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傳營
摘 要:現階段,我國教育事業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尤其是小學教育。數學作為小學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門重要學科,對于啟發學生的邏輯思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充分重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提升;從小學生方面來看,其思維趨于直觀性,而小學數學課程知識內容具有抽象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小學生在數學課程學習方面的難度,而通過生活情境教學方法的運用,可以將抽象的數學內容知識直觀化,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與理解數學知識內容。本文主要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的運用原則進行深入分析,探討生活情境運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主要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情境;運用
從生活中可以看清教育的本質,其本質主要是為了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具有好奇心強、自律性差等特點,而基于小學生的這些特點在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合理導入日常生活中的鏡頭,不僅可以增強教學的生動性、形象化,還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解決生活中出現的一些實際問題,因此應當充分重視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的合理運用。
一、 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的運用原則分析
(一) 符合學生年齡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思維接受能力與年齡,根據不同年級的小學生選取相應的教學方式。例如:一、二年級學生在事物判斷方面具有直觀性,數字的減少或者累加應當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符合學生的運算能力,對于稍微復雜的應用題目,大多數一、二年級學生是難以及時反應過來的;對于五、六年級的學生,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時應當將抽象算數概念融入教學內容中,對于簡單的計算應當要求學生快速解答,而對于比較復雜的應用題,可以通過聯系實物或者圖形等方式予以解答。
(二) 符合實際生活
從內容方面來看,小學數學的特點主要包括:①運算從簡單逐漸轉變為復雜。小學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由簡單加減法向乘除法遞進,高年級學生需要了解與掌握加減乘除混合運算方法。②小學數學應用題由直觀轉變為復雜。由簡單加減法能夠解決的數學應用題轉變為需要運用加減乘除法才能夠解決的數學應用題,題目內容趨于抽象化,解題步驟顯著增多。③學生的年齡與知識增長呈正比。一、二年級學生在判斷、反應等多個方面的能力有限,需要通過實體物品比劃,才可以了解與掌握題目的核心知識;五、六年級學生利用自身日常積累的經驗與想象力,就能夠判斷簡單事物。④不同階段反應的生活實際存在一定差異。低年級階段,教師經常使用鉛筆、蘋果以及小紅花等一系列物品作為教學工具,同時通過舉例方式說明數字的減少與累積;高年級階段,教師主要通過圖形方式指導與協助學生進行分析,表明隨著學生年齡的增大,其對于生活的感悟能力也隨之增強,可以通過圖形形式對諸多抽象事物予以表現。
(三) 教學重點把握
與傳統教學法相比較而言,生活情境教學法需要小學數學教師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主要在于教師在備課的時候需要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生活情境教學。一部分小學數學教師認為教學過程中并不需要運用生活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依然沿用傳統教學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育改革的發展,而為了適應現代化教學方式,小學數學教學應當根據大綱要求,分步驟、有重點以及系統性的掌握教學重點,使學生在情境教學過程中感受學習樂趣。
(四) 健康情境的營造
小學教育階段是小學生“三觀”形成的初級階段,學校、家庭以及社會氛圍對于學生的心理建設、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而學生的心理、思想對于其學習效率、質量有著直接影響,因此應當充分重視學生生活環境的改善,為其提供一個健康、和諧的生活環境,確保學生性格的良好塑造,進一步提升其認知能力。
二、 生活情境運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方法分析
(一) 重視生活情境的合理創設
小學數學與日常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對與教學內容相符的生活情境予以創設。例如:低年級階段,學生在加減計算方面主要使用的是掰手指頭方式,這種方式在10以內的加減計算上十分有效,但是在100以內的加減計算上卻無法使用。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針對這一問題,創設合理的生活情境,生活中有諸多事情均需要使用100以內加減法,如買東西的時候,交給商家100元,物品價錢為21元,需要找零79元,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多參與這樣的生活情境,在此基礎上對其運算能力予以提升。同時,家長也應當通過教材對生活情境予以創設,進一步激發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學習情趣。
(二) 重視實踐教學的合理開展
通過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能夠對日常生活中的諸多問題予以處理,如衣柜體積、油桶容量、地板面積等。生活情境教學法,實質上就是在數學課堂教學上運用生活情境,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與掌握數學教學內容,以此實現教學目的。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與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相關的實際案例,如圓柱體積是圓錐的3倍,當高與半徑一致時,在實踐中就容易對這個理論的正確性予以證實。事實證明,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指導學生將學習到的數學知識合理運用于生活中,才可以使學生更加牢固的掌握數學知識。
(三) 重視情境導入
情境導入,實質上就是為了對課堂趣味性予以提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增加一部分實物教學,即針對某一個教學問題,通過教學材料在教學中引入生活情境,使數學應用題更加直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一些難點、重點問題,合理開展情境導入,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課程知識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對其思維能力予以培養。
(四) 與生活實際相聯系
對于生活情境的創設,并不是隨意編造的,其與實際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有利于學生對日常問題、困難予以合理解決,而且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與成就感。從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本質上來看,主要是通過教師授課將數學知識內容逐層傳授給學生,以此提升學生的判斷能力、認知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就小學生而言,生活情境教學法不僅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還可以快速的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內容,在短時間內提升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
(五) 加大情境對話力度
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學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前15分鐘左右,15分鐘之后一些自律性比較差的學生極易在課堂上出現交頭接耳、走神等不良狀況,而這個時候導入生活情境,可以通過生活情境教學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防止學生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自律性差等因素造成走神。同時,生活情境教學法具備的有趣性、豐富性以及活潑性也使其備受小學生的青睞。
三、 結語
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對日常生活與數學知識內容之間的密切聯系予以充分感知,并對科學的生活情境予以合理創設,使學生在聯系實際生活的基礎上對數學知識予以學習,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內容,并將其合理運用于實際生活中。這樣不僅能夠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思考能力以及數學思維予以有效提升,還能夠培養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體效率與質量,確保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正常開展。
參考文獻:
[1]鄭麗娟.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12):169-170.
[2]黃贊平.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的開展分析[J].亞太教育,2016,(04):38.
[3]石靜.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的運用[J].才智,2016,(25):58.
[4]袁海翎.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現代交際,2016,(11):177-178.
[5]鄭瑤.生活情境教學法用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探究[J].亞太教育,2016,(31):18-19.
[6]潘洪榮.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8):101.
[7]李清水.淺析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5,(03):143,145.
[8]曾春華.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的運用分析[J].學周刊,2015,(27):150-151.
[9]魯喜田,趙淑艷.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5,(11):58.
[10]鄭麗娟.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31(12):169-170.
[11]廖賀軍.淺析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小作家選刊,2016,(27).
[12]周學道.淺析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6,(10):79.
[13]鄭艷霞.淺談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6,(04):87.
[14]高亞汗,阿木提.淺析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上,2016,23(02):110-112.
[15]王志清.淺析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6,(7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