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歡
(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安徽 合肥 230000)
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優質急診護理的效果探究
吳 歡
(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安徽 合肥 230000)
目的:探討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優質急診護理的效果。方法:對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間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隨機將這80例患者分為甲組(40例)和乙組(40例)。對甲組患者進行常規急診護理,對乙組患者進行優質急診護理,然后比較兩組患者治護的總有效率、出血停止的時間、住院的時間以及對護理的滿意度。結果:與甲組患者相比,乙組患者出血停止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均更短,其對護理的總滿意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護的總有效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優質急診護理應用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護理工作中,能縮短其出血停止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度。
上消化道出血;優質急診護理;滿意度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腸、胰腺或膽道發生的出血。該病主要是由應激性胃潰瘍、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破裂所致。大量嘔血、排柏油樣大便、心慌、出汗、乏力是該病患者最典型的臨床癥狀。該病患者若未能及時止血,就會因失血過多而引起失血性休克,從而危及其生命。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主要探討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優質急診護理的效果。
抽取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于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間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隨機將這80例患者分為甲組(40例)和乙組(40例)。在甲組患者中,有女13例,男27例;其最大年齡為72歲,最小年齡為20歲,年齡均值為(44.30±5.01)歲。其中,因消化性潰瘍誘發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有20例,因食管靜脈曲張破裂誘發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有14例,因胃黏膜病變誘發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有5例,因胃癌誘發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有1例;出血量<1000 ml的患者有26例,1000 ml≤出血量≤1600 ml的患者有11例,出血量>1600 ml的患者有3例。在乙組患者中,有女15例,男25例;其最大年齡為70歲,最小年齡為22歲,年齡均值為(45.29±5.34)歲。其中,因消化性潰瘍誘發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有18例,因食管靜脈曲張破裂誘發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有15例,因胃黏膜病變誘發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有5例,因胃癌誘發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有2例;出血量<1000 ml的患者有24例,1000 ml≤出血量≤1600 ml的患者有12例,出血量>1600 ml的患者有4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中患者的納入標準是:1)病情符合臨床上規定的上消化道出血的診斷標準。2)伴有大量嘔血、排柏油樣大便、心慌、出汗、乏力等癥狀。3)自愿參與本研究。4)意識清楚,聽力正常。其排除標準是:1)合并失血性休克。2)病歷資料缺失。3)患有精神類疾病。
對甲組患者進行常規急診護理,方法是:對患者進行病情監測,為其開放靜脈通路,遵醫囑對其進行藥物治療,及時為其補充血容量。同時,監測其24 h的尿量,若其尿量超過400 ml,應遵醫囑為其補液。對乙組患者進行優質急診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對癥護理。(1)在患者入院后立即將其送往急救室進行搶救,密切監測其各項生命體征。幫助患者取仰臥位,將其上肢抬高30o,將其頭部向一側傾斜。對于嘔血的患者,應及時將其鼻腔和口腔內的淤血清除干凈,以免其發生嗆咳或呼吸不暢。另外,遵醫囑對其進行吸氧治療,將氧流量控制在4 L/min左右[1]。(2)至少為患者建立2條靜脈通道,在建立靜脈通道時應采用18G外周靜脈留置針。若患者的出血量>1000 ml且出現周圍循環衰竭、外周血管塌陷的情況,應立即為其抽血并將血液標本送至檢驗科進行檢驗,以便盡快為其配血和輸血。(3)遵醫囑在0.5 h內為患者補充1500 ml以上的晶體液,期間密切觀察其心率、中心靜脈壓和血壓的變化情況。同時,在醫生的指導下盡快為患者使用止血藥,在用藥之前需詢問患者家屬患者是否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2]。2)心理護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會伴有嘔血、便血等癥狀,從而易使其出現嚴重的恐懼心理。這種不良情緒會對其迷走神經產生刺激,促使其胃酸分泌加速,從而加重其胃黏膜損傷并可能引起出血不止或再次出血[3]。因此,護理人員要以和藹、親切的態度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將疾病的相關知識告知患者,安撫其不良情緒。對于情緒異常激動的患者,應遵醫囑為其使用鎮靜劑。3)病情觀察。護理人員要加強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觀察,若發現其出現劇烈腹痛(反跳痛或壓痛)、腹肌緊張等癥狀,應立即告知醫生準備對其進行搶救。對于存在乏力、頭暈等癥狀的患者,應讓其保持絕對臥床休息。4)飲食護理。對于存在休克、惡心或嘔吐癥狀的患者,至少應讓其禁食3 d,當其出血停止且大便性狀有所改善后方可讓其進食易于消化的流質食物。在患者病情康復期間,囑其忌食辛辣、生冷的食物,并戒煙戒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出血停止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總滿意率=(很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將兩組患者的治護效果分為明顯好轉、好轉和無效三個等級。明顯好轉:經治護,患者出血停止,其臨床癥狀基本消失,且未再次出血。好轉:經治護,患者出血基本停止,其臨床癥狀有所改善,且未再次出血。無效:經治護,患者出血未停止,其臨床癥狀未得到改善,可能再次出血。總有效率=(明顯好轉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用SPSS20.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治護的總有效率和對護理的總滿意率用%表示,用x2檢驗,出血停止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乙組患者出血停止的平均時間和住院的平均時間分別為(18.31±0.67)h和(8.64±1.42)d,甲組患者出血停止的平均時間和住院的平均時間分別為(23.09±1.27)h和(12.36±2.27)d。乙組患者出血停止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均短于甲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乙組患者治護的總有效率為97.5%,甲組患者治護的總有效率為95%,二者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護總有效率的比較
乙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為95%(對護理很滿意、滿意和不滿意的患者分別有26例,12例和2例),甲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為77.5%(對護理很滿意、滿意和不滿意的患者分別有18例,13例和9例)。乙組患者對護理的總滿意率高于甲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兇險,且進展較快,因此醫生應在短時間內對其病情進行觀察和預測,盡早為其止血,并為其補充血容量。臨床研究表明,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實施優質急診護理的效果較好,能縮短其康復的時間,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度。在本次研究中,筆者對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收治的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實施優質急診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對護理的滿意度高達95%。
綜上所述,將優質急診護理應用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護理工作中,能縮短其出血停止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度。
[1] 張圍昊.30 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救過程護理報告[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1,8(1):74-75.
[2] 易云蘭,李藕.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急性大出血的急救護理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28):145-146.
[3] 鄭郝偉.急診內鏡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套扎硬化止血治療的護理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6(6):105-106.
R473
B
2095-7629-(2017)17-02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