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宏
【摘要】 目的 分析在對乳腺腫瘤患者實施放射治療時使用醫用射線防護噴劑的臨床效果。
方法 40例實施放射治療的乳腺腫瘤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2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放射治療, 觀察組在實施放射治療時加用醫用射線防護噴劑。比較兩組患者放射治療后的皮損、皮膚紅腫、皮炎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皮損發生率為5%(1/20), 低于對照組的35%(7/2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625, P<0.05)。觀察組皮膚紅腫發生率為5%(1/20), 低于對照組的40%(8/2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7.025, P<0.05)。觀察組皮炎發生率為5%(1/20), 低于對照組的35%(7/2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625, P<0.05)。結論 在對乳腺腫瘤患者實施放射治療時, 使用醫用射線防護噴劑可明顯提升放射治療的安全性, 能夠明顯降低皮膚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 醫用射線防護噴劑;乳腺腫瘤;放射治療;臨床作用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3.020
乳腺腫瘤是女性常見病和多發病, 在臨床發病時會導致患者出現較為嚴重的臨床癥狀, 尤其是可能會導致很多不良反應的存在, 威脅患者生命。當前在對乳腺腫瘤治療時, 放射治療是較常見的方法, 但可能會導致諸如皮炎等較多并發癥的出現[1]。因此在放射治療實施過程中, 通過相關方法改善治療安全性就顯得非常重要。本次研究作者通過分析的方式, 觀察了醫用射線防護噴劑的具體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40例乳腺癌患者。對所有患者均實施了乳腺癌檢查, 并且均已經手術病理得到確診, 需要使用術后放射治療。患者年齡39~61歲, 平均年齡(50.55±10.47)歲。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20例。對照組年齡39~60歲, 平均年齡(50.21±9.79)歲。觀察組年齡40~61歲, 平均年齡(50.89±10.1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兩組均需通過常規方法實施放射治療。改良根治術后照射范圍為鎖骨上野+胸壁野, 50 Gy/25 fx。對照組按照常規方法進行放射治療。觀察組在實施放射治療時加用醫用射線防護噴劑[無錫健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蘇食藥監械(準)字2006第2340446號]治療, 使用劑量為
0.1 ml/cm2, 在臨床治療時對其放射線區域的皮膚進行噴霧治療, 要超出放射治療范圍2 cm左右, 3~5次/d, 在治療時可輕輕搖晃藥液并讓藥液充分性混勻。在放射治療結束后也需要繼續行噴霧7~10 d。治療5周。
1. 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放射治療后的皮損、皮膚紅腫、皮炎發生率進行比較。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皮損發生率為5%(1/20), 低于對照組的35%(7/2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625, P<0.05)。觀察組皮膚紅腫發生率為5%(1/20), 低于對照組的40%(8/2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7.025, P<0.05)。觀察組皮炎發生率為5%(1/20), 低于對照組的35%(7/2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625, P<0.05)。
3 討論
放射治療是對腫瘤患者的常見治療方法, 同時放射治療的效果較好, 在當前得到了較多關注。從概念上講, 放射治療主要是通過各種放射線對腫瘤進行照射, 并且通過這種方式抑制或是殺死癌細胞的治療手段[2-6]。放射治療安全有效, 得到了很多醫師以及患者的青睞。但需要注意的是, 放射治療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仍可能會出現諸多并發癥或是合并癥狀等, 這些情況的出現均會對臨床治療效果和安全性造成巨大影響[7, 8]。而在這樣的前提下, 對放射治療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并發癥進行處理就顯得非常重要。可以說醫用射線防護噴劑是放射治療時最為常見的保護方法。其中最為主要的有效成分為含自由基清除劑的噴霧劑[9-11]。通過這種方式, 能夠在治療時將皮膚產生的諸多有害自由基等物質清除, 并且可徹底消除有害自由基產生的反應鏈條, 幫助皮膚組織最終進行自我修復, 從而減少放射治療對患者皮膚造成的損害, 提升治療時的安全性[3, 12-14]。因此, 在對需要實施放射治療的乳腺腫瘤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時, 通過醫用射線防護噴劑治療能夠很好的預防暴露在輻射中的皮膚黏膜出現的損傷。
同時在近些年來, 也有較多研究對醫用射線防護噴劑的使用效果進行了分析。例如在羅金秀等[4]研究中, 即通過前瞻性研究的方式, 觀察了在放射治療時使用醫用射線噴劑的效果。在其研究中顯示, 醫用射線防護噴劑的效果是明顯優于常規藥物的。因此能夠說明醫用射線噴劑可以取得更好的防護射線的效果。而在沈榮[5]的研究中顯示, 在對120乳腺癌患者實施放射治療時, 通過對照射野皮膚使用醫用射線防護噴劑治療, 能夠明顯提升患者生存質量得分, 并可減少皮膚損傷程度, 改善其心理狀態。這些研究均顯示, 在進行放射治療時使用醫用射線防護噴劑能夠更好的降低皮膚損傷的發生情況, 因此有著較高使用價值。
本次研究顯示, 觀察組皮損發生率為5%(1/20), 低于對照組的35%(7/2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625, P<0.05)。觀察組皮膚紅腫發生率為5%(1/20), 低于對照組的40%(8/2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7.025, P<0.05)。觀察組皮炎發生率為5%(1/20), 低于對照組的35%(7/2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625, P<0.05)。表明, 對乳腺腫瘤患者實施放射治療過程中, 通過使用醫用射線防護噴劑可明顯降低皮損、皮膚紅腫、皮炎發生率。endprint
綜上所述, 在對乳腺腫瘤患者實施放射治療時, 通過使用醫用射線防護噴劑可明顯提升治療安全性, 降低放射治療后皮膚并發癥的發生幾率, 因此有著較高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祎萍. 醫用射線防護噴劑應用在乳腺癌患者急性放射性皮膚損傷中的效果.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6, 1(12):167, 169.
[2] 劉佳琳. 橄欖油聯合射線防護劑預防鼻咽癌放射性皮膚損傷的療效觀察. 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4, 52(z2):32-33.
[3] 徐慧英, 劉曉冬, 董永強, 等. 乏氧誘導因子1α在電離輻射誘導人乳腺癌細胞自噬性死亡中的作用. 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 2012, 32(5):455-459.
[4] 羅金秀, 付喜秀, 吳冬梅. 醫用射線防護噴劑治療Ⅱ度放射性皮炎的效果觀察.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3, 10(9):118.
[5] 沈榮. 醫用射線防護劑在乳腺癌患者放射性皮膚損傷中的防治及效果評估. 四川醫學, 2012, 33(12):2238-2239.
[6] 陳玉林, 田靜, 吳黎霞, 等. 兩種皮膚保護劑預防急性放射性皮膚損傷的對比研究.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13, 10(2):96-97.
[7] 邊建良, 羅志遠, 張素英. 中藥合劑外涂預防乳腺癌根治術后放療所致急性放射性皮膚損傷臨床觀察. 河北中醫, 2011, 33(12):1797-1798.
[8] 曹俊燕, 張樹敏, 王玉龍, 等. 泰樂預防乳腺癌術后放療急性放射性皮膚損傷的臨床觀察. 山西醫藥雜志, 2010, 39(17):876-877.
[9] 王健. 醫用射線防護噴劑對乳腺癌放療患者的放射性皮炎的療效. 中外健康文摘, 2012(31):123.
[10] 余曉俠, 王賢卿, 黃鳳仙, 等. 醫用射線防護噴劑聯合蛋黃油在乳腺癌放療中的應用. 陜西醫學雜志, 2016(8):1101.
[11] 王鵬, 葉蘊瑤, 李亞星, 等. 醫用射線防護噴劑(伯格曼)治療乳腺癌患者急性放射性皮膚損傷的療效觀察. 醫藥衛生(文摘版), 2016(8):00077.
[12] 李香, 劉景華. 醫用射線防護噴劑預防乳腺癌放療患者放射性皮炎的療效觀察. 中國保健營養旬刊, 2014(5):2874-2875.
[13] 張力元, 常韻芳, 王彬彬, 等. 醫用射線防護噴劑防治皮膚黏膜放射性損傷的臨床觀察. 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 2006, 26(6):597-599.
[14] 黃紹葉, 孫宏霏, 徐德宏. 醫用射線防護噴劑對放療中黏膜反應的療效觀察及護理. 護士進修雜志, 2012, 27(18):1701-1703.
[收稿日期:2017-06-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