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凌
摘 要: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要設計者和重要實施者,是新課程標準及要求的忠實踐行者和堅定執行者。只有構建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為順利完成教學目標任務打下堅實的保證。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必須樹立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觀念,準確定位自身角色,創新現有教學方式,精心組織課堂教學,實施有效教學策略,讓初中生“主體風采”得到生動展現,“技能情操”得到顯著提升。本文作者現從轉變教學角色角度,分別從三個不同的方面,對實施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作簡要闡述。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數學;教師角色;有效教學;思考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要設計者和重要實施者,是新課程標準及要求的忠實踐行者和堅定執行者。只有構建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為順利完成教學目標任務打下堅實的保證。鄭金洲博士在他撰寫的《教育絮語》中明確指出:這次的課程改革是以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為外在表現形態,以課堂教學改革為核心,以教師角色和師生關系的重構為手段,涵蓋學校生活各方面的一次整體性的變革。筆者以為,教師的角色必須轉變,才顯改革力度,才能加快前進腳步。在新課程中,教師教和學生學應該不斷溶化于師生互教互學之中,有機形成“學習共同體”,促進師生共同開發,豐富課程過程。教師必須樹立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觀念,適應引領新課程理念要求,及時更新已有教學觀念,圍繞課堂教學有效這一目標,準確定位自身角色,創新現有教學方式,實施有效教學策略,實現初中生學習群體在教師的科學、有序指導、引導下,更加深入、更加有序、更為有效的探知和解析問題,讓初中生“主體風采”得到生動展現,“技能情操”得到顯著提升。本人現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從轉變教學角色角度出發,分別從三個不同的方面,對實施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作一較為簡單的闡述。
一、 在“獨自講”向“合作探”轉變中有效教學
課堂是教師與學生進行深入交流、深刻碰撞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師與生之間、生與生之間有效互動的實踐進程。新課程標準倡導師與生之間的深入互動,鼓勵師與生之間進行熱烈的討論和深刻研析。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以教師的獨自講解取代學生的學習交流,應該充分利用數學課堂的雙邊特性、互動特點,組織初中生開展互動式、交談式、問答式的雙邊實踐活動,通過教師的有效有序引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推動學生的合作度,提高初中生互助合作的學習效果。如“多項式乘多項式”教學環節中,教師變以往教師“個人講”的教學模式,采用師生問答式的互動教學方式,組織和引導初中生開展互動交流的探析新知學習活動,其過程如下:
師:請同學們用投影儀給出的數據開展表示廚房的面積活動。
生:根據教師提供的數據,組建成學習小組進行深入的相互討論,合作交流活動,嘗試運用不同的組合方法,展示廚房的面積。
生:合作討論后指出,根據所提出的數據內容,能得出數種不同的完整的表示方式:整體表示一個長方形的面積;兩個長方形的面積之和;個別學生可能會答出三個長方形的面積之和;另有四個長方形的面積之和等。
師:能不能用不同的式子用來表示同一幾何圖形的面積呢?結論是不是應該相等?
生:相互進行討論,指出可以采用不同的式子,并且結論相等,即先用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乘另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
師:提問,如果這一公式中的字母取值為負數或一般的整式情況下,所得的結論是否還繼續成立?
生:組建起合作探析小組,在獨自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小組的討論活動,指出可以把公式看成一個整體,把多項式的乘法問題轉化為單項式乘多項式的問題去處理,兩次運用分配律,這樣得到的才是真正的多項式的乘法法則。
生:具體過程如下,師生一起口述,電腦演示。
師:師生共同概括:其中推導過程運用了換元法,轉化與化歸的數學思想方法,這樣得到的多項式乘法法則才是完美的,逐步培養學生數學說理的嚴謹性。
二、 在“講解者”向“引導者”轉變中有效教學
教育學認為,教師承擔著“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必須履行好引導、指點學生認知探究的重要職責。但筆者通過課堂觀摩發現,少數初中數學教師為追求課堂教學效率“最大化”,強化教師的講解活動,忽視教師的主導功效,導致初中生難以發揮主體能動作用,缺乏自主探析的有效時機,缺少深入探討的合作空間,導致初中生不能獲取真切、具體、深刻的學習經驗。因此,教師必須切實承擔其“引領員”的重任,改變傳統的教師直接講解、學生被動聽記的教學模式,將教師的主導功效通過教學引導和實時指點予以充分的體現和發揮,在具體教學進程中,初中數學教師要圍繞知識重點和學習難點,組織和引導初中生根據教師設置的問題或提出的學習任務,進行知識點探究和數學案例的解析等多樣親身實踐活動,這一活動的有效組織和實施,既能夠為學生主體提供自主探究的廣闊實踐舞臺和充分的有效時機,又為學生深入有序的探究分析問題,保證探究的方向正確性,提供了切實有效的探析過程指導點撥工作,從而保證了學生在教師科學指點下,有效達成探究活動的深入開展和數學學習技能素養的有效提升。
問題:已知有一個反比例函數,它的圖像經過一點P,其坐標為(2,-3)。(1)求這一函數的解析式;(2)如果現在將函數的點P沿x軸負方向平移3個單位,然后再沿y軸方向平移n(n>0)個單位,此時得到一個點P′,通過圖像可知,這個點P′恰好在這個函數的圖像上,試求出這一個n的值和點P沿y軸平移的方向。
學生研讀問題條件后,認為這個問題的題意:根據這一案例的題意以及解題的要求,可以知道在解析問題過程中需要借助于函數的待定系數法求反比例函數解析式、反比例函數圖像上點的坐標特征以及坐標與圖形的變化中的平移等相關知識點。
教師綜合學生對題意的分析結果,結合該問題的解題要求,向學生明確指出:解決這一類型問題時,一定要正確運用待定系數法求反比例函數解析式和反比例函數圖像上點的坐標特征以及坐標與圖形變化——平移等相關知識點內容。
學生結合教師的指點,結合解題的要求,探析得到解題思路為:第一小題,將點P的坐標代入反比例函數的一般形式即可確定其解析式;第二小題,應該首先確定平移后的橫坐標,然后代入確定的這一縱坐標中,從而進一步確定沿y軸平移的方向以及它的運動距離。
教師予以指點評判,組織初中生開展解題實踐活動,其過程略。
教師組織學生回顧解析過程,總結歸納該類型數學案例的一般探析策略:本題考查了待定系數法確定反比例函數的解析式及坐標的平移的知識,解題的關鍵是確定反比例函數的解析式。
三、 在“裁判員”向“運動員”轉變中有效教學
眾所周知,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進程中,需要根據教學目標以及教學要求,對初中生數學學習實踐活動表現及成效進行評價和分析,以便教師更好的組織教學指導,以利于學生更好的反思剖析,推動主體更好的改正完善,形成學教相長的教學預期。但筆者發現,很多情況下,教師以訓斥教訓的口吻指點學生的學習實踐,未能擺正自己的位置,正確的進行評講活動。新課程強調師生都應處于平等的地位,進行平等的對話,尊重保護學生主體的自尊性。這就要求,教師在具體運用教學評講這一手段時,要正確的看待學生學習情況的優點和缺陷,改變自己的評講口氣,切實從評判者的角色中轉變出來,轉化為評講的參與者和合作者,引導初中生與教師共同進行評判、分析活動,從而促使初中生對自己的學教活動進程進行反思和評價,深入分析其中的不足,提出改進方案,進而理論上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總之,在新課程標準下,初中數學教師處在教學改革的第一線,要時刻貫徹和落實好新課改提出的理念和要求,一定要轉變原有的角色定位,以全力實施新課標為己任,轉變自己的角色,將自身融入到課堂有效教學進程之中,科學組織,精心施教,推動課堂教學邁向更高的發展階段。
參考文獻:
[1]侯玉梅.新課程下班主任角色的轉變管見[A];廣西新時期班主任工作研討班論文集[C].2012年.
[2]董宇,冉君.英語自主學習中教師的角色定位[J].華章,2010年34期.
[3]王靜.信息化教育中教師角色及能力探析[J].高教論壇,2007年01期.
[4]黃靖.現代媒體在中專英語教學中運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A];2014年6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5]江園.論教師在學生成長中的角色擔當[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4年04期.
[6]梅潔.適應新課程改革,積極轉換教師角色[A];2013年11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