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
【摘要】 目的 探索不同程度冠狀動脈狹窄診斷中應用64層螺旋CT的價值。方法 120例疑似冠狀動脈狹窄患者, 均進行64層螺旋CT掃描, 分析此項技術對冠狀動脈患者狹窄程度的診斷價值。
結果 120疑似冠狀動脈狹窄患者中, 100例確診, 其中10例閉塞, 22例重度狹窄, 38例中度狹窄,
30例輕度狹窄。64層螺旋CT診斷對輕度狹窄患者診斷正確率為96.67%, 對中度狹窄患者診斷正確率為97.37%, 對重度狹窄患者診斷正確率為95.45%, 對閉塞患者診斷正確率為90.00%。64層螺旋CT診斷冠狀動脈狹窄診斷正確率為96.00%。64層螺旋CT診斷中, 100例冠狀動脈狹窄患者陽性96例, 陰性4例, 20例非冠狀動脈狹窄患者陽性2例, 陰性18例, 可見64層螺旋CT敏感性為96.00%, 特異性為90.00%, 漏診率為4.00%, 誤診率為10.00%。結論 對冠狀動脈狹窄患者實施64層螺旋CT檢查效果顯著, 能夠及時發現患者狹窄程度。
【關鍵詞】 冠狀動脈狹窄;64層螺旋CT;診斷價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4.047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 冠心病發生率呈上升趨勢, 除了年齡, 飲食習慣、環境因素也可引起冠心病的發生, 具有病殘率高、死亡率高、發病急驟、發生率高等特點, 為了降低臨床死亡率, 需加強臨床診治工作, 目前常實施影像學檢查, 其能夠確定動脈狹窄情況, 利于治療方案的制定, 目前影像學技術較多, 包括CT、超聲、X線、核磁共振成像(MRI)等 [1]。本文旨在探索64層螺旋CT在不同程度冠狀動脈狹窄診斷中的臨床價值,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19日~2016年3月19日收治的120例疑似冠狀動脈狹窄患者為此次研究對象, 其中男59例, 女61例, 平均年齡(45.86±3.21)歲。入選標準:①患者均存在冠狀動脈狹窄的臨床癥狀;②患者均無嚴重肝腎功能障礙;③患者均無血液性疾病;④患者均知情、了解、同意本次實驗;⑤患者均能夠完成正常交流, 無聽力障礙、語言交流障礙。
1. 2 方法 本次使用的64層螺旋CT機選用GE公司生產的DISCOVERY CT 750MD型號。在檢查前, 需給予患者服用酒石酸美托洛爾(倍他樂克), 且將心率維持在70次/min, 隨后便可開展檢查工作。具體方法:檢查前, 將層厚設置為
10 mm;間距設置為10 mm;球管電流調整為160 mA;球管電壓調整為120 kV, 隨后進行灌注掃描, 在肘靜脈內注射30~40 ml的非離子型對比劑碘海醇, 保持4.0 ml/s速度, 維持5 s后, 進行動態灌注掃描, 以0.33 s/r速度掃描, 層厚設置為0.625 mm, 維持5~9 s, 同時將圖像導入ADW4.0工作站中, 進行曲面重建處理 [2]。
1. 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分析64層螺旋CT對冠狀動脈患者狹窄程度的診斷敏感性、特異性、漏診率、誤診率、診斷正確率。冠狀動脈狹窄診斷標準:閉塞:血管腔完全阻塞;重度狹窄:75%<血管腔直徑狹窄≤98%;中度狹窄:50%<血管腔直徑狹窄≤75%;輕度狹窄:血管直徑狹窄≤50%。
2 結果
120疑似冠狀動脈狹窄患者中, 100例確診, 其中10例閉塞, 22例重度狹窄, 38例中度狹窄, 30例輕度狹窄。64層
螺旋CT診斷對輕度狹窄患者診斷正確率為96.67%(29/30), 對中度狹窄患者診斷正確率為97.37%(37/38), 對重度狹窄患者診斷正確率為95.45%(21/22), 對閉塞患者診斷正確率為90.00%(9/10)。64層螺旋CT診斷冠狀動脈狹窄診斷正確率為96.00%(96/100)。64層螺旋CT診斷中, 100例冠狀動脈狹窄患者陽性96例, 陰性4例, 20例非冠狀動脈狹窄患者陽性
2例, 陰性18例, 可見64層螺旋CT敏感性為96.00%(96/100), 特異性為90.00%(18/20), 漏診率為4.00%(4/100), 誤診率為10.00%(2/20)。
3 討論
冠心病屬于心血管病變, 早期主要是由于冠狀動脈發生變化, 引起心肌供血不足現象, 具有死亡率高、發病急驟、預后差等特點, 主要表現為胸部不適、發作性胸痛等癥狀, 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 [3]。對于冠狀動脈狹窄患者, 早期常實施X線檢查, 雖然操作簡單、價格低廉、無創傷性等特點, 但誤診率較高。通常情況下, 在冠狀動脈狹窄程度達到50%以上, 才會出現血流動力學的明顯病變情況, 其在臨床診斷時, 比較容易診斷出來。然而輕度的冠狀動脈狹窄是冠心病的早期癥狀, 其血流變化不夠明顯, 在臨床上比較容易忽視輕度狹窄的診斷, 其診斷效果不佳。在冠狀動脈狹窄的診斷中, 以往通常會使用常規的冠狀動脈造影診斷方法, 但是這種診斷方法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大, 同時, 其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 其診斷的準確性不高。其中, 比較容易受到心臟收縮壓、呼吸運動等因素的影響, 從而對其病變情況無法預估與診斷。因此在對其進行診斷的時候, 需要具備較高分辨率的CT診斷設備 。
通過分析冠狀動脈狹窄臨床特點后, 本院實施了64層螺旋CT檢查, 其能夠對心血管進行三維重建立體成像, 從而提高掃描速度, 迅速成為主流無創檢查方式, 同時由于冠狀動脈早期狹窄, 對血流動力學不造成影響, 容易加大臨床診治困難, 且實施X線檢查, 誤診率較高, 而64層螺旋CT能夠對冠狀動脈進行多方位、多角度、選擇性等方式掃描, 能夠減輕對血管的創傷性, 及早發現狹窄情況, 從而控制病情, 避免發展至重度狹窄、閉塞[4-6]。除此之外, 64層螺旋CT具有花費少、風險低、診斷正確率高等優勢, 能夠對狹窄程度進行判斷, 及早發現斑塊位置, 且利用三維成像技術, 對病變組織進行清晰展現, 促使醫務人員直觀性了解狹窄程度, 從而了解病情進展, 為治療方案提供依據[5, 7-10]。雖然64層螺旋CT診斷價值性較高, 但本次實驗中, 仍存在4例漏診, 2例誤診, 對此需加強操作者影像技術培訓, 從而減少因醫務人員專業知識不強而造成的誤診。
總之, 64層螺旋CT具有操作簡單、無創性、安全性高、特異性強等優勢, 將其用于冠狀動脈狹窄患者的診斷中, 能夠區分患者狹窄程度, 從而為治療方案提供科學依據, 降低臨床誤診率和漏診率。
參考文獻
[1] 鄧文敏. 64層螺旋CT診斷不同程度冠狀動脈狹窄的臨床價值分析.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7, 10(12):125-126.
[2] 鞏遠方. 64層螺旋CT診斷不同程度冠狀動脈狹窄的臨床價值. 中國衛生產業, 2014(22):139-140.
[3] 楊素君, 楚坤義, 張輝, 等. 64層螺旋 CT 評價冠狀動脈不同斑塊中度以上狹窄對比研究. 河北醫藥, 2014(17):2608-2610.
[4] 翟桂娟, 于淳. 64層螺旋CT診斷不同程度冠狀動脈狹窄的臨床價值. 影像技術, 2015, 27(6):38-39.
[5] 余文毅, 甘銳. 冠狀動脈64層螺旋CT血管成像與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的對比研究. 四川醫學, 2015(7):1044-1047.
[6] 韓迎春, 樊剛, 曹文廣, 等. 64層螺旋CT冠脈成像與DSA血管造影在疾病中診斷價值的比較分析.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6, 14(1):56-58.
[7] 羅貴全, 鄧學軍, 江舟. 64排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對冠狀動脈狹窄的診斷價值. 華西醫學, 2013(9):1394-1397.
[8] 段凱, 蘇燕玲, 胡毅, 等. 64層螺旋CT診斷不同程度冠狀動脈狹窄的臨床價值. 當代醫學, 2011, 17(1):115-117.
[9] 陳艷芳, 門明, 王淑萍, 等. 64層螺旋CT診斷不同程度冠狀動脈狹窄的臨床價值. 安徽醫學, 2013, 34(5):625-627.
[10] 王志兵, 張向左, 宋鋼山, 等. 64層螺旋CT在冠狀動脈狹窄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中國醫藥指南, 2011, 9(4):14-15.
[收稿日期:2017-09-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