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月霞
【摘要】 目的 分析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后對預防近期并發癥的護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80例永久起搏器治療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 觀察組除給予常規護理外, 增加實施并發癥預防性護理干預, 對比兩組患者近期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經護理, 對照組40例患者中, 發生囊袋出血5例、切口感染3例、電極脫位7例, 共發生并發癥15例, 并發癥總發生率為37.5%;觀察組40例患者中, 發生囊袋出血1例、切口感染1例、電極脫位2例, 共發生并發癥4例,
并發癥總發生率為10.0%;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后對患者進行并發癥預防性護理干預, 可有效降低近期并發癥的發生率, 提高治療效果, 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永久起搏器植入術;近期并發癥;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4.083
永久起搏器植入術是臨床中治療慢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 可有效緩解患者病情, 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1, 2]。但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后7 d內容易出現囊袋出血、切口感染、電極脫位等并發癥, 因此對患者術后的近期并發癥做好護理干預, 在臨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3, 4]。本院對40例永久起搏器植入術患者為預防近期并發癥進行了并發癥預防性護理干預,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間經植入永久起搏器進行治療的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 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每組40例。對照組中男24例, 女16例;年齡42~76歲, 平均年齡(62.27±11.38)歲。觀察組中男22例, 女18例;年齡43~74歲, 平均年齡(61.83±11.82)歲。
經溝通后所有患者均接受各自的護理方案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 手術后給予患者營養支持及抗生素等抗感染處理。觀察組患者除給予常規護理外, 實施并發癥預防性護理干預, 主要護理措施如下。
1. 2. 1 基礎護理 叮囑患者術后應平臥, 為患者監測心電圖, 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等合理評估患者需臥床的時間, 指導并幫助患者適當下床活動, 進行上肢康復鍛煉, 要注意叮囑患者避免上肢上舉動作, 且活動量不可過大, 以免出現并發癥。
1. 2. 2 囊袋出血護理 患者手術后的最初階段容易發生囊袋出血, 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傷口有無滲血滲液紅腫等情況, 一旦發現囊袋出血應及時處理, 根據具體情況對患者切口實施加壓包扎, 處理過程要嚴格在無菌環境下進行, 密切觀察切口情況[5, 6]。如果囊袋出血較多, 可用注射器將其抽出, 抽取過程同樣應保持在無菌狀態下進行。對患者發生囊袋出血的原因進行分析, 為預防再次出血做好準備。
1. 2. 3 切口感染護理 患者切口一旦感染將會使傷口延遲愈合甚至不能愈合, 雖然術后對患者進行了抗感染處理, 但仍需密切觀察傷口, 一旦發現感染, 應立即通知責任醫生, 增加抗生素用量, 護理人員在為傷口處換藥時應格外注意無菌操作。
1. 2. 4 電極脫位護理 電極脫位在患者術后較為常見, 尤其是48 h內, 常與患者活動不當有關, 護理時應加強對患者的教育, 取得患者配合, 告誡患者不要進行劇烈運動, 僅可做小范圍小幅度的鍛煉, 如患者出現血流不暢或上肢腫脹的情況, 可適當給患者加用活血化瘀的藥物, 詢問患者有無咳嗽癥狀, 如有則需給予鎮咳藥進行對癥處理[7]。
1. 2. 5 健康教育 為患者提供合理的飲食參考, 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 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 緩解患者的焦慮恐懼等情緒。出院前教會患者及家屬發生危險時的急救知識, 叮囑患者接打電話時, 手機與起搏器應保持至少25 cm的距離。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近期并發癥發生情況, 包括囊袋出血、切口感染、電極脫位。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護理, 對照組40例患者中, 發生囊袋出血5例、切口感染3例、電極脫位7例, 共發生并發癥15例, 并發癥總發生率為37.5%;觀察組40例患者中, 發生囊袋出血1例、切口感染1例、電極脫位2例, 共發生并發癥4例, 并發癥總發生率為10.0%;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近年來, 我國行永久起搏器植入術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越來越多, 該手術具有操作簡單、對患者損傷小的特點, 但是手術后的并發癥卻較多, 尤其是近期并發癥, 臨床常見的并發癥有:囊袋出血、切口感染、電極脫位等[8, 9]。一旦發生這些并發癥, 不僅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 并發癥嚴重時甚至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因此行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后, 對患者的近期并發癥進行良好的護理對患者的康復和生命安全都有很重要的意義[10-14]。本院通過對80例永久起搏器植入術患者進行不同方法的護理對比發現, 對照組40例患者中, 發生囊袋出血5例、切口感染3例、電極脫位7例, 共發生并發癥15例, 并發癥總發生率為37.5%;觀察組40例患者中, 發生囊袋出血1例、切口感染1例、電極脫位2例, 共發生并發癥4例, 并發癥總發生率為10.0%;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針對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后常見的幾種近期并發癥, 積極的進行并發癥預防性護理干預, 同時加強對患者及家屬的健康教育, 可提高其對疾病和并發癥的認識, 使其能更積極和更好的配合治療和護理, 這種預防性的護理干預相比常規護理可明顯降低患者術后近期并發癥發生率, 減輕患者痛苦, 縮短患者康復時間和住院時間, 減輕了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 該護理方法值得在臨床工作中進行推廣。endprint
參考文獻
[1] 胡春閣, 張春, 張銀雪, 等. 雙心護理對永久起搏器植入病人心理的影響. 全科護理, 2016(26):2746-2747.
[2] 陳麗娜, 趙世娣, 任國琴. 護理隨訪路徑對永久起搏器安置術后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臨床與病理雜志, 2016(4):
402-406.
[3] 劉欣. 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2, 9(7):46-47.
[4] 林桂花, 葉庭玉. 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后近期并發癥的護理分析. 中外醫學研究, 2017(5):80-81.
[5] 陳艷, 李雪峰, 鄭秋璐. 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后護理及健康指導. 基層醫學論壇, 2012(15):1981-1982.
[6] 柯向群. 西寧地區一例心功能不全及短陣室速患者行CRT-D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圍術期護理報告. 青海醫藥雜志, 2015(5):
35-37.
[7] 黎明, 李媛玲. 心臟永久起搏器植入術中的觀察及護理. 基層醫學論壇, 2017(12):1574-1575.
[8] 梁嬋, 馮英, 熊小軍. 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156例的術后并發癥分析及護理.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6(25):132.
[9] 劉丹. 探究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后近期并發癥的護理對策.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 9(12):203-204.
[10] 阮雪琴.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術的護理及并發癥的觀察處理. 內蒙古中醫藥, 2012(12):151-152.
[11] 趙榮, 石童杰. 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后近期并發癥的護理. 醫學美學美容(旬刊), 2015(4):565.
[12] 王薇. 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后近期并發癥的護理要點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7, 15(8):286-287.
[13] 彭麗君. 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后近期并發癥的護理研究. 養生保健指南(醫藥研究), 2016(1):85.
[14] 張皎平, 李彩, 郭翠英.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術后并發癥及其護理進展. 中華全科醫學, 2015, 13(2):284-286.
[收稿日期:2017-09-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