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除了核心技術以外,低成本高效率無疑成為各大汽車制造廠商所追求的目標。誰家的成本低,誰家的利潤就高,那么誰就能成為行業的領頭羊,競爭力則愈發強勁,抗風險能力也就越高。在人工成本、制造費用和材料費用相對平穩的情況下,在制車輛越少則成本越低,也就是說在庫管理的精細化可以成為降低成本的一個重要手段。加強整車在庫管理,減少在制品車輛臺數,就成了一項研討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汽車制造廠 緩存區管理 問題 建議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汽車行業已經由買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各大汽車廠商之間的競爭日益白熱化。國家統計局公布2016年汽車制造業利潤增長10.8%,而收入增長14%,銷售利潤率8.3%。而相比之下,2015年汽車業銷售利潤率8.7%,2014年9%。可以看出,汽車產業的利潤呈現上升趨勢,但是利潤率呈現出逐年下滑的趨勢,邊際效應日益明顯。目前各大汽車廠商,在人員成本、制造費用以及材料費等方面上不斷下功夫,但是很多廠家并沒有意識到加強在庫管理(整車)其實也是一種減少成本的有效方式。
二、汽車制造廠在緩存管理上存在的問題
在研討緩存管理存在的問題之前,首先明確一下相關的定義區別。在本文中會提到在線車輛、緩存車輛和在庫車輛等三個名詞。這三個詞聽起來相似,但在實際生產中需要嚴格區分開來(各工廠情況不同,關于各區域車輛的叫法也不近相同,本文中使用的名詞都是根據作者工作經驗而定義,敬請理解)。在線車輛是指生產實際運營中所需的最少車輛,也就是各作業工位上的所有車輛(即不考慮停線和下車手修,各工程實際生產所需要的在制車輛);緩存車輛指的是當發生停線時根據現場的實際生產能力,在工程之間預留的緩解風險的存儲車輛;在庫車輛指的是在線車輛和緩存車輛的總和。
(一)部分企業在緩存車輛管理思路上所存在的問題
在某些汽車制造廠商看來,緩存越多,應對風險的能力越高,打比方,如果涂裝與總裝之間的緩存有40臺,節拍為1分鐘,那么當涂裝停線在40分鐘以內,就不會造成總裝停線;但是如果緩存有200臺,那么總裝堅持的時間就可以延長至200分鐘,很多工廠基于這種想法,會盡量增加緩存車輛臺數。但是實際上,這種做法違反了精益生產的理念,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掩蓋了生產運營以及管理上的諸多漏洞,并增加了生產成本。
(二)部分車企的緩存區臺數計算公式并不完備
根據車輛生產經驗,緩存臺數計算公式涉及到的幾個關鍵參數有:設備可動率、直行率、必要走行時間以及生產中的一些特殊需求(必要的數據測定等)。以某公司的焊裝和涂裝間的緩存公式為例說明(生產時間460分,生產節拍2分):①根據可動率(95.8%)參數計算出的臺數=460(分/值)*(1-95.8%)*/2(分/臺)≈10(臺/值);②根據直行率(95.5%)參數計算出的臺數=460(分/值)*(1-95.5%)*/2(分/臺)≈10(臺/值),③必要走行時間為3分,因此設定了2臺在庫;④根據節拍差:460(分/值)/下工程節拍(1.9分)-460(分/值)/下工程節拍(2分)≈5臺。該公司的焊裝到涂裝間的在庫設定為:①+②+③+④=10+10+2+5=27臺的在庫。但是在實際生產中,發現有10左右的在庫始終處于閑置的狀態,這就說明公式本身應該存在不合理之處。通過現地現物的實際觀察,直行率的確會影響正常的生產,但是實際上如果手修時間比較短,就算直行率比較低也不會造成較大影響,舉例說明:每值有10臺車需要手修,平均手修時間為30分/臺,且手修頻率大約為每40分鐘一臺,按照這個狀況只要有一臺在庫,就可以保證不會影響后工程生產。
三、汽車制造企業各緩存區管理制度優化的建議
(一)正確認識“精益化生產”,樹立不斷改善的思想認識
日本的“豐田管理方法”或是美國的“六西格瑪”是精益生產的兩大主要方法,其宗旨都是不斷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不斷改善,不斷進步。《晁錯論》首句“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坐觀其變而不為之所,則恐至于不可救。
不主動發現問題,發現問題覺得不需要解決,解決問題時遇到困難半途而廢,以上三點是很多企業在實際生產運營中突出存在的問題,久而久之發生惡性循環,改善也就不復存在。口頭上的學習不如思想上的轉變,我國的很多企業都在大張旗鼓的學習“豐田管理方法”或是“六西格瑪管理方法”,但是有多少企業真的從思想上承認自己的不足,從行動上去發現不足?其實思想上的轉變遠比任何形式上的內容來的更為直接更為有力。本文所論述的緩存區管理,僅僅是汽車制造企業整體運營中的一個細節,但是反向觀之,越是細節越能夠反應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
(二)完善緩存計算公式(將手修用時考慮進來)
上一章節中介紹的公式,是很多公司都在使用的計算方法,但是與實際生產有著較大的差異。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生產觀察后發現,直行率的高低與實際生產的停線并沒有直接的關聯。如果想要進一步完善計算公式,需要現場將每日的手修記錄進行匯總分析,將手修類別,手修次數,手修時間,手修人次等相關因素進行統計,并且定期更新(每月、每季度、每年),觀察手修情況的變化趨勢,并根據計算結果不斷調整緩存區的臺數。手修影響臺數的計算方法:經過現場實地觀察發現,其實手修影響臺數并不需要用到直行率——手修場的最大可存放工位就是手修影響的最大臺數(一旦手修區滿,后續再發生下線車則無處可放,那么則需要即刻停線),但是手修場并不不是時時滿場的,需要現場手修人員做好每日統計,每日手修場最大負荷是幾臺,并作出月度、季度以及年度的統計。將手修的參數加入進去后,就會得出更為確切的緩存區計算公式。緩存區臺數=行走距離所需臺數(參照上文計算公式)+可動率影響的臺數(參照上文計算臺數)+節拍差影響臺數+手修影響的臺數。
(三)深入現場觀察公式的運用結果
該公式是本人在實際生產工作中得出的個人意見。各工廠根據實際的生產方式、生產環節、設備運轉的不同會有諸多差異之處,相信各工廠的計算方式也不盡相同,但是不管公式如何計算,符合現場需求的公式才是好公式。在公式設定后,需要后續的實際觀察,并根據差異進行下一次的公式改善。
四、結束語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只有加強內部管理,不斷降低成本,才能企業持續健康發展;一個人的力量是單一而薄弱的,團體的力量是全面而強大的,十分想借此平臺能夠與各汽車廠的同行們共同交流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圖解精益六西格瑪[M].真木和俊(著)張騰(譯).電子工業出版社.2015:11-13.
[2]汽車精益生產[M].周康渠,肖燕等.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68-83.
作者簡介:潘蕊(1985-),女,漢族,遼寧鞍山人,碩士研究生,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汽車生產調度控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