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俊
(溧陽市人民醫院,江蘇 常州 213300)
對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糖尿病腎病患者實施有針對性護理的效果探討
張華俊
(溧陽市人民醫院,江蘇 常州 213300)
目的:探討對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糖尿病腎?。―N)患者實施有針對性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在溧陽市人民醫院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78例DN患者分為針對組(39例,給予有針對性護理)和常規組(39例,給予常規護理)。對比護理前后兩組患者對治療的依從率和低血糖的發生率。結果:與常規組患者相比,針對組患者接受護理后其對治療的依從率更高,其低血糖的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DN患者實施有針對性護理有助于預防其發生低血糖,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
有針對性護理;糖尿病腎?。谎和肝觯灰缽男裕坏脱?/p>
有研究指出,在進行血液透析的過程中,患者常會出現血糖急劇降低的情況,從而可損傷其中樞神經系統,嚴重時甚至會危及其生命安全[1]。相關的臨床研究證實,對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DN患者實施有針對性護理能夠降低其低血糖的發生率,提高透析的安全性。為了進一步探討對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DN患者實施有針對性護理的臨床效果,筆者對在溧陽市人民醫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78例DN患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病情符合DN的診斷標準,且經相關檢查被確診患有DN。2)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時間>3月(治療頻率為2~4次/月)。
合并有惡性腫瘤。2)合并有急性傳染病。3)合并有精神疾病。
選取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期間在溧陽市人民醫院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78例DN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針對組(39例)和常規組(39例)。針對組39例患者中有男24例,女15例;其病程為2~15年,平均病程(8.3±1.5)年;其年齡為59~72歲,平均年齡(64.2±5.3)歲。常規組39例患者中有男22例,女17例;其病程為3~13年,平均病程(8.1±1.7)年;其年齡為60~71歲,平均年齡(63.9±5.4)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這兩組患者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在治療期間,對常規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包括健康宣教、飲食護理等。對針對組患者實施有針對性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如下[2]:1)健康教育。護理人員通過開辦健康知識講座、發放糖尿病腎病宣傳手冊和張貼畫報等形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詳細地向患者介紹糖尿病腎病的發病原因、臨床上治療該病常用藥物的用法用量及不良反應、胰島素的注射方法、飲食常識、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期間需要注意的事項、常見的血液透析并發癥及預防措施。著重向患者介紹低血糖的臨床表現、危害、自我監測血糖的方法和快速緩解低血糖癥狀的方法,提高其對低血糖的重視程度,使其能夠主動地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2)調整飲食結構。在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當天,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將三餐分配量調整為:早餐占全天進食量的2/5,中餐占全天進食量的1/5,晚餐占全天進食量的2/5。告知患者在透析前1 h進食早餐,在透析后2 h適量進食蛋糕、奶制品。指導患者采用限鹽勺、刻度杯控制其鹽和水的攝入量,禁止其進食高鉀、高磷的食物,告知其多進食米飯等低蛋白食物(每日蛋白的攝入量應低于0.69 g/kg)。3)調整胰島素治療方案。在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當天,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停用中長效胰島素,改為在早餐、午餐前注射短效胰島素。4)加強巡視和監護。在透析期間,護理人員應密切監測患者血糖的變化情況。對于出現乏力、心悸、多汗癥狀的患者,應確認其是否發生低血糖。對于發生低血糖的患者,護理人員應指導其喝糖水、吃糖塊或為其靜脈推注20~30 ml濃度為5%的葡萄糖注射液,以緩解其低血糖癥狀。
對治療的依從率。在護理前1 d、護理后1 d,采用自制的治療依從性調查表評估兩組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該調查表的評估項目主要包括飲食、服藥、生活習慣、自我監測等四個方面。2)低血糖的發生率。記錄護理前最近一次透析及護理后首次透析的過程中兩組患者發生低血糖的情況。采用美國CGMS GOLD動態血糖監測儀對患者的血糖水平進行測定。在透析期間,每1 h為患者測定1次血糖。若患者的血糖<2.8 mmol/L,即可判定其發生低血糖。
本研究涉及的數據資料經K-S檢驗被證實均符合正態分布。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對治療的依從率和低血糖的發生率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患者對治療的依從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對治療的依從率均較護理前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常規組患者相比,針對組患者接受護理后其對治療的依從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對治療依從率的比較[%(n)]
在護理前最近一次進行血液透析時,兩組患者低血糖的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后首次進行血液透析時,兩組患者低血糖的發生率均較護理前最近一次進行血液透析時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常規組患者相比,針對組患者接受護理后其低血糖的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在進行血液透析的過程中低血糖發生率的對比[%(n)]
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是臨床上治療糖尿病腎病的常用方法,可起到清除患者體內的代謝廢物、維持酸堿平衡等作用[2]。與單純性終末期腎病患者不同,DN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島素代謝紊亂,而進行血液透析可進一步加重其胰島素代謝紊亂,進而可致使其在進行血液透析的過程中發生低血糖的癥狀(如抽搐、視力障礙、饑餓、多汗等癥狀)[3]。有研究指出,反復性低血糖可嚴重損傷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嚴重時甚至會危及其生命安全。臨床調查數據顯示,接受無糖血液透析治療的終末期DN患者其低血糖的發生率高達20%~30%[4]。為了進一步探討對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DN患者實施有針對性護理的臨床效果,溧陽市人民醫院采用有針對性護理方案對78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DN患者實施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常規組患者相比,針對組患者接受護理后其對治療的依從率更高,其低血糖的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阿米娜·賽提別克等[5]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對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DN患者實施有針對性護理有助于預防其發生低血糖,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楊詠梅,鄧鳳英,李小燕.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管理的持續質量改進方法及效果[J].黑龍江醫學,2016,40(8):711-712.
[2] 李銳,胡倩倩.終末期糖尿病腎病患者維持性血液透析中預防低血糖的護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7):187.
[3] 冉雪梅,酉麗紅.預見性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的護理體會[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6,33(3):299-300.
[4] 劉夢瀅,藍月,范良月.終末期糖尿病腎病老年患者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中低血糖的觀察和護理干預要點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 19(21):164-165.
[5] 阿米娜·賽提別克,沙吾列什·哈吉別克,薩依然古麗·木沙胡力.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的預防作用[J].轉化醫學電子雜志, 2016, 3(11):87-88.
R473
B
2095-7629-(2017)17-02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