛風除濕、止痛,僵蠶可祛風止痙、化痰散結,水蛭可破血瘕積聚,桂枝可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南星可散風、祛痰、止痛,阿膠可補血滋陰,諸藥合用可共奏補氣、活血、通絡之功[3]。相關的藥理學研究證實,黃芪中含有大量的黃酮類化合物和一些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當歸中含有阿魏酸及揮發油。這兩種藥物均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凝血狀態、降低血液黏稠度、擴張腦血管、提高纖維蛋白酶的 活性、促進血栓溶解和改善腦部微循環等作用。本研究的結果顯示,中西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西醫組患者,治療后2年內、治療后2~5年內和治療后5年內其病情的復發率均低于西醫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中風后遺癥的臨床效果確切,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病情的復發率。
[1] 劉國輝. 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風后遺癥的108例臨床效果分析[J].數理醫藥學雜志, 2016, 29(10):1463-1464.
[2] 楊亞玲. 中藥口服配合針灸治療中風后遺癥的療效分析[J].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4, 24(8):50-51.
[3] 吳秀貞. 補陽還五湯配合針灸治療腦中風后遺癥64例療效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 2015(6):50-51.
R743
B
2095-7629-(2017)17-01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