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南苑
(南京市浦口區中心醫院腫瘤科,江蘇 南京 211800)
對行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探討
姜南苑
(南京市浦口區中心醫院腫瘤科,江蘇 南京 211800)
目的:探討對行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間在南京市浦口區中心醫院腫瘤科進行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的96例患者隨機 分為對照組(48例)和干預組(48例)。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干預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然后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與常規組患者相比,干預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其對護理的滿意度較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進行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良好,可顯著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度。
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綜合護理干預;并發癥;護理滿意度
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輸液是臨床上對進行化療、腸外營養支持及抗菌治療的患者常用的輸液方式[1]。不過,在進行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后,患者易出現局部出血及血腫、傷口感染、靜脈炎等并發癥,還易出現脫管及拔管困難等現象[2]。這不僅可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可影響其治療的效果。因此,對進行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的患者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十分重要。在本次研究中,南京市浦口區中心醫院腫瘤科對近年來在該院進行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的48例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間在南京市浦口區中心醫院腫瘤科進行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的96例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干預組(n=48)和對照組(n=48)。在干預組患者中,有男24例、女24例;患者年齡最小的為48歲,最大的為60歲,平均年齡為(54.36±5.23)歲;其置管原因為:有32例進行化療的患者,有10例進行靜脈營養支持的患者,有6例進行中、長期輸液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25例、女23例;患者年齡最小的為48歲,最大的為60歲,平均年齡為(52.48±6.35)歲;其置管原因為:有30例進行化療的患者,有11例進行靜脈營養支持的患者,有7例進行中、長期輸液的患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置管原因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分析。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置管前的準備和管道護理等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干預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具體的護理方法為:1)進行置管前的健康宣教。在為患者進行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前,護理人員應向其講解置管的方法、目的、預期效果、注意事項、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及處理方法等,并向其說明置管的優點,以提高其對置管的配合度。2)進行置管前的心理疏導?;颊呤懿∏榈挠绊?,在治療期間易產生焦慮、抑郁及煩躁等不良情緒。對此,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和交流,通過轉移其注意力、向其講解治療成功的病例等緩解或消除其不良情緒,使其放松心情。3)進行置管后的觀察。在患者置管后的24 h內,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其前臂是否出現水腫、青紫的現象,其穿刺點及穿刺點周圍是否出現紅腫及血腫的現象。在患者置管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觀察其穿刺點是否出現水腫、滲液的現象,其穿刺點周圍的區域是否出現疼痛或硬結,其體溫是否處于正常水平,其導管是否發生脫出等,以保障其置管的安全性。4)進行并發癥護理。⑴對出血及血腫的護理。患者的凝血功能不佳是導致其發生出血和血腫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為患者進行置管前,護理人員應檢查其是否存在出血的傾向及凝血功能障礙。對于存在上述問題的患者,護理人員應避免為其進行穿刺置管。在患者進行置管后的24 h內,護理人員應加強對其的觀察,并對其進行局部加壓包扎。患者在置管24 h后若未出現活動性出血,護理人員可為其進行無菌換藥。⑵對傷口感染的護理。患者的穿刺點若出現紅腫或疼痛的癥狀,護理人員應立即對其穿刺點進行紫外線照射,同時為其靜脈滴注抗生素?;颊呷舫霈F寒戰和發熱等癥狀,護理人員應對其進行嚴密的觀察。一旦確診患者患上感染性敗血癥,護理人員應立即為其拔管,并協助醫生對其進行治療。⑶對靜脈炎的護理?;颊呷舭l生靜脈炎,護理人員應每天對其患處進行4~6次的熱敷,并對其進行毫米波治療。在進行上述的治療后,患者的病情若仍未得到緩解,護理人員應遵醫囑使用激素類抗炎藥對其進行治療。5)進行導管護理。護理人員應將患者導管的末端置入其上腔靜脈下段與右心房的交界處,以防導管扭曲?;颊呷舫霈F導管阻塞的現象,護理人員可使用尿激酶為其進行溶栓治療,以防形成血栓?;颊咄V馆斠旱臅r間若超過1周,護理人員應每7天用生理鹽水為其沖洗導管1次,并進行良好的封管[3]。
使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患者的平均年齡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和對護理的滿意度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干預組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現出血及血腫,有2例患者出現傷口感染,有1例患者出現靜脈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為8.33%。在對照組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現出血及血腫,有6例患者出現傷口感染,有3例患者出現靜脈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7.08%。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干預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干預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為91.67%(44/48),對照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為70.83%(34/48),二者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的對比
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輸液是臨床上進行化療或靜脈營養支持的常用輸液方法。該方法可減輕藥物對患者血管的刺激,保護其上肢靜脈,并緩解其疼痛,故在臨床上得到廣泛的應用。不過,相關的研究報道顯示,患者在進行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后易出現靜脈炎、傷口感染、出血及血腫等并發癥[4]。因此,對進行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的患者加強護理干預十分必要。在本次研究中,南京市浦口區中心醫院腫瘤科對在該院進行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的兩組患者均進行了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干預組患者進行了綜合護理干預(包括進行置管前的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導、進行置管后的觀察、并發癥護理及導管護理等)。其中,進行健康宣教的目的在于提高患者對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的認知程度;進行心理疏導的目的在于緩解或消除其不良情緒;進行置管后觀察及導管護理的目的在于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進行并發癥護理的目的在于提高其置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進而提升其對護理的滿意度。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常規組患者相比,干預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其對護理的滿意度較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對進行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良好,可顯著降低其靜脈炎、傷口感染、出血及血腫等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度。
[1] 練慧萍,刁淑華,謝乙明.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護理門診的實施與效果探討[J].黑龍江醫學,2016,14(3):260-261.
[2] 余麗麗.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護理研究進展[J].山西醫藥雜志,2016,36(7):796-797.
[3] 謝秀湘,麥苗金,王洪嫦.舒適護理在經外周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42例中的應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6,20(12):171-172.
[4] 萬艷芬.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術置管后靜脈血栓的護理[J].醫療裝備,2016,10(19):11-12.
R473
B
2095-7629-(2017)17-02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