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雅云+張業林
【摘 要】文章以《設計概論》課程為例,對“案例教學”的授課方式進行探討,并通過課堂再設計、建立和更新數據庫以及課堂效果反思優化三大舉措,試圖改善理論教學的現存問題,并通過自身實踐總結出“案例教學”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關鍵詞】案例教學;設計理論課程;設計概論
中圖分類號:C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2-0207-01
《設計概論》是藝術設計專業中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理論課程,也是藝術設計專業學習起始階段的一門導入課程,藝術設計專業的所有專業方向均有開設,擔負著培養學生正確的設計理論、設計情感和設計思維的重要職責。但在教學中卻遇到了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效果不佳等實際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筆者將“案例教學”法引入課堂,在教學方式、教學內容、考核方式、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改良,收效頗佳。但在進行案例教學時需要注意具體的實施步驟,才能真正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起到教學改革的作用。
一、案例教學實施的原則
案例教學的實施的原則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開放式、互動式的案例分析為方法,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為目的,以實際改革效果為依據來進行。
二、案例教學具體實施舉措
(一)對課程內容的整體再設計。首先,以《設計概論》教材為基礎依據,授課教師或者教研室首先要對其進行深入研究,提取教材中的重要知識點,并對知識點的難易度和重要性進行定位分級。圍繞案例教學的方法對課程整體設計進行討論,找出現有教學內容中的優缺點,對教材內容進行增補或刪減。其次是從行業前沿中篩選合適的案例,并對案例進行深入剖析,通過案例分析的主要維度,以邏輯化的方式重新梳理講授內容,不再以原教材的章節為依據,而以案例分析后梳理出的時間線索、人物線索、改良線索、創新線索等內容進行再組織,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反復強調,并在實際運用中加以演示。學生在學習中也能夠更加輕松地抓住課程重點,并加以實際運用,起到較好的授課效果,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課程設計的重點在于如何選擇最新、最好的設計案例,并對其進行深入全面的分析。諸多設計教材中所體現的設計案例過于陳舊,不能滿足目前新環境下的需求,因此需要授課教師及教研室不斷接觸新設計,這也是教育部對高等院校評估的重要部分。
(二)使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并建立和更新數據庫。案例教學需要配合良好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建立可以及時更新和查閱的數據庫,將新設計、新案例整合進數據庫,以供學生主動查閱,主動分析、發現問題,這樣的案例甚至在學生以后的工作中依然可以有持續的影響作用,也可以成為教師授課的重要資源,對教師素質的整體平衡發展亦有積極作用。當下,信息化教學已逐漸走進大學的課堂,也將成為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案例教學主動迎合新的時代需求,主動尋求變革,為學生的理論課學習提供新的平臺。數據庫的更新是個持續性的工程,需要教師和學生不斷進行充實完善,教師或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設計實踐進行反思總結,制作成課件或者圖片、影像資料共享至數據庫內,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沉淀的案例進行共享。在進行相關數字資源的開發時要注意,真正做到科教融合、理論與實踐結合,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媒體技術實現人機多元互動,這樣一來,數據庫的建立及更新完善將極大充實學校的教學資源、提升教學效率和效果,同時也是學校特色化建設的重要舉措。
(三)優化課堂教學的教學設計。第一,課前的案例準備。依據授課內容有針對性選擇案例。第二,授課中的場景模擬。利用案例,模擬實際工作場景,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設計過程體驗,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配合小組討論的模式,為學生提供平等、公開的交流平臺,在交流中提高思辨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及溝通能力。第三,授課后的質量反饋。案例教學的嘗試初期,需要及時跟進學生的學習情況,可以通過派發問卷或者調查表的方式來調查學生對于新授課模式的認可度,也可以通過學生課堂的參與度、設計能力、考試成績等進行檢驗。教研室積極組織授課教師對檢驗結果進行分析總結,提出優化建議和措施。
三、結語
筆者將案例教學運用在《設計概論》課程中,取得了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方式的效果。案例教學不僅適用于《設計概論》課程的教學,還適用于其他藝術設計理論課程的教學,能夠為課堂提供更優質的教學資源,是值得推廣的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徐青.《藝術概論》案例式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鄂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22(2):86-88.
[2]吳瑩.藝術設計軟件項目化案例教學法探討[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6):89-91.
[3]張民杰.案例式教學法—理論與實務[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