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潔玲

【摘要】 目的 研究肺炎鏈球菌(SPN)臨床分離株的藥物敏感性。方法 選取臨床標本分離, 其中肺炎鏈球菌130株。按一般方法對各種標本進行分離和培養;使用紙片擴散法對細菌進行藥物敏感性測定, 包括萬古霉素(VA)、利奈唑胺(LZD)、左氧氟沙星(LEV)、紅霉素(E)、克林霉素(DA)、四環素(TE)、復方新諾明(SXT);使用E-test對青霉素(P)和頭孢噻肟(CTX)的最低抑菌濃度(MIC)進行測定。結果 130株肺炎鏈球菌中, VA、LZD、CTX的耐藥菌株分別為0、0、0株, 中介菌株分別為0、0、0株, 敏感菌株分別為130、130、130株, 耐藥率分別為0、0、0;P、 LEV的耐藥菌株分別為10、1株, 中介菌株分別為5、4株, 敏感菌株分別為115、125株, 耐藥率分別為7.69%、0.77%;TE、SXT、E、DA的耐藥菌株分別為105、91、110、110株, 中介菌株分別為8、9、10、7株, 敏感菌株分別為17、30、10、13株, 耐藥率分別為80.77%、70.00%、84.62%、84.62%。結論 肺炎鏈球菌對VA、LZD及CTX保持高度的敏感性, 危重患者臨床上可首先選用;對P、 LEV保持一定的耐藥性, 臨床上應結合細菌藥敏試驗選用;對TE、SXT、E、DA保持較高的耐藥性, 臨床上可減少使用。了解肺炎鏈球菌對相關抗生素的耐藥性, 可為臨床用藥提供依據。
【關鍵詞】 肺炎鏈球菌;臨床分離株;藥物敏感性;耐藥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4.113
Drug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clinical isolates of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XU Jie-ling.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Huizhou Huido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Huizhou 516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rug sensitivity of clinical isolates of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SPN). Methods 130 strains of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were isolated from clinical specimens. The specimens were isolated and cultured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method. The disk diffusion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drug sensitivity of bacteria, including vancomycin (VA), linezolid (LZD), levofloxacin (LEV), erythromycin (E) and clindamycin (DA), tetracycline (TE), compound sulfamethoxazole (SXT).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of penicillin (P) and cefotaxime (CTX) was determined by E-test. Results In 130 strains of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resistant strains, the VA, LZD, CTX were respectively 0, 0 and 0 strain, intermediate strains were respectively 0, 0 , 0 strain, sensitive strains were respectively 130, 130 and 130 strains, and resistance rates were respectively 0, 0, 0. For P and LEV, the resistant strains were respectively 10 and 1 strain, intermediate strains were respectively 5, 4 strains, sensitive strains were respectively 115, 125 strains, and resistance rates were respectively 7.69%, 0.77%. For TE, SXT, E, DA, the resistant strains were respectively 105, 91, 110, 110 strains, intermediate strains were respectively 8, 9, 10, 7 strains, sensitive strains were respectively 17, 30, 10, 13 strains, and resistance rates were respectively 80.77%, 70.00%, 84.62%, 84.62%. Conclusion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remain highly sensitive to VA, LZD and CTX, and can be the first choice of clinical critical patients. It maintains a certain resistance to P, LEV, and clinical selection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bacter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It maintains a high resistance to TE, SXT, E, DA, and clinical use can be reduced. Understanding the resistance of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to the relevant antibiotics,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clinical medication.endprint
【Key words】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Clinical isolates; Drug sensitivity; Drug resistance
肺炎鏈球菌是革蘭陽性球菌, 該細菌可存在于健康人的鼻部及咽部, 當人體抵抗力降低時, 病原體就可能會侵入人體導致疾病的發生。肺炎鏈球菌是導致肺炎、急性中耳炎、菌血癥的常見病原菌, 也是引起社區獲得性疾病的主要病原體[1]。近年來, 由于抗生素的廣泛應用, 導致其耐藥率逐漸上升, 這也為臨床治療感染性疾病帶來了新的難題。本研究通過分析肺炎鏈球菌臨床分離株的藥物敏感性, 為臨床提供用藥指導。現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 1 菌株來源 選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臨床標本分離, 其中肺炎鏈球菌130株。其中, 痰標本90份, 咽拭子20份, 全血15份, 膿液5份。
1. 2 試劑儀器 VA、LZD、CTX、P、LEV、E、DA、TE、SXT;5%羊血MHA平板;OP紙片;二氧化碳培養箱;微生物鑒定儀;肺炎鏈球菌質量控制菌株ATCC49619;青霉素和頭孢噻肟E-test藥敏試條。
1. 3 方法
1. 3. 1 菌株的鑒定和分離 按一般方法對各種標本進行分離和培養, 根據血平板上菌落特征, 生化反應試驗, OP試驗, 鏡下形態等進行初步的篩選鑒定, 所有標本經過微生物鑒定儀進行最后的確認。
1. 3. 2 藥敏試驗 使用紙片擴散法對細菌進行藥物敏感性測定, 包含VA、LZD、LEV、E、DA、TE、SXT。
1. 3. 3 E-test試驗 使用E-test對P和CTX的MIC進行測定;質量控制菌株使用肺炎鏈球菌ATCC49619。P MIC>2.00 μg/ml
為高度耐藥菌株, 介于0.12~1.00 μg/ml為中介耐藥菌株, <0.06 μg/ml為敏感菌株。CTX MIC>2.0 μg/ml為高度耐藥菌, 1.0 μg/ml為中介耐藥菌株, <0.5 μg/ml為敏感菌株。
1. 4 數據分析及結果判讀 使用WHO-NET5, 7軟件對細菌耐藥進行數據分析, 結果判讀采用2015年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化研究所(CLSI)頒布的指南進行。
2 結果
130株肺炎鏈球菌中, VA、LZD、CTX的耐藥菌株分別為0、0、0株, 中介菌株分別為0、0、0株, 敏感菌株分別為130、130、130株, 耐藥率分別為0、0、0;P、 LEV的耐藥菌株分別為10、1株, 中介菌株分別為5、4株, 敏感菌株分別為115、125株, 耐藥率分別為7.69%、0.77%;TE、SXT、E、DA的耐藥菌株分別為105、91、110、110株, 中介菌株分別為8、9、10、7株, 敏感菌株分別為17、30、10、13株, 耐藥率分別為80.77%、70.00%、84.62%、84.62%。見表1。
3 討論
肺炎鏈球菌為革蘭陽性球菌, 鏡下細菌形狀似矛頭狀。成短鏈狀或成雙排列, 外含有莢膜的菌株毒力強。其最早由法國生物學家巴斯德從患兒的唾液中分離而來, 30%的兒童和10%的健康成年人的上呼吸道中可分離出肺炎鏈球菌[2]。它常常分布于鼻部和咽部, 一般不致病, 但是當機體抵抗力及免疫力下降時, 可以引起感染, 例如扁桃體炎、鼻竇炎及急性中耳炎等疾病, 也有些病原體可到達血液、骨髓等部位造成菌血癥、腦膜炎及骨髓炎等疾病。普通的肺炎鏈球菌可以通過早期足量及時的應用有效抗生素, 從而得到良好的療效。但是, 近些年來, 隨著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和濫用, 導致細菌的耐藥性逐年遞增, 肺炎鏈球菌發生變異, 耐藥菌株遞增, 臨床上用抗生素治療的效果越來越差。
本研究結果顯示, 130株肺炎鏈球菌中, VA、LZD、CTX的耐藥菌株分別為0、0、0株, 中介菌株分別為0、0、0株, 敏感菌株分別為130、130、130株, 耐藥率分別為0、0、0。從被監測的9種抗菌藥物中, 還未發現對VA、LZD及CTX耐藥和中介的菌株, 危重患者臨床上可優先選用。P、 LEV的耐藥菌株分別為10、1株, 中介菌株分別為5、4株, 敏感菌株分別為115、125株, 耐藥率分別為7.69%、0.77%。肺炎鏈球菌對P產生耐藥, 其機制主要為與肺炎鏈球菌結合的位于細菌細胞壁上的P結合蛋白的基因發生了變異[3], 進而導致了肺炎鏈球菌對P產生了耐藥。臨床上應用P抗感染治療已有半個世紀之久, 有相關文獻報道[4], β內酰胺類抗生素仍可安全用于肺炎鏈球菌的經驗治療, 但近年隨著耐P肺炎鏈球菌菌株的上升, 臨床上對于P的應用須根據細菌藥敏試驗選擇。TE、SXT、E、DA的耐藥菌株分別為105、91、110、110株, 中介菌株分別為8、9、10、7株, 敏感菌株分別為17、30、10、13株, 耐藥率分別為80.77%、70.00%、84.62%、84.62%。SPN對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具有極高的耐藥率, 其主要的機制為ermB基因引導的核糖體的靶位的移動變換[5-9]。由ermB編輯的核糖體引起的耐藥表達類型為MLSB, 由于erm表達的類型不同又可分為誘導型和組成型[6, 10-12]。體外試驗時, 誘導型可以導致DA對其敏感, 但是其可被大環內酯類被激活和誘導, 從而出現對DA的耐藥[7, 13-15]。對我國肺炎鏈球菌的治療也是極大的挑戰。
綜上所述, 肺炎鏈球菌對VA、LZD及CTX保持高度的敏感性, 危重患者臨床上可首先選用;對P、 LEV保持一定的耐藥性, 臨床上應結合細菌藥敏試驗選用;對TE、SXT、E、DA保持較高的耐藥性, 臨床上可減少使用。如果不合理的濫用抗生素必然會給肺炎鏈球菌的治療帶來越來越嚴重的困難。肺炎鏈球菌的耐藥形式越來越嚴重, 檢驗科應該積極做好細菌藥物敏感性的監測, 為臨床提供后備保障, 極大限度的提高肺炎鏈球菌的臨床治愈率。endprint
參考文獻
[1] 閔小春, 羅少鋒, 伍婷婷, 等. 肺炎鏈球菌的耐藥性監測.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4, 24(13):3149-3151.
[2] 馬媛. 肺炎患兒肺炎鏈球菌的分離及耐藥性分析. 臨床肺科雜志, 2013, 18(12):2254-2255.
[3] 熊小雨, 劉春峰, 孫繼梅, 等. 5歲以下兒童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病的臨床特點與耐藥性分析. 中國小兒急救醫學, 2012, 19(6):599-602.
[4] 方春艷, 陳群英, 吳軍華, 等. 142例兒童感染肺炎鏈球菌的耐藥性分析. 中國微生態學雜志, 2013, 25(12):1401-1403.
[5] 魯懷偉, 戴媛媛, 馬筱玲. 96株肺炎鏈球菌耐藥性分析. 臨床輸血與檢驗, 2012, 14(4):319-321.
[6] 王紅梅, 馬東禮, 權家樂, 等. 兒童血培養分離肺炎鏈球菌的耐藥性. 中國感染控制雜志, 2012, 11(3):221-222.
[7] 張波, 陳瑤, 劉智勇, 等. 91株肺炎鏈球菌的血清型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2, 22(20):4619-4621.
[8] 余素飛, 厲世笑, 傅鷹, 等. 肺炎鏈球菌對大環內酯類的耐藥機制研究.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2, 22(6):1118-1121.
[9] 張在亭, 劉恩梅, 劉嵐, 等. 肺炎鏈球菌臨床分離株耐藥性與耐藥機制研究.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08, 23(2):136-138.
[10] 羅志達. 肺炎鏈球菌臨床分離株的耐藥性分析. 實用醫技雜志, 2017, 24(1):54-55.
[11] 黃連江, 袁玉濤, 王燕鳳, 等. 265株肺炎鏈球菌臨床分離株的臨床特點、血清分型及耐藥性分析. 福建醫藥雜志, 2015, 37(3):78-81.
[12] 張曉兵, 廖楊, 龔雅利, 等. 肺炎鏈球菌臨床分離株耐藥性及紅霉素耐藥相關基因的研究. 重慶醫學, 2007, 36(10):899-900.
[13] 劉學欣. 肺炎鏈球菌臨床分離株耐藥機制和常見血清型及毒力基因研究. 天津醫科大學, 2015.
[14] 楊錦紅, 楊海蔚, 李向陽, 等. 兒童感染肺炎鏈球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性調查.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07, 17(12):1552-1554.
[15] 徐麗慧, 王賢軍, 王敏敏, 等. 52株肺炎鏈球菌臨床分離株耐藥情況分析. 中國衛生檢驗雜志, 2010(4):821-822.
[收稿日期:2017-09-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