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家蓉
摘 要:當前,我國正面臨課改的深水區(qū),科學素養(yǎng)教育已成為新世紀教育改革中極為關注的核心和焦點,初中化學課程也要肩負起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任。化學課堂轉型也成為一個熱點,對鄉(xiāng)村化學教師而言,課堂轉型勢在必行。轉型是為了更有效地發(fā)展學生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具備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關鍵詞:課堂轉型;放飛學生;實驗探究;創(chuàng)新能力
2016年9月—12月,我參加了由福建省教育廳主辦,福建教育學院承辦的鄉(xiāng)村化學教師素質提升工程的培訓,培訓重點就是課堂轉型,而課堂轉型的關鍵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這種核心素養(yǎng)要求我們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不僅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發(fā)展的需求,還需具備良好的改革創(chuàng)新能力。培訓中既領略了專家的精彩講座,也聆聽了名師的特色觀摩課,還親身體驗了豐富多彩的課堂實驗改進與創(chuàng)新。這次培訓感觸頗深,回到學校后,我針對本校條件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探索和分析,對課堂轉型要如何進行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有了自己的一些體會。下面我就此談談幾點認識:
一、 構建良好的教與學的關系:以學為主、落實實驗教學、放飛學生
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曾指出:“課堂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xiàn)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我們以往的教學總是讓學生圍繞著知識轉、重點轉、老師、形式轉,剝奪學生作為個體生命發(fā)展的主動權,學生感覺不到課堂的愉悅和學習的幸福,抑制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放飛學生就是要以學生主動學習為主,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協(xié)同學習作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作用不在于教會學生多少知識,而是要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學會體驗、學會認同、學會認知”,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放飛學生,達到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而要達到上述要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認為全面實施實驗教學應該是最好的途徑。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杜威提出“從做中學”的教學理論,主張以活動教學代替講解教學。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開展實驗探究課就是最好的活動教學。俗話說“聽三遍不如做一次”,九年級學生正處于好動、好奇、好問、好思的階段,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猜想,提供“異想天開”的空間,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欲,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放飛學生,點燃學生的激情。
當然,對于鄉(xiāng)村中學而言,受客觀條件的限制,開展實驗探究課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 時間安排 根據(jù)時間安排不同可分為課堂實驗和第二課堂實驗
對于課本安排的典型的必做實驗,必須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在課堂上完成實驗,因為這些實驗在教師的親自指導或操作下,使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基本實驗能力,才能為接下來的第二課堂實驗作鋪墊。但課堂實驗畢竟時間有限,做的次數(shù)不可能太多,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實驗機會,開展第二課堂實驗勢在必行。第二課堂實驗是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而開設的,它主要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進行,可以以興趣小組的形式進行,也可以獨立完成,但老師一定要注意對實驗的科學性、安全性、可行性、簡約性的要求進行有效指導,對于有危險性的實驗不要隨意進行。
2. 內容安排 內容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在實驗方案設計上要注意考慮以下幾點;
(1) 科學性 一般實驗內容應與學生學過的知識緊密相聯(lián),是課本知識的延伸,學生可以用所學知識去指導實驗。如學習了酸堿鹽指示劑后,可引導學生用胡蘿卜、牽牛花、月季、玫瑰花、大紅等汁液制成天然酸堿鹽指示劑。
(2) 趣味性 教師布置的實驗必須是學生感興趣的、與其生活息息相關的實驗,有興趣才有動力。如學生學習了pH值,可以組織學生去測自己的尿液、唾液、周圍土壤以及雨水的pH值。觀察蠟燭燃燒時,對于蠟燭熄滅后出現(xiàn)的一縷白煙,學生很好奇,抓住學生的好奇心,這時可布置學生自己設計探究實驗,去探究白煙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質?讓他們從實驗中去感悟,去體會成功的喜悅。
(3) 安全性 實驗操作要安全可靠,要環(huán)保,對于有危險性和污染大的實驗盡量不做。
(4) 可行性 原料要常見、易得、廉價,不要動不動選黃金、白銀做原料哦。
(5) 簡約性 操作要簡便易行,反應條件要容易達到,注意優(yōu)化實驗,實驗的優(yōu)化過程特別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3. 形式安排 形式安排可以靈活多樣,可以實驗制作、魔術等形式,也可以安排游戲或搶答方式進行,人數(shù)安排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三五人或更多人一組共同完成。總之,不拘一格,快樂進行即可。
4. 歸納總結 各小組把本組實驗設計及實驗過程在班級進行展示。同時不同小組之間進行對比點評,找出各自的優(yōu)缺點,接著教師進行補充點評,最后師生共同歸納出最理想的實驗方案,歸納總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嚴謹?shù)目茖W作風、辯證的科學方法。
二、 課堂轉型需要教師進行教材內容安排的轉型
教材編寫者面對的是廣大城鄉(xiāng)學生,對內容的前后安排有他獨到的見解。教師是課程的實施者、執(zhí)行者,也是課程的開發(fā)者和研究者,針對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應具備靈活處理教材的能力。我們鄉(xiāng)村教師面對的是鄉(xiāng)村學生,這就需要鄉(xiāng)村教師針對鄉(xiāng)村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學的安排進行適當?shù)撵`活處理。鄉(xiāng)村學生家長監(jiān)督較少,學生鞏固練習做得不多,基礎不夠扎實,自然影響接受能力。如教什么與學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一定要非常明確,特別是對于教材中幾大難點并列出現(xiàn)時,教師一定要注意分解轉型,也就是要把一部分教學難點按照老師自己的安排提前或滯后進行分批教學,逐一突破。而不是按書本安排順序同時灌輸幾大難點,這樣不僅教師教起來簡單,學生接受起來也比較容易,教和學都變得愉快而舒心,何樂而不為。由此,根據(jù)實際情況對教材安排進行合理的分解轉型確實很有必要,能很好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解決學生的許多困惑,也能讓學生感受到學好化學不是一件太難的事,從而增強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endprint
三、 課堂轉型既要注重形式更要注重內容,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教學改革進行了二十多年,課堂形式的改革也進行得如火如荼,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課堂形式,常見的如多媒體教學、分組討論、知識搶答、競猜謎語等等,誰也不能否認課堂形式改革確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加了知識的趣味性,但是一切的形式都是為內容服務的,形式再好教學內容如果落實不到位,那只能是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
聽過一位教師的公開課就是采取分組討論的形式,不知出于何種考慮,這位教師安排八人一組圍桌而坐,結果每組都有兩位同學是屁股向著講臺,他們不能夠看到黑板,也看不到講臺上的老師在干什么,只能像盲人一樣用耳朵“認真聽課”了。小組討論這種課堂形式本身很好,但安排座位時如果不注意細節(jié),勢必影響學生上課。
在觀摩一位教師《燃燒與滅火》這堂課,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花大量時間給學生看了不少有關燃燒的圖片,有燃燒造福人類,也有燃燒運用不當危害人類的。學生看的熱火朝天,課堂氛圍也很好,但對重點內容——燃燒概念即什么是燃燒教師卻只字未提,更沒有組織學生進行歸納總結,燃燒概念的教學任務根本沒完成。大家都知道散文講究形散而神不散,課堂教學何嘗不是如此,多媒體教學對知識的呈現(xiàn)很直觀,形式很好,但再精彩的形式也得為內容服務,這位教師在學生看完圖片以后,如果能組織學生進行分析、歸納、總結,由學生得出結論——什么是燃燒,那結果將大相徑庭,既做到課堂形式的豐富多彩,活躍了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總結和歸納能力,那他的多媒體教學運用就真是恰如其分、錦上添花,達到讓好的形式為重要的內容服務的目的,也讓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培養(yǎng)了能力,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總而言之,化學教學是一門科學與藝術結合的教學,化學課堂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堂,化學課堂能否生機盎然是教師能力與責任的體現(xiàn)。開展豐富多彩的實驗教學,對于化學課程目標的全面落實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僅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設計能力、思維能力,也提升了他們的歸納、總結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他們適應將來的社會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教師對教材內容安排做必要的轉型則可以幫助學生順利的突破難點,掌握重點,多種多樣的課堂形式與內容完美的結合既能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發(fā)揮學生最大的潛能。所以在現(xiàn)行教育大氣候下,如何引導我們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我們的化學課堂效率,對化學課堂進行教學轉型,使學生學習更加有趣,能力得到提升,是我們化學教師需要不斷探索前進的航向。
參考文獻:
[1]葉瀾新基礎教育發(fā)展性研究報告集[C]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4版.
[2]錢貴晴著綜合活動實踐課程與教學論 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3]南平市中學化學教學2014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