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

【摘要】 目的 探討腹腔鏡輔助下胃癌根治切除術應用于進展期胃癌中的治療效果。方法 56例
進展期胃癌患者, 依據完全隨機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28例。對照組予以開腹根治術治療, 觀察組實施腹腔鏡輔助下胃癌根治切除術。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及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操作時間、失血量、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分別為(60.11±9.79)min、(140.29±8.36)ml、(2.77±0.69)d、(5.78±1.03)d, 均少于對照組的(79.33±5.83)min、(214.29±10.88)ml、(4.05±0.99)d、(7.98±1.42)d,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進展期胃癌予以腹腔鏡輔助下胃癌根治切除術, 臨床價值較高, 可促使疾病康復, 具有創傷性小、操作時間短等優勢。
【關鍵詞】 進展期胃癌;腹腔鏡;胃癌根治切除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4.020
胃癌作為惡性腫瘤疾病中常見的一種, 嚴重危害患者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 進展期胃癌屬于疾病中晚期, 機體可見漿膜層及肌層癌組織侵入, 此疾病好發于中老年人群, 臨床以根治手術為主要治療方案[1-5], 可收獲滿意效果。傳統開腹手術雖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 但創傷較大, 極易出現多種意外事件, 預后效果不佳, 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 其在胃癌根治切除術中應用效果受到廣泛認可。本文旨在探討腹腔鏡輔助下胃癌根治術應用于進展期胃癌中的臨床價值,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從本院2013年5月11日~2017年4月3日
的進展期胃癌患者中抽取56例進行此次研究, 依據完全隨機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28例。對照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15∶13;年齡最大70歲, 最小51歲, 平均年齡(63.02±4.03)歲;病灶直徑(3.78±0.65)cm;病變位置:10例為胃底賁門區, 18例為胃竇;5例為高分化, 12例為中分化, 11例為低分化。觀察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16∶12;年
齡最大71歲, 最小49歲, 平均年齡(62.98±4.66)歲;病灶直徑(3.60±0.79)cm;病變位置:9例為胃底賁門區, 19例為胃竇;3例為高分化, 11例為中分化, 14例為低分化。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開腹根治手術, 予以麻醉操作后, 引導患者平臥, 做一切口(約20 cm)于上腹部正中, 予以胃周血管處理、淋巴結清掃, 并進行畢Ⅰ或者畢Ⅱ吻合。觀察組患者予以腹腔鏡輔助下胃癌根治切除術, 采取氣管插管麻醉后, 引導患者平臥, 建立氣腹, 維持壓力為12 mm Hg
(1 mm Hg=0.133 kPa), 采取三孔法, 將10 mm trocar置入進行觀察, 置入腹腔鏡, 對漿膜水溝侵襲、腫瘤位置、大小等情況進行查探, 針對胃底部、胃竇病變者, 予以遠端胃大部分切除, 游離大網膜, 移動脾臟直至腹腔中部, 展開橫結腸以及大網膜, 并實施離斷操作, 結扎胃網膜左動脈, 切斷左血管, 對淋巴結實施清掃操作, 明確中結腸靜脈以及腸系膜上靜脈, 清除周圍淋巴脂肪, 結扎胃網膜右靜脈根部, 將右靜脈切斷后, 繼續實施淋巴結清掃操作, 游離小網膜, 促使胃十二指腸動脈、肝總動脈等充分暴露, 予以淋巴結清掃, 切斷胃十二指腸、胃右動脈交界處, 暴露腹腔動脈、脾動脈等, 并離斷胃左動靜脈, 清掃淋巴結后, 離斷小腸膜, 徹底清掃脾動脈、肝十二指腸韌帶、胃左動脈、肝總動脈等, 之后結扎胃左動脈, 徹底清掃附近淋巴結, 暴露胃后壁, 做一切口于上腹, 長度約為5 cm, 對腫瘤兩端實施離斷, 以吻合器實施胃腸吻合, 術后留置引流管。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手術情況(操作時間、失血量、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及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感染、吻合口出血、淋巴瘺、吻合口瘺)。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操作時間、失血量、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分別為(60.11±9.79)min、
(140.29±8.36)ml、(2.77±0.69)d、(5.78±1.03)d, 均少于對照組的(79.33±5.83)min、(214.29±10.88)ml、(4.05±0.99)d、(7.98±
1.42)d,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中出現1例感染、1例吻合口出血, 不良事件發生率為7.14%;對照組患者中出現2例淋巴瘺、3例感染、1例吻合口瘺, 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1.43%;兩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在消化道惡性腫瘤疾病中, 胃癌屬于較為常見的一種, 此疾病早期癥狀并不明顯, 患者就診多數已為進展期胃癌, 可分為潰瘍型、浸潤型、息肉型, 對患者生命安全及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6-9], 有效的手術治療可在很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 提高其生活質量。
腹腔鏡輔助下胃癌根治術具有恢復快、創傷小、安全性高等優勢, 可避免傳統開腹手術的出血量大、預后差、并發癥風險高等問題。但此技術對臨床要求較高, 若手術失誤或淋巴結清掃不徹底, 極易導致嚴重后果[10], 故在實際過程中, 應重視術前查探工作, 操作者應保證充足耐心, 避免破壞胰腺包膜完整性, 對組織結構進行仔細辨別, 以防出血, 超聲刀操作應確保動作緩慢、準確, 小出血予以電凝止血, 大出血可采取壓迫止血。endprint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的操作時間、失血量、胃腸道功能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分別為(60.11±9.79)min、(140.29±8.36)ml、(2.77±0.69)d、(5.78±1.03)d, 均少于對照組的(79.33±5.83)min、(214.29±10.88)ml、(4.05±0.99)d、(7.98±
1.42)d,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與樣本容量有一定關系。
綜上所述, 進展期胃癌予以腹腔鏡輔助下胃癌根治切除術, 效果顯著, 可有效穩定病情, 挽救患者生命, 具有創傷性小、操作時間短、預后佳等優勢。
參考文獻
[1] 曾毅克, 劉衍民, 雷建. 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手術治療進展期胃癌的短期療效評價. 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學版), 2012, 33(2):172-175.
[2] 盧文士. 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手術治療進展期胃癌的短期療效評價. 系統醫學, 2016, 1(6):66-68.
[3] 國強, 周勇慧. 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手術治療進展期胃癌的短期療效分析.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6, 7(22):50-51.
[4] 譚智軍. 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手術治療進展期胃癌的短期療效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3(25):491-492.
[5] 彭漢武. 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手術治療進展期胃癌的短期療效評價. 中外醫療, 2014(33):121-122.
[6] 羅武凌. 開腹與腹腔鏡輔助下遠端胃癌D2根治術對進展期胃癌的近期療效分析. 重慶醫學, 2013, 42(19):2222-2224.
[7] 王紅巖, 趙曉丹, 李國勝, 等. 腹腔鏡輔助與開腹胃癌D2根治術治療局部進展期遠端胃癌的安全性及近期療效Meta分析. 中國醫科大學學報, 2015, 44(3):252-258.
[8] 胡世友, 王金亮, 朱原兵, 等. 腹腔鏡輔助和開腹D2根治術治療進展期遠端胃癌的近期療效對比.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6, 16(3):67-68.
[9] 曹永寬, 劉立業, 周均, 等. 手輔助腹腔鏡與腹腔鏡輔助和開腹胃癌根治性切除術的臨床比較. 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12, 15(7):740-742.
[10] 孟春燕, 林建賢, 黃昌明, 等. 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術在老年人胃癌中的應用. 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12, 15(2):152-156.
[收稿日期:2017-08-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