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昱旻

【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采用利多卡因與胺碘酮的治療效果。方法 9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8例。觀察組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療, 對照組患者采用利多卡因治療,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5.83%,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3.3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室性期前收縮次數為(217.63±59.48)次, 對照組為(381.62±64.38)次,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應當采用胺碘酮, 其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 安全性高, 可以推廣使用。
【關鍵詞】 胺碘酮;鹽酸利多卡因;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臨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3.065
患者引發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冠狀動脈急性缺血、缺氧, 主要表現癥狀為胸骨后持續性疼痛, 不能依靠硝酸脂類藥物緩解, 有時還會伴發室性心律失常等癥狀[1]。利多卡因和胺碘酮是臨床上治療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常用藥物, 但是以上兩種藥物在治療時均會出現不良反應。本文通過對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采用利多卡因與胺碘酮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 希望能夠為臨床用藥提供參考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6例,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48例。對照組中男31例, 女17例, 年齡最小35歲, 最大73歲, 平均年齡(51.9±4.7)歲;觀察組中男30例, 女18例, 年齡最小34歲, 最大72歲, 平均年齡(51.3±4.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1. 2. 1 對照組 患者采用利多卡因注射液(天津藥業集團新鄭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41023668)治療[2], 在開始階段, 靜脈推注40 mg/kg利多卡因注射液, 10 min后再給予患者注入0.5 mg/kg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 待患者室性期前收縮癥狀不明顯后, 連續24 h以靜脈滴注方式, 給患者以4 mg/min劑量注射利多卡因溶液。
1. 2. 2 觀察組 患者采用胺碘酮注射液(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 國藥準字J20070056)治療, 在開始階段, 靜脈推注3 mg/kg鹽酸胺碘酮溶液, 待患者室性期前收縮癥狀不明顯后, 以靜脈滴注方式給予1.0 mg/kg胺碘酮。需要注意的是, 患者在口服鹽酸胺碘酮片應當在注射鹽酸胺碘酮溶液的第1天, 服用劑量0.4 g/次。連續4周服用。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治療后采用動態心電圖儀進行24 h監測, 記錄室性期前收縮次數。根據《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評定療效, 顯效:患者經治療后, 室性期前收縮消失≥90%, 心率恢復正常, 無胸痛感;有效:患者經治療后, 室性期前收縮消失≥50%, 但<90%, 心率恢復正常, 無明顯胸痛感;無效:患者經治療后, 室性期前收縮消失<50%, 病情有所惡化。總有效率=(顯效+
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5.83%,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3.3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室性期前收縮次數比較 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室性期前收縮次數為(217.63±59.48)次, 對照組為(381.62±64.38)次,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心血管疾病中高發病率之一是急性心肌梗死, 具有較高的死亡率。急性心肌梗死很容易引發患者的其他并發癥, 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3-6]。心肌梗死患者在發病期間的主要表現為心肌缺氧和缺血, 這樣會導致患者出現心律失常等并發癥, 最常見的是死亡率極高的室性心律失常。
鹽酸利多卡因能夠有效抑制興奮的中樞神經, 在治療時不只作為麻醉劑使用, 更能用于治療心律失常等疾病, 以降低心肌的自律性, 能夠有效治療患者心律失常等病狀[4, 7]。但是根據近些年臨床治療效果來看, 利多卡因對于治療和改善患者的心律失常并沒有較為明顯的療效, 甚至有可能會引起患者血壓降低以及心動過緩等情況, 如果血藥濃度比較高, 有可能會減慢心房傳導速率, 以及降低心率輸出量, 主要用于猝死高風險患者, 相比胺碘酮具有較低的安全性。胺碘酮的主要成分是安律酮和乙胺碘呋酮, 治療心絞痛的臨床效果較好, 能夠選擇性擴張冠狀動脈的血流量, 減少心肌耗氧量, 降低心率, 減緩房室傳導速度, 它的效應與β受體阻滯劑相似, 能夠有效緩解和治療室性心動過速、預激綜合征等。在進行頑固性心動過速、房性心律失常、W-P-W綜合征的心動過速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且具有較低的臨床不良反應[8-10]。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5.83%,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3.3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室性期前收縮次數為(217.63±59.48)次, 對照組為(381.62±64.38)次,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鹽酸胺碘酮在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有著更好的臨床效果, 并且具有較短的恢復時間和胸痛反應, 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痛苦, 安全性高。但要注意的是, 在使用胺碘酮治療時, 要實時監測患者的血壓、心率等情況。
綜上所述, 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應當采用胺碘酮, 其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 安全性高, 可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趙安居. 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臨床分析.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6, 16(11):140.
[2] 馮秀麗. 胺碘酮治療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分析.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6, 26(15):69-70.
[3] 李剛. 急性心肌梗死伴發心律失常的臨床療效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7, 4(22):132-133.
[4] 于建華. 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觀察.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 14(28):2696.
[5] 王現召. 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的臨床效果分析. 河南醫學研究, 2016, 4(16):691-692.
[6] 李巧春, 李巧華, 肖景剛. 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臨床分析. 當代醫學, 2012, 18(24):136-137.
[7] 劉偉光. 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中的臨床應用分析. 中外醫學研究, 2011, 9(27):51.
[8] 何就明. 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觀察. 浙江臨床醫學, 2013, 9(2):177-179.
[9] 蔡清亮. 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療效觀察. 河南醫學研究, 2015(1):112.
[10] 吳建英. 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臨床療效分析. 中外醫療, 2013, 32(32):115-116.
[收稿日期:2017-07-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