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協

【摘要】 目的 探討危重癥新生兒并發低血糖的營養支持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 150例危重癥并發低血糖新生兒, 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75例。所有新生兒均進行營養支持治療, 對照組新生兒在治療中采取常規護理措施, 觀察組新生兒在治療中進行營養支持護理干預, 比較兩組護理效果和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新生兒總有效率為100.00%,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92.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新生兒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率為1.33%,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9.3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危重癥新生兒并發低血糖采用營養支持護理可有效的提高治療效果, 降低治療期間并發癥的發生率, 及時糾正血糖異常變化, 促進新生兒健康恢復, 值得臨床應用借鑒。
【關鍵詞】 危重癥新生兒;低血糖;營養支持;護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4.090
新生兒低血糖引起神經系統損傷, 長時間處于低血糖狀態中, 對大腦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有效及時的營養支持在新生兒治療中意義重大[1]。危重癥新生兒胃腸道功能受影響, 不能確保營養物質的正常攝入, 若新生兒并發營養不良, 機體產生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 開始動用體內儲存的脂肪、蛋白質等營養物質, 降低機體抵抗力, 使原發病治療受到阻礙[2]。臨床中危重癥新生兒并發低血糖常用的治療方式為營養支持治療, 科學、合理的營養支持治療對新生兒疾病治愈和良好的預后有重要價值[3]。因此, 本研究危重癥新生兒并發低血糖的營養支持護理干預的效果, 以期尋求對新生兒預后效果的影響,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50例危重癥并發低血糖新生兒為研究對象, 所有新生兒均符合臨床低血糖診斷標準, 即全血血糖≤2.2 mmol/L。所有新生兒家長知情同意。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75例。對照組中男45例, 女30例;日齡30 min~14 d;體重1500~2500 g, 平均體重(2000.25±11.07)g;早產5例, 足月產70例;原發疾病:新生兒肺炎21例, 伴新生兒窒息23例,
敗血癥7例, 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6例, 缺血缺氧性腦病新生兒3例, 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15例。觀察組中男43例, 女32例;日齡12 min~14 d;體重1500~2700 g, 平均體重(2089.45±12.13)g;早產6例, 足月產69例;原發疾病:新生兒肺炎23例, 伴新生兒窒息19例, 敗血癥8例, 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7例, 缺血缺氧性腦病新生兒4例, 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14例。兩組新生兒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新生兒均進行營養支持治療, 積極治療原發病, 根據新生兒病情和新生兒母親情況, 盡早開奶。經口喂或者鼻飼葡萄糖溶液, 開始服用時可與母乳混合, 注意觀察新生兒是否出現嘔吐、腹脹以及喂養不耐受等情況, 若新生兒出現異常應立即停止喂養[4]。對于外周靜脈營養支持的新生兒, 靜脈滴注10%葡萄糖溶液, 維持營養能量在251~334 kJ/(kg·d), 適當給予中長鏈脂肪乳, 能量控制在
0.5 g/(kg·d), 給予新生兒6%氨基酸, 根據新生兒攝入情況, 逐漸增加劑量, 新生兒病情穩定和好轉后, 開始進行營養量遞減。
對照組新生兒在治療中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新生兒在治療中則進行營養支持護理干預, 主要為:①動態監測血糖變化:新生兒低血糖臨床表現并不明顯, 容易出現漏診、誤診, 因此護士在臨床護理中應加強新生兒的血糖監測, 觀察新生兒肢端血液循環、面色和呼吸情況, 避免長期低血糖對新生兒生長發育造成的影響。②感染預防護理:危重癥新生兒病情嚴重, 自我抵抗能力差, 護理上應合理限制探視人員探視時間和次數, 加強病房環境的管理, 做好保護隔離性措施。注意定期為新生兒進行翻身, 觀察新生兒局部皮膚受壓情況, 防止壓瘡出現。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新生兒護理效果和并發癥發生情況。判定標準:顯效:新生兒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血糖恢復正常, 臨床癥狀消失;有效:新生兒病情基本好轉, 血糖處于控制范圍之內, 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無效:新生兒經治療和護理無上述情況的改善。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新生兒護理效果比較 觀察組新生兒總有效率為100.00%,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92.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新生兒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新生兒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率為1.33%,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9.3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危重癥新生兒并發低血糖嚴重影響治療效果, 治療期間產生一系列的不良反應, 甚至能夠威脅新生兒生命安全[5]。危重癥新生兒因疾病導致體內的蛋白質和脂肪儲存能力下降, 使機體自身抵抗力下降, 并且新生兒對外界適應能力比較薄弱, 因此有效的營養支持護理干預提高治療效果, 其早期微量營養喂養可提高新生兒抵抗力和喂養的耐受力, 能夠有效的減少新生兒肺炎和壞死性小腸炎的發生[6-10]。對于經口母乳喂養10%葡萄糖新生兒應注意觀察新生兒喂養情況以及是否發生不良反應, 喂養不能耐受新生兒一般予腸外營養支持及靜脈補充營養, 保證新生兒正常的營養需求量, 調節新生兒體內酸堿平衡, 而動態血糖監測能夠及時發現血糖變化, 及時糾正血糖。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新生兒護理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危重癥新生兒并發低血糖采用營養支持護理可有效的提高治療效果, 降低治療期間并發癥的發生率, 及時糾正血糖異常變化, 促進新生兒健康恢復, 值得臨床應用借鑒。
參考文獻
[1] 馮新霞. 危重癥新生兒并發低血糖的營養支持護理. 養生保健指南, 2016, 23(47):102.
[2] 呂舒曼. 危重癥新生兒并發低血糖的營養支持護理分析.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 7(3):123-124.
[3] 蘇娟娟. 危重癥新生兒并發低血糖的營養支持護理措施分析. 臨床研究, 2017, 25(3):166-167.
[4] 崔杰. 危重癥新生兒并發低血糖的營養支持護理要點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6, 14(11):220-221.
[5] 黃莉惠. 危重癥新生兒并發低血糖的營養支持護理. 基層醫學論壇, 2016, 20(15):2146-2147.
[6] 周瑩, 龐超穎. 危重癥新生兒并發低血糖的護理體會.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 10(8):242-243.
[7] 李春華, 陳錦秀, 胡臘先. 危重癥新生兒并發低血糖的營養支持護理. 護理學雜志, 2011, 26(15):37-39.
[8] 朱倩. 危重癥新生兒并發低血糖的營養支持護理方法. 中國保健營養(旬刊), 2012, 22(12):4874.
[9] 歐陽曉紅, 何如, 江新娣. 危重癥新生兒并發低血糖的營養支持護理策略探討. 海南醫學, 2012, 23(9):145-147.
[10] 侯怡, 魏麗蓉, 李秀春, 等. 危重癥新生兒并發低血糖的營養支持護理要點分析. 世界中醫藥, 2017(a01):77.
[收稿日期:2017-08-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