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英 ,宋寶莉
(1.河南科技大學臨床醫學院,河南 洛陽 471003;2.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 洛陽 471003)
對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實施綜合護理的效果研究
陳英英1,宋寶莉2
(1.河南科技大學臨床醫學院,河南 洛陽 471003;2.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 洛陽 471003)
目的:研究對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實施綜合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間收治的70例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I組和II組。對I組35例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對II組35例患者進行綜合護理。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護的效果及護理前后其焦慮評分、抑郁評分。結果:與I組患者相比,II組患者治護的有效率更高,接受護理后其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實施綜合護理的臨床效果理想,能夠改善其心理狀態。
真菌性外耳道炎;綜合護理;焦慮評分;抑郁評分
真菌性外耳道炎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感染性疾病[1]。此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耳部瘙癢、耳道充血、聽力下降等。在本文中,筆者對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治的70例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進行平行對照試驗,旨在研究對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實施綜合護理的臨床效果。
1)病情符合《實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2]中關于真菌性外耳道炎的診斷標準。2)年齡在18歲以上。3)入院時存在耳道瘙癢、脹痛、有黏性分泌物等癥狀。4)進行真菌涂片檢查的結果為陽性。
1)合并有耳膜穿孔或慢性中耳炎。2)合并有認知障礙或精神疾病。
選取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間收治的70例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I組和II組。I組35例患者中有男性19例(占54.3%),女性16例(占45.7%);其年齡的范圍在18~56歲之間,平均年齡(43.5±2.5)歲。II組35例患者中有男性17例(占48.6%),女性18例(占51.4%);其年齡的范圍在19~58歲之間,平均年齡(44.9±2.9)歲。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在這兩組患者入院后,對其外耳道進行清潔,用派瑞松軟膏為其涂抹患處,并對其患處進行紅外線照射治療。在治療期間,對I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包括健康教育、生活指導等。對II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如下:1)健康教育。由主治醫師和護士長共同編寫有關真菌性外耳道炎的健康知識宣傳手冊,并發放到患者手中。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病情為其詳細介紹真菌性外耳道炎的發生原因、治療方法和治療期間需要注意的事項。2)生活指導。真菌性外耳道炎的發生、發展與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密切相關。護理人員應禁止患者掏挖外耳道,告知其保持外耳道的清潔干燥,并遵醫囑按時為其用藥。如患者的外耳道瘙癢癥狀較為嚴重,可采用按壓其外耳廓等方式來緩解其外耳道瘙癢的癥狀。告知患者在臨床癥狀消失后,應繼續堅持用藥7~10 d,以鞏固治療的效果。囑咐患者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避免病情復發。3)心理護理。對于存在恐慌、焦慮、抑郁等情緒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對其進行安慰和鼓勵,以減輕其精神壓力,增強其對治療的信心,使其能夠積極地配合治療和護理。
治護效果。治護效果的評價標準如下[3]:治愈:患者的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外耳道結構恢復正常,其進行真菌涂片檢查的結果為陰性。好轉: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減輕,外耳道輕度充血,其進行真菌涂片檢查的結果為陰性。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未減輕,其進行真菌涂片檢查的結果為陽性。2)在護理前和護理后,采用SAS量表、SDS量表評估患者的焦慮、抑郁癥狀。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焦慮、抑郁癥狀越嚴重。
II組患者治護的有效率為97.1%,I組患者治護的有效率為82.8%。與I組患者相比,II組患者治護的有效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護效果的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均較護理前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I組患者相比,II組患者接受護理后其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焦慮評分、抑郁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焦慮評分、抑郁評分的比較(分,`±s)
注:*與I組患者接受護理后相比,P<0.05。
組別 焦慮評分 抑郁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II組 (n=35) 42.6±9.5 24.8±3.6* 37.6±7.0 22.5±2.8*I組 (n=35) 41.7±8.8 27.6±4.1 38.4±6.5 24.6±3.3 t值 0.411 3.036 0.495 2.870 P值 0.682 0.003 0.621 0.005
真菌性外耳道炎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感染性疾病。此病主要是由于外耳道進水、黏膜破損、感染真菌引起的。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耳部瘙癢、耳道充血、聽力下降等,其生活質量可受到嚴重的影響。臨床調查結果顯示,70%以上的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伴有焦慮的癥狀,50%以上的該病患者伴有抑郁的癥狀[4-5]。徐素珍等[6]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1)觀察組患者(接受綜合護理)病情的治愈率為67.4%,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病情的治愈率為40.5%。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病情的治愈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觀察組患者對治療的依從率為83.7%,對照組患者對治療的依從率為64.3%。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對治療的依從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接受護理后其SAS評分、SDS評分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研究結果與本次研究的結果基本相符。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I組患者相比,II組患者治護的有效率更高,接受護理后其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實施綜合護理的臨床效果理想,能夠改善其心理狀態。
[1] 張中華.護理干預對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33):4019-4021.
[2] 黃選兆,汪吉寶,孔維佳. 實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第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848-855.
[3] 高敏.耳內鏡下治療真菌性外耳道炎的優越性分析[J].吉林醫學,2013,34(26):5361.
[4] 王歡.真菌性外耳道炎與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鑒別診斷及護理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2,22(5):1021-1022.
[5] 陳綺琴,劉艷,丁小梅.真菌性外耳道炎的觀察與護理[J].2015,36(18):4186-4187.
[6] 徐素珍,張羅.護理干預對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心理狀態及療效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30):88-90.
R473
B
2095-7629-(2017)17-02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