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麗
摘 要:音樂課是一門審美教育,教師提升音樂課堂教學整體質量,優化音樂教學方法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幼兒園的學生從更深層次上理解美、把握美,而且還能促使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筆者從自身教學實踐出發,站在幼兒園學生的立場上從課前準備、課堂教學、課后跟蹤三個環節分析了提升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音樂;課前準備;課堂教學;課后跟蹤
在新課改背景下,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教學質量顯得尤為重要。美國著名的音樂學家雷默教授曾經說過:“我們有多少方法能讓孩子體驗音樂,我們就用多少方法。”幼兒的自我控制水平不高,注意力也不集中,在幼兒園的音樂課中,教師更要根據幼兒的接受能力,靈活采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幼兒對音樂的興趣,使他們從肯學至想學到樂學音樂。課堂高效率主要是指教師應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知識的無限性,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最大程度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并讓學生在此過程中享受到學習的快樂。那么應如何做到這一點呢?筆者對此進行了簡要探索。
一、 課前準備,用心導入
(一) 音樂教師要做好充足準備
幼兒園音樂教師首先需要深入教材,認真學習研究所需要研究的課程,并了解學生的薄弱之處。教師要擺脫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手段,不能只是單一的將課本上的知識簡單的復述一遍,或者只是利用PPT講解知識。這種單一的帶有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是落后的,失敗的。教師要了解新時期教學的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挖掘學生的興趣點,最終獲得教學的成功。于是幼兒園的音樂教師可以將幼兒熟悉的生活、喜歡的故事、能夠理解的形象編入世界名曲中,用最有趣的方式引導他們欣賞,然后讓幼兒加上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假想一個情景,扮演一個自己喜愛的形象,最后進行展示,在這個過程中,幼兒自主、自由、開心的為自己安排活動,成為活動的主人,借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教學。
(二) 教師要喚起學生對音樂的熱愛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是傳授者與引導者。因此,教師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讓學生更好地主動預習、學習知識。學生作為青少年,有不可預知性,但是教師仍可以從中找到所有學生的共同點:喜歡新奇的事物;樂于表現自我;喜歡冒險;不喜歡刻板、單一的生活。而教師則需要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根據他們的身心特征進行有效的引導。其實,教師還應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以學定教,根據教材和課程的內容,為學生創設輕松、有效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充分的表現自我。
音樂具有感染力,教師應喚起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利用音樂舒緩學生的緊張神經。教師有選擇的導入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流行音樂。例如:在進行節奏樂《郵遞馬車》這一課程時,幼兒將自己的身體作為一種“樂器”,通過拍手、拍腿、拍臉、拍肩等簡單的動作,自由、歡快的表現出他們所聽到的音樂,每個人都對自己所聽到的音樂有著不同的理解,于是就用自己喜歡的動作表現出來,用這些學生比較喜愛的流行音樂陶冶學生的情操、純凈學生的心靈。
二、 課上教學,巧妙布局
(一) 音樂應與舞蹈結合
筆者在課上教學讓學生欣賞一些民族音樂時,會用舞蹈動作加強其音樂特性,借舞抒情,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筆者認為,在音樂課教學中,教師可以讓音樂與舞蹈相結合,讓學生既感受聽覺上的美,又領略視覺上的美。《小鳥店》,在進行這一內容前,教師講述了一個簡單有趣的小故事:在一片美麗的森林里,住著許多的小鳥,它們每天唱歌跳舞很開心的生活。這一天,從城里來了一只貓咪……有趣的故事一下就讓孩子產生了強烈的表演欲望。小鳥和小貓都是幼兒熟悉和喜愛的動物形象,欣賞音樂后,幼兒發揮自己驚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創編出了許多有趣、新奇的舞蹈動作,每個人都自成一派,各有不同,他們充分感受到了音樂、舞蹈的樂趣,并教給學生一些簡單的舞步。這樣,整個音樂課堂就會活躍起來,學生邊唱邊跳,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氛圍,又為音樂課堂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二) 音樂教學應聯系生活
現階段,音樂教材中大多是一些經典老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背離,學生的興趣不高,也不會認真學習這些內容,更不用說體驗其中的意境。所以,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就必須活用教材,選取容易被學生理解,容易與學生生活實際產生共鳴的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內容,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歌曲《我愛我的幼兒園》時,這首歌曲就能夠與他們的認知條件相符,節奏也比較簡單,能朗朗上口。幼兒之所以喜歡這首歌,還因為這首歌與他們平時的生活有關,容易理解,有親切感;在教學《手拉手》時,教師可以與2008年奧運會相聯系,先讓學生領略歷屆奧運會優秀的音樂作品。這樣,不但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還會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一舉兩得。也可以換一種略深層次的說法就是,兒童先是對音樂高度集中,然后會自覺從另一個角度在腦海里形成對一些事物和現象的理解,加以創造性的想象,通過這樣的途徑來發展自己的精神力量,來認識周邊環境、人類與自然。音樂教育可以涵養人的性情,提高幼兒的審美素質和欣賞能力,促進幼兒智力、身體、情感、認知、社會性等多方面的發展。盡管音樂教育甚為重要,但我們都需要采用正確的方式讓幼兒接受音樂教育。
(三) 接受學生的反饋意見
筆者提到了學生才是教學的主人。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悉心接受學生的反饋意見。對學生提出的想法和建議要有所思考。在教學過程中要本著一切以學生為主的原則,不能唱獨角戲。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更多的知識空間,為學生搭建良好的展現平臺,讓學生去思考和開拓。幼兒園音樂教師可以把豆子、樹葉、沙子分別放入小罐內,讓幼兒蓋上蓋子搖一搖,感受、聽辨幾種不同的音響效果。幼兒可以從聽辨兩種較容易分辨的開始練習,逐步增加難度,逐漸到會分辨多種不同的聲音。又如在演唱歌曲《大蘋果》時,一名幼兒說:“我家還有大香蕉呢!”我聽到了馬上就問:“那你能把大香蕉唱到歌曲里嗎?”他點點頭,試著唱了起來。我及時表揚了他,也激起了其他幼兒創編的興趣。在教師的鼓勵下,幼兒的創造潛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時,讓學生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評價,并虛心接受學生對教學方式的異議,并努力改正不足,爭取下次做好。這樣,才能真正構建高效課堂。endprint
三、 課后追蹤,拓展延伸
(一) 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
有的學生說音樂課又不是必修課,根本沒必要布置課后作業。其實不然,教師布置課后作業是與學生拉近關系,檢查學生學習進度的一種重要方式。在課下,教師必須要放下教師的架子,與學生成為朋友,深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了解學生的心聲。了解他們需要什么樣的知識,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布置合理的課后作業。讓幼兒欣賞《獅王進行曲》時,我給幼兒講了一個獅王的故事,幫助幼兒了解樂曲的大致含義,然后再請幼兒分辨樂曲中獅王出現、小動物迎接、獅王大吼這樣的音樂結構,不斷豐富幼兒的聽覺表象,而后,引導幼兒通過想象、聯想來創編相應的動作。由于幼兒有了一定的音樂經驗,在老師的啟發下,幼兒能輕松愉快地利用各種自創形體動作表現音樂的內容,更好地理解了作品的內涵。當然音樂作業需要以實踐為主,讓學生改編歌曲、創造自己的音樂。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發揮家長的作用,讓家長檢查學生的作業,并簽字。這樣,實行雙方監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效率和質量,間接提高教學質量。
(二) 對學生進行定期家訪
對學生進行家訪是教師課后拓展延伸的重要方式之一。音樂教師在課后的閑暇時間可以到學生的家中多走動走動,了解學生在課后的學習成果和復習成果以及對知識的吸收程度等。這樣,教師的作用將不僅局限在課堂上,而是延伸到學生的家庭中。當然,教師還應該在家訪的過程中充分了解家長對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態度,并了解一下家長對自己教學方式的看法與建議,努力與學生家長以及學生搞好關系。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在課后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克服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難與挫折,為學生解決“后顧之憂”,讓學生以最好的態度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總而言之,音樂教師應分析部分學生“喜歡音樂,卻不喜歡上音樂課”的原因,對癥下藥,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法,讓學生能將音樂課堂作為學習音樂知識的主陣地。筆者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出發,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制定了以上幾種教學策略,希望能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音樂教學進程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胡志華.淺談如何提高幼兒的音樂教學質量[J].新課程(教師版),2011,1.
[2]黃金.提高幼兒園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大眾文藝,2010,23.
[3]吳瓊茜.幼兒園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之微探[J].新課程·上旬,2013,10.
[4]高科名.幼兒園音樂教學模式的探討[J].電影評介,20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