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傳銘

【摘要】 目的 觀察自擬定魂湯治療心肝血虛失眠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120例心肝血虛失眠患者, 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各60例。治療組服用自擬定魂湯治療, 對照組服用阿普唑侖治療。觀察兩組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結果 治療組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臨床總有效率為93.3%, 對照組為71.7%,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中醫證候臨床總有效率為91.7%, 對照組為68.3%,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心肝血虛失眠患者采用自擬定魂湯治療確實有效,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自擬定魂湯;心肝血虛:失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4.004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Dinghun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of heart, liver and blood deficiency CHEN Chuan-ming. Guangzhou Baiyu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Guangzhou 51040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inghun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of heart, liver and blood deficiency. Methods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with insomnia of heart, liver and blood deficienc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elf-designed Dinghun decoc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lprazolam. The clinical symptom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as 93.3%, which was 71.7%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as 91.7%, which was 68.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Self-designed Dinghun decoction is effective for patients with insomnia of heart, liver and blood deficiency, 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Self-designed Dinghun decoction; Heart, liver and blood deficiency; Insomnia
失眠是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類病證, 人群中約10%的人患有慢性失眠[1]。典型慢性失眠患者早期偶爾失眠, 慢慢變為頻繁失眠, 最后演變為日日失眠, 嚴重影響人們生活和工作, 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 誘發產生嚴重軀體和心理疾病, 故越來越受到醫者重視[2]。失眠在中醫中屬于“不寐”的范疇, 認為是由于種種原因致使心神失養所致, 其病機有心肝血虛、肝郁血瘀、肝郁氣滯和肝胃不和等。而心肝血虛型失眠是臨床常見證型之一, 在對這一疾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 運用中醫治療的方法可以提高治療有效
率 [3]。中醫辨證為心肝血虛的失眠患者虛煩失眠, 心悸健忘, 多夢易醒, 口干便結, 舌質淡紅, 苔薄白, 脈弦細, 左關脈陽浮陰弱(重按乏力)。本科自2013年自行擬定魂湯治療心肝血虛引起的失眠患者, 取得一定的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本院中醫科門診就診中120例心肝血虛失眠類型患者,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每組60例。治療組男34例, 女26例;
年齡14~82歲, 平均年齡(42.0±13.3)歲;病程3個月~11年,
平均病程(2.0±3.0)年。對照組男33例, 女27例;年齡15~
80歲, 平均年齡(41.0±13.0)歲;病程3個月~13年, 平均病程(2.0±3.7)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診斷標準
1. 2. 1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4]及《ICD-10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3年)。主訴或是入睡困難, 或是難以維持睡眠, 或是睡眠質量差。①這種睡眠紊亂每周至少發生3次并持續1個月以上。②日夜專注于失眠, 過分擔心失眠后果。③睡眠質和(或)量的不滿意引起明顯的苦惱或影響社會及職業功能。endprint
1. 2. 2 中醫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醫病證部分》(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8年)。主訴入睡困難, 或睡而易醒, 醒后不能再睡, 重則徹夜難眠, 連續4周以上;常伴有多夢、心煩、頭昏頭痛、心悸健忘、神疲乏力等癥狀;無妨礙睡眠的其他器質性病變和誘因。中醫證型包括:心肝血虛之失眠, 主證是失眠多夢, 心煩, 難以入睡;次證是早醒、口干便結, 月經量少;舌質淡紅, 苔薄白, 主脈是脈弦細, 左關脈陽浮陰弱(重按乏力)。(凡具備1項主證或2項以上次證, 參照舌脈即可判定)。
1. 3 方法 治療組采用自擬定魂湯治療, 處方:酸棗仁15 g、茯苓15 g、川芎7 g、知母8 g、甘草3 g、遠志7 g、天冬15 g、
麥冬15 g、丹參10 g、白術10 g、淮山10 g、合歡皮10 g, 煎服法:三碗清水文火煎成一碗, 一碗半水復渣再煎成半碗, 睡前1 h頓服, 7 d為1個療程, 治療3個療程后, 觀察療效。注意事項:平素脾虛甚, 大便易溏者慎服, 藥后出現大便溏者停服或口服理中丸可止瀉。對照組給予阿普唑侖0.5~1.5 mg口服, 1次/d。
1. 4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在治療前后分別對患者癥狀進行量化積分評定, 分別采用PSQI及中醫證候總積分進行評定。PSQI評分:臨床痊愈(PSQI減分率≥75%):睡眠時間恢復正常或夜間睡眠時間增加>6 h, 睡眠深沉, 醒后精神充沛。顯效(PSQI減分率為50%~74%):睡眠明顯好轉, 睡眠時間增加>3 h, 睡眠深度增加。有效(PSQI減分率為25%~49%):癥狀減輕, 睡眠時間較前增加<3 h。無效(PSQI減分率<25%):睡眠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臨床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療效標準以證候判定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治療失眠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的療效標準評定。總分36分, 分值越高, 程度越重。
主癥:0分:無癥狀;2分:輕度;3分:中度;4分:重度, 總24分。次癥:0分:無癥狀;1分:輕度;2分:中度;3分:重度, 總12分。見表1。服藥前后對照比較, 并參照精神疾病采用減分率方法[減分率=(服藥后總分-服藥前總分)/服藥總分×100%]進行療效比較。顯效:中醫證候減分率≥70%;有效:中醫證候減分率為30%~69%;無效:中醫證候減分率<30%[6]。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PSQI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PSQI臨床總有效率為93.3%, 對照組為71.7%,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2 兩組中醫證候療效比較 治療組中醫證候臨床總有效率為91.7%, 對照組為68.3%,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失眠屬祖國醫學的“不寐”范疇。歷代中醫均認為是由于臟腑陰陽失調所致[7]。不寐即一般所謂“失眠”, 陽不入陰所引起的經常不易入寐為特征的病證, 輕者入寐困難, 有寐而易醒, 有醒后不能再寐, 亦有時寐時醒等, 嚴重者則整夜不能入寐。不寐的病名首見于《難經·四十六難》, 《靈樞·大惑論》認為“衛氣不得入于陰, 常留于陽。留于陽則陽氣滿, 陽氣滿則陽蹺盛;不得入于陰則陰氣虛, 故目不瞑矣”。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大病后不得眠候》曰“大病之后, 臟腑尚虛, 榮衛未知, 故生于冷熱。陰氣虛, 衛氣獨行于陽, 不入于陰, 故不得眠。若心煩不得眠者, 心熱也。若但虛煩, 而不得眠者, 膽冷也。”明·張介賓《景岳全書·雜證謨·不寐》指出:“不寐證雖病有不一, 然惟知邪正二字則盡之矣。蓋寐本乎陰, 神其主也。神安則寐, 神不安則不寐;其所以不安者, 一由邪氣之憂, 一由營氣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實, 無邪者皆虛。”
治療方面, 《傷寒論·辨少陰病脈證并治》曰“少陰病, 得之二三日以上, 心中煩, 不得臥, 黃連阿膠湯主之”;《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虛勞虛煩不得眠, 酸棗仁湯主之”;張介賓:“若精血虛耗, 兼痰氣內蓄, 而怔忡夜臥不安者, 秘傳酸棗仁湯, 盛者十味溫膽湯”。在中醫五臟學說中, 睡眠與心、肝、脾、腎有著密切的關系, 尤其是肝。肝主疏泄而調暢氣機。肝疏泄功能的重要體現是調精神而出謀慮。《素問·靈蘭秘典論》中:“肝者將軍之官, 謀慮出焉”。《宣明五氣論》說:“肝藏魂”。這里所說的“謀慮”和“魂”都是精神情志活動的反映。《道醫秘本》中說:“晝則魂游于目而為視, 夜則魂歸于肝而為寐”, “魂不安者夢多”, 說明肝的功能與睡眠有著密切的關系。肝疏泄功能正常, 氣機調達, 則神清氣爽, 精神暢順。肝疏泄功能失常則引起精神情志方面的改變, 可以導致失眠。方中含《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第六》之酸棗仁湯:虛勞, 虛煩不得眠, 酸棗仁湯主之。麥冬性微寒, 味甘微苦, 歸心、肺、胃經, 功能清心除煩, 益胃生津, 用于心煩失眠。天冬性味甘、苦, 大寒, 歸肺、腎經, 具有清肺降火, 滋陰潤燥的功效, 用于心煩失眠。丹參味苦, 性微寒, 歸心、心包、肝經, 功效清心除煩, 養血安神。《神農本草經》:“合歡, 味甘平。主安五臟, 利心志, 令人歡樂無憂……生山谷。”白術配淮山, 一陰一陽健脾, “當肝之病, 知肝傳脾, 當先實脾”。遠志性苦、辛、微溫, 歸心、肺經, 具有寧心安神的功效, 用于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等癥, 以上諸藥合用具有補心安神, 滋養肝血、清火除煩、健脾之功效[8-10]。
本臨床觀察結果顯示, 自擬定魂湯治療心肝血虛之失眠療效明顯優于單純運用西藥, 作者用此方15年之久, 以補心肝血, 健脾安神為法, 主證是失眠多夢, 虛煩心悸, 難以入睡, 口干便結, 舌質淡紅, 苔薄白, 脈弦細, 左關脈陽浮陰弱(重按乏力), 臨證但見此心肝血虛之失眠, 用之效佳, 值得推廣應用。endprint
4 附病例報告
患者, 女, 46歲, 2015年9月就診, 主訴:“心悸失眠
2個月”, 患者2個月前行“心臟射頻消融術”后出現心悸, 失眠, 多夢, 偶有胸悶, 左上肢麻木不適, 頸項不適, 易疲勞, 口干便結, 納一般, 小便調。體查:面色淡黃, 體型偏瘦, 舌淡紅, 苔薄黃。脈細, 左關浮重按乏力。舟狀腹, 腹肌稍緊張, 頸項肌緊張。四診合參, 辨證為心肝血虛之失眠、心悸。 以補心肝血, 安神定悸為法, 自擬定魂湯治療。7劑后患者自覺心悸、胸悶緩解, 睡眠明顯改善, 口干、頸項不適緩解, 精神改善, 大便正常, 再以7劑鞏固治療后心悸、失眠未發, 3個月后隨訪患者再無失眠發生。
參考文獻
[1] 張振濤. 安神活血湯治療失眠48例. 中醫研究, 2008, 21(9):1.
[2] 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 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 第
3版. 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1:118.
[3] 周會. 經方酸棗仁湯加減治療失眠體會. 醫藥前沿, 2012, 2(12):326.
[4] Piccinelli M, Wilkinson G. Gender differences in depression. Critical review.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the Journal of Mental Science, 2000, 177(6):486.
[5] 孫淑艷, 陳琳. 治療失眠方案分析. 健康導報(醫學版), 2015(5):223.
[6] 劉文蕊. 酸棗仁湯加減治療失眠28例療效觀察. 國醫論壇, 2012, 27(4):8.
[7] 李月, 劉素榮. 酸棗仁湯加減治療更年期失眠癥30例.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14, 30(4):289.
[8] 沈碧勝, 程微尹, 潘曉蓉. 健腦安神膠囊治療心肝血虛型失眠患者30例臨床觀察. 醫藥衛生(全文版), 2017(2):00287.
[9] 彭玉娟. 酸棗鎮魂湯治療失眠癥(心肝血虛型)的臨床研究. 湖南中醫藥大學, 2014.
[10] 宋曉剛, 孫偉紅. 自擬安神定魂湯治療失眠60例臨床體會.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3, 7(13):164-165.
[收稿日期:2017-08-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