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瑾
(濱海縣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技術指導所,江蘇 濱海 224500)
·婦幼保健·
對輕中度視力不良患兒實施早期干預的效果分析
顧 瑾
(濱海縣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技術指導所,江蘇 濱海 224500)
目的:分析對輕中度視力不良患兒實施早期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間在濱海縣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技術指導所眼保健門診就診的474例輕中度視力不良患兒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根據就診的先后順序將其分為對比組(就診時間為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與干預組(就診時間為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對干預組患兒實施早期干預,對對比組患兒不實施早期干預。比較兩組患兒的定期視力篩查率、良好室內用眼習慣率、良好戶外用眼習慣率和視力的改善情況。結果:1)在干預前,兩組患兒的定期視力篩查率、良好室內用眼習慣率和良好戶外用眼習慣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干預后,兩組患兒的定期視力篩查率、良好室內用眼習慣率和良好戶外用眼習慣率均較干預前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比組患兒相比,干預組患兒接受干預后其定期視力篩查率、良好室內用眼習慣率和良好戶外用眼習慣率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在干預后,與對比組患兒的患眼相比,干預組患兒的患眼中視力為0.7~0.8、≥0.9患眼的占比均更大,其中視力為0.4~0.5、0.5~0.6、0.6~0.7患眼的占比均更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輕中度視力不良患兒實施早期干預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地改善其用眼習慣,提高其視力。
輕中度視力不良;早期干預;用眼習慣
兒童的視力隨著其年齡的增長不斷發育、完善[1],諸多不良行為都會直接影響其視力的發育。相關的文獻報道指出,對輕中度視力不良患兒實施早期干預可有效地改善其視力[2]。為了進一步分析對輕中度視力不良患兒實施早期干預的臨床效果,筆者對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間在濱海縣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技術指導所眼保健門診就診的474例輕中度視力不良患兒進行了以下研究。
病情符合輕中度視力不良的診斷標準[3],且經睫狀肌麻痹下檢影驗光檢查被確診患有輕中度視力不良。2)視力為 0.5~ 0.9。
合并有散光,且散光度數>0.50D。2)合并有語言障礙。
選取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間在濱海縣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技術指導所眼保健門診就診的474例輕中度視力不良患兒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根據就診的先后順序將其分為對比組(就診時間為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n=237)與干預組(就診時間為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n=237)。對比組患兒中有男124例,女113例,其平均年齡為(9.54±1.25)歲,其中單眼發病的患兒有11例,雙眼發病的患兒有226例。干預組患兒中有男121例,女116例,其平均年齡為(9.63±1.41)歲,其中單眼發病的患兒有9例,雙眼發病的患兒有228例。兩組患兒的基線資料相比,P>0.05,可進行組間對比研究。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基線資料的對比
對對比組患兒不實施早期干預,僅向其家長介紹科學用眼方法及用眼衛生的注意事項。告知患兒家長無需為患兒配眼鏡,6個月后帶患兒來院復診。對干預組患兒實施早期干預。進行早期干預的方法如下。
1.4.1 進行用藥干預 根據患兒病情的嚴重程度為其制定用藥干預方案。具體的用藥方法是:1)視力≥0.9。使用冰珍清目滴眼液為患兒滴眼,3次/d。每晚睡前使用復方托比卡胺滴眼液為患兒滴眼[4]。每個月對患兒進行1次視力復查。隨時根據患兒視力的改善情況為其調整用藥方法。當患兒的視力恢復到1.0后,不再為其使用冰珍清目滴眼液。3個月后,將復方托比卡胺滴眼液的使用頻次改為每隔1晚滴1次。繼續用藥6個月后,為患兒復查視力。
若患兒的視力恢復正常,可為其停用藥物[5]。2)視力≤0.8。使用冰珍清目滴眼液為患兒滴眼,4次/d。每晚睡前使用復方托比卡胺滴眼液為患兒滴眼。每半個月對患兒進行1次強化治療。治療方法是:在患兒睡前,每隔5 min使用復方托比卡胺滴眼液對其進行1次滴眼,連續滴4次,以徹底放松其睫狀肌[6-7]。每個月對患兒進行1次視力復查。每3個月根據患兒病情的改善情況為其調整1次用藥方案。如患兒的視力呈明顯升高的趨勢,可按照原用藥方案繼續為其用藥,直至其視力恢復正常。如患兒的視力未見明顯改善,應及時為其調整用藥方案[8]。
1.4.2 進行視力監測 委派一名在眼保健門診工作時間較長的護士負責對患兒進行視力監測。進行視力監測的方法是:1)為患兒建立視力檔案,對其用藥情況、視力改善情況進行詳細的記錄。2)每個月對患兒的視力進行1次檢測,每3個月對其視力的改善情況進行1次評價。3)在患兒復診日的前1 d,與患兒家長取得電話聯系,告知其復診的注意事項。
1.4.3 進行正確用眼干預 1)注意用眼衛生。向患兒家長介紹用眼衛生的注意事項。例如,患兒每天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時間應<0.5 h;不要讓患兒用不干凈的手揉眼睛;按時、按量地為患兒滴眼藥水;在患兒長時間持續用眼后,應讓其休息一會兒。2)保持正確的坐姿。告知患兒家長應讓患兒養成正確的坐姿習慣。在閱讀、寫字時,患兒的眼睛與桌面的距離應保持在30 cm左右。3)改變不良的用眼習慣。囑咐患兒家長應讓患兒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不要讓患兒在走路、乘車時看書,不要讓其在強烈的陽光下或昏暗的燈光下用眼[9]。
觀察干預前后兩組患兒的定期視力篩查率、良好室內用眼習慣率和良好戶外用眼習慣率。2)觀察干預后兩組患兒視力的改善情況。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數據均錄入到EXCEL中進行統計和核實。在確保數據準確無誤后,將數據由EXCEL數據庫導入到SPSS19.0軟件中。對各種數據變量進行正態性檢驗和描述性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干預前,兩組患兒的定期視力篩查率、良好室內用眼習慣率和良好戶外用眼習慣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干預后,兩組患兒的定期視力篩查率、良好室內用眼習慣率和良好戶外用眼習慣率均較干預前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比組患兒相比,干預組患兒接受干預后其定期視力篩查率、良好室內用眼習慣率和良好戶外用眼習慣率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定期視力篩查率、良好室內用眼習慣率和良好戶外用眼習慣率的比較[n(%)]
與對比組患兒的患眼相比,干預組患兒的患眼中視力為0.7~0.8、≥0.9患眼的占比均更大,其中視力為0.4~0.5、0.5~0.6、0.6~0.7患眼的占比均更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干預后兩組患兒視力改善情況的比較[眼(%)]
從出生到10歲這一階段是兒童視覺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兒童視覺功能的發育有著很大的可塑性,因此應對其視力的發育狀況予以足夠的重視。許多不良行為都會直接影響兒童視覺功能的發育,例如持續用眼60 min以上不休息、每天看電腦、手機、電視等電子屏幕的時間超過3 h、睡眠時間不足、經常在強光環境下或昏暗環境下用眼等。視力不良會對兒童的學習、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10]。相關的文獻報道指出,對輕中度視力不良患兒實施早期干預可有效地改善其視力。為了進一步分析對輕中度視力不良患兒實施早期干預的臨床效果,筆者將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間在濱海縣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技術指導所眼保健門診就診的474例輕中度視力不良患兒分為對比組(就診時間為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與干預組(就診時間為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對干預組患兒實施早期干預,對對比組患兒不實施早期干預。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1)在干預后,兩組患兒的定期視力篩查率、良好室內用眼習慣率和良好戶外用眼習慣率均較干預前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比組患兒相比,干預組患兒接受干預后其定期視力篩查率、良好室內用眼習慣率和良好戶外用眼習慣率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在干預后,與對比組患兒相比,干預組患兒中視力為0.7~0.8、≥0.9患眼的占比均更大,其中視力為0.4~0.5、0.5~0.6、0.6~0.7患眼的占比均更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輕中度視力不良患兒實施早期干預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地改善其用眼習慣,提高其視力。
[1] 沈亞萍,張群英,安靜,等.早期干預對學齡前兒童視力的影響[J].浙江預防醫學,2015,34(12):1275-1277.
[2] 趙美群.中小學生視力狀況分析[J].青島醫藥衛生,2014,46(5):372-373.
[3] 胥芹,王晶晶,段佳麗,等.延長戶外活動時間對小學生近視預防效果評價[J].中國學校衛生,2015,36(3):363-365.
[4] 李銀喜,蔣華章,王莉,等.醫學干預對學齡前兒童視覺發育相關因素影響的研究[J].護理研究,2014,15(28):3576-3577.
[5] 陳麗,余鳳慈.學齡前兒童近視危險因素及干預效果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20):2928-2929.
[6] 萬軍.生活方式干預對預防兒童近視的作用影響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5):278-279.
[7] 朱佩芳,邱勤鳳,徐凱威,等.中醫耳穴磁珠貼壓對小學生視力不良的干預效果觀察[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5,29(11):98-99.
[8] 張賢.幼兒視力健康影響因素及干預方法研究[J].醫藥前沿,2015,27(14):353-354.
R778.1+1
B
2095-7629-(2017)17-019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