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俐丹+陳習定
【摘要】中小企業在促進經濟增長、提高就業率、拉動經濟增長等多個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發展階段,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中小企業的發展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本文首先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概念進行了論述,接著對中小企業融資現狀進行了分析,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解決提出更加貼合實際的解決方案,從而破除中小企業融資瓶頸,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指引。
【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 信貸支持
一、緒論
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中小企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在推動經濟轉變,減少失業率,拉動經濟增長方面都愈發重要。第一,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不高,靈活性強,這造就了他頑強的適應能力;第二,中小企業給資本市場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不僅能使市場更好的自由競爭,還能動搖大型企業獨霸市場的地位;第三,中小企業明白客戶的重要性,服務意識強,出發點便是為客戶提供真正所需的產品。雖然近年來政府對中小企業愈發關注,但中小企業的發展仍是亟需解決的重大難題。針對目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我國并無完善的解決方案。本文的背景是我國目前的政策方針,研究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的經營特色,對企業的內外部進行分析,從而推出有效的方案,解決部分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問題。本文以我國目前中小企業所面臨的現實問題為進行探討,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情況進行了研究,提出了中小企業融資時遭遇的困境,為中小企業在籌資方面的解決提出更加貼合實際的解決方案,從而破除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為中小企業以后經濟發展進行指導。
二、中小企業融資概念與困境
(一)中小企業融資概念
融資是指為支付超過現金的購貨款而采取的貨幣交易手段,或為取得資產而集資所采取的貨幣手段。中小企業融資是指企業通過金融機構或金融中介采用各種方式來籌集資金從而進行經營活動。廣義上的融資可以理解為融通貨幣資金,它是資金供給者和資金需求者在金融市場上的資金借貸行為,也被叫做金融。狹義上的融資就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對籌集資金的行為,企業結合現金流的運轉情況,自身的資金,生產經營狀況和未來的發展需求來制定進一步的運作方案,通過一定渠道來籌集資金從而保證企業正常的運轉。
(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
1.信貸支持不充分。調查顯示,我國只有十分之一的中小企業得到銀行的貸款支持,而所有中小企業累計的短期存款只占銀行全部存款的20%,這大大減少了銀行對中小企業信貸支持的機會。金融機構提供的融資服務有限,在現存的企業約5萬億的存量中,金融機構僅能為1%的企業服務。所以在這些情況下,不具有法律保障的民間借貸逐漸繁榮起來,在我國的一些發達的地區,這種民間借貸的現象尤為嚴重。比如企業會以自身的信用為擔保,在親戚好友之間進行相互借貸。但這種借貸是多數不受法律約束的,所以一些借貸者會提高借貸的利率,遠遠超過了銀行的貸款利率。盡管有些企業無法償還,但懷著已高風險賺取高收益的心態,還是會以此方式進行融資,然而這必然會加大中小企業的運作成本,失去在銀行貸款下的成本競爭優勢。
2.我國相關法律的不完善。第一,關于中小企業融資的法律法規,我國僅有一部《中小企業促進法》,更重要的是,該法律對中小企業的融資行為只起到領導性作用,如果細化到在企業經營過程中所遇到的難題內容,目前還未出臺優惠扶持的規范性方案作為指引。第二,中小企業融資有兩種方式,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而這兩種融資都存在一定的制度性缺陷。資本市場缺乏有效的監管,這造成了企業融資受限。相關法律法規沒有對私募股權進行明確的界定,導致在操作中出現偏差。間接融資中的信用貸款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款,導致出現的糾紛無法在法律上進行解決,降低了融資效率。第三,針對我國民間借貸是否合法性問題,我國法律是空白的,造成了民間借貸的混亂。
3.融資渠道狹窄造成資金來源不足。由于經營模式的限制,我國中小企業很少使用向銀行貸款或者發行股票債券等外源性融資方式,大多是靠內源性融資方式,這導致了中小企業在融資時選擇性少。據調查顯示,外源性融資僅占30%左右,其余的發展資金全部來自企業自身的資本,而這其中的20%則是向身邊親朋好友的借款。從全局上看,中小企業在選擇貸款對象上看,多數是銀行,這導致融資渠道狹窄。而考慮到資金的安全性問題,銀行一般只向中小企業提供期限較短的貸款,這導致中小企業不易通過長期經營來獲取高額收益。我國銀行在發放貸款時會根據企業的發展規模與前景發放貸款,絕大多數地投放給大型的國有企業。比如在硬性條件上,注冊資本在100萬元的小型企業,各大商業銀行一般不受理。雖然近幾年我國政府倡導對中小企業的扶持,但一時之間很難改變嚴苛的銀行審批制度。另外,企業若想通過發行證券來籌集資金,門檻也及其之高。我國的中小企業大多都不具備發行證券的資格,想在資本市場上籌集資金機會微乎其微。
4.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對稱往往會出現在經濟交易中,這是由于在市場經濟中,各交易者對信息的了解是有差異的,所以會導致事前產生逆向選擇,事后出現道德風險的情況。為什么會產生逆向選擇,是由于中小企業在融資時,金融機構并不能完全的掌握借款人目前的資金運轉情況,償債能力以及生產經營狀況。目前,在信用平臺上,我國還沒建立健全的針對中小企業的征信系統。一些中小企業會將一些對企業發展不利的信息進行隱瞞,要從另外的途徑去獲取企業的征信情況、資金需求又是困難的事情。所以金融機構在此基礎上衡量資金的風險情況后,往往會把經營規模較小,信用等級較低的中小企業淘汰掉,選擇相對風險較低的大型企業。如果金融機構把資金貸給中小企業,那么勢必會提高自己的收益,比如提高貸款利率或者多放一些風險保證金在賬戶上以此抵消所承擔的風險。這些逆向選擇會導致經營規模小、經營穩定但收益率較低的中小企業被金融機構淘汰,而那些喜歡尋求收益率、經營不穩定的中小企業則被金融機構所接納,久而久之,在這些逆向選擇中增加了金融機構的風險,導致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不肯受理中小企業的貸款,造成了一種惡性循環。endprint
而事后的信息不對稱則表現在企業在如此高成本的貸款壓力之下,會去選擇一種高風險高收益的經營手段,這往往違背了當初與金融機構在貸款時所約定的資金安全第一的原則,去尋求一種經營效益高的一種方式,會產生道德風險。部分企業在高壓力的負債下,會鉆法律漏洞以此來逃避債務的償還,這更加讓金融機構覺得中小企業信用觀念的缺失,這種印象導致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在還未完全了解一家中小企業就把它拒之門外,導致一些潛力巨大的企業少了成長的機會??傊?,這種信息不對稱反而讓金融機構將經營穩定、風險較低的中小企業拒之門外,投放給風險巨大的中小企業增加了資金的風險性,從而引發了道德風險。
三、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對策
(一)加強中小企業自身建設
經營者都知道,企業自身內部建設是決定一家企業成敗的關鍵。如果一家企業想獲得融資,中小企業首先應做的便是提升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企業的資金運作效率,爭取得到銀行和金融機構的信任與認可。其次,中小企業內部自身也應該建立一套完整的公司制度,真實的記錄企業的財務狀況,規范經營行為。企業信用等級的提升能夠幫助企業更好獲得金融機構的融資,有效的降低融資成本。再次,中小企業在籌集資金后,能履行向金融機構做出的承諾,維持在金融機構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確保日后能繼續保持信貸關系。最后,提高企業員工的素質,引導正確的價值觀,統一目標,發揮出最大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這樣不僅能讓企業在良好的生活環境下成長,還能促使企業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提高企業在社會中的地位。
(二)完善中小企業融資的制度環境
目前我國并沒有一套明確的法案來維護中小企業的融資,所以建設關于中小企業融資的法律法規是十分重要的。政府應該在法律中規范每位參與者應履行的義務以及所擁有的權利,在發生金融糾紛時能夠有明確的法條來來進行約束。地方性的政府可以適當的根據當地情況出臺地方性法律制度,因地制宜的發展地方性中小企業融資。同時,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執法的監管力度,不能空有理論而不運用到實踐當中去。在實踐當中慢慢的完善法律,從而規范中小企業融資行為,減少違約事件的發生。在必要時,政府應該給予中小企業適當的政策扶持??陀^上來說,發展前期中的中小企業處于劣勢,在政府根據需要應加大扶持力度,發放相應的補貼來幫助中小企業的大規模發展。地方性政府可提供低廉的金融服務,減少企業的融資成本。
(三)加強中小企業的信息與信用建設
中小企業一旦失信于人,那么將會失去很多的融資機會,良好的信用是一家企業穩步發展的保障。所以政府可以建立專用于中小企業融資的征信系統,健全信用擔保機制。在中小企業向金融機構融資過程中,金融機構可從此系統中獲取企業的真實完整情況。金融機構可根據企業過往的貸款記錄分析出企業的信用情況,減少調查與審核成本,可以使誠信度高的中小企業更容易獲取資金。當然,要想健全信用建設少不了擔保機構的介入。中小企業之間也可以相互作為擔保機構,這時企業要做的便是提高自身的擔保能力。提升中小企業自身的信用與擔保能力,能使企業能籌集到更多的資金,確保企業的正常運作。
(四)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當中小企業在銀行貸款等方式受阻時,往往會選擇不規范的民間借貸,這種借貸存在著許多法律上的問題,在借貸過程中會產生過多的糾紛,所以我國政府針對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可以適時的引導中小企業進行規范有限的融資渠道。當地政府可以在民間建立規范的金融組織來進行中小企業之間的融資,使得中小企業在融資渠道上有更多方式的選擇。對于一些民間的貸款公司,政府不一定要進行取締,可以進行適當的調整,讓其規范化以及合法化??傊?,政府應加大對民間借貸的監管措施,建立我國的中小企業融資體系,慢慢引導企業走入規范的借貸途徑,從而為中小企業能取得更多融資渠道打下基礎。
(五)創新中小企業融資方式和融資工具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傳統的中小企業融資方式將不斷被淘汰。據調查顯示,相較于互聯網金融模式,中小企業從傳統模式的金融機構中所獲取的貸款利率高,幾率低,額度少,所以中小企業更樂于向互聯網模式下的金融機構進行融資。所以根據這一現象,政府可以借助互聯網這一新興的融資模式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使用互聯網金融融資平臺的好處是互聯網可以自動分析資金需求方與供給方之間的信用程度,對兩者之間的信息進行相互匹配。當該融資平臺分析出此中小企業經營穩定、風險較低但是具備無限潛能的中小企業時,會較少該企業的融資成本,以便更容易籌集到資金。但此新興模式缺乏合法性與規范性,因此政府在對于這種互聯網模式下的融資監管應更加嚴苛。在中小企業以較低成本進行融資的情況下營造一個安全化、公開化、透明化的平臺氛圍。
參考文獻
[1]戴明勝.中小企業融資擔保的投資主體[J].企業管理與改革,2015.
[2]管海霞.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4.
[3]宋羽.基于資源察賦差異的中小企業信貸融資問題研究[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5.
[4]劉宗歌,李小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及對策——國內外研究綜述[J]經濟研究導報,2012.
基金項目:浙江省社科規劃課題(批準號:14NDJC086YB)和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批準號:LQ13G030012) 。
作者簡介:賈俐丹(1995-),女,浙江金華人,溫州商學院學生,研究方向:金融學;陳習定(1981-),湖南婁底人,溫州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宏觀經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