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沖
摘 要: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好的閱讀教學不僅有利于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而且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素養,對其今后的語文學習產生深刻的影響。本文從語文閱讀教學的地位出發,著重分析了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并對如何有效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途徑展開了探索。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途徑
一、 語文閱讀教學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開展語文閱讀教學,首先應當將識字、寫字、閱讀和寫作納入其中,在此基礎上,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這些都受到漢語言文學特點的影響,所以,如何提高學生閱讀的整體性和培養良好的閱讀語感是語文閱讀教學中最重要、最困難的部分。傳統的語文閱讀,都著重對于文章部分的分析,在某種程度上忽視了對于文章整體的分析。
正確的語文閱讀教學,應該是在對文章整體分析的基礎上,學習相關的閱讀理論和認知規律,從而使得學生對于語文閱讀有一個全新的認識。這既是強化學生閱讀主體地位的重要途徑,也是提升學生閱讀思維、閱讀創新能力的重要方法。
實踐證明,正是強化初中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于文章整體性的把握,才能讓學生對于語文閱讀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才能熟練掌握語文閱讀知識和方法,加強對文字的閱讀、理解及運用能力,更是學生提高語文閱讀創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此基礎之上,學生應端正語文學習態度、提升語文學習效率,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二、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首先,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方針是制約語文閱讀教學的兩大方面。簡言之,教師是否意識到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是正確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初中語文教學正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關鍵時期,在初中階段,學生有了一定的語言文字積累,能夠有效開展相關的語文閱讀教學;同時,初中也正是開展語文基礎閱讀的關鍵時期,是其進入高中閱讀教學的重要跳板。
就目前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來看,大多數初中語文教師并沒有意識到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他們看來,語文閱讀教學存在著投入時間長、耗費精力大、見效周期長等弊端,誤認為開展語文閱讀教學對于學生的語文成績、學習素養的提升并無太多的聯系,無益于教學質量的提升。
其次,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著嚴重的“八股式教學”。許多語文老師已經養成了教學式慣性思維,認為語文教學即“教”與“學”。于是許多老師便將相關的課程任務學習一篇分析一篇,以考試重點為出發點,分析重難點字詞句,總結出“模板式”思考方式,而忽視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性地位。使得初中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到枯燥乏味, 缺乏語文學習的樂趣,進而喪失語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這是相當致命的。長此以往,學生便會在語文學習中養成依賴思想,將語文閱讀學習當作是一種“機器式”地閱讀訓練,喪失思考主動性、個性及創造性。更重要的是,語文閱讀是學生審美情趣養成的重要途徑,洋溢人文意趣的閱讀從學生的精神享受變成了一種固化模板式的訓練,其中的損失,對于老師、學生、整個語文教學,都是不可估量的。
再次,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還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素養及其自覺閱讀的習慣,加之沒有良好的引導,初中生的語文閱讀幾乎僅限于課本。尤其是農村中學的學生,由于缺少課外閱讀資源,初中畢業時,完全讀過四大名著的人都是少之又少,更別提外國名著了。而擁有閱讀課外書籍的初中生,由于自身閱讀主動性、自覺性沒有養成,也很少能夠主動去閱讀書籍。同時,初中學生的學習壓力大,學校的教育理念出現了重視其他學科而忽視語文教學的“畸形”發展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
凡此種種,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
三、 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途徑的分析
在明確語文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的基礎上,我們應當將讓學生通過課堂閱讀教學獲得發展作為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目標。在方法和過程中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和接受能力,在此基礎之上,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正是語文教學的內涵所在。而語文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中流砥柱,學校及其老師都必須重視起來。接下來,筆者就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提出相應的有效對策。
首先,以課本為基礎,在吃透課本的基礎上加以拓展和延伸。毋庸置疑,課本仍然是初中生閱讀的“母體”,是他們接觸閱讀的開端。所以對于課本的有效閱讀顯得尤為重要。不同的是,老師要改掉以往對教材解讀“大包大辦”的教學方式,轉而以啟發性、誘導性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思辨能力和探究能力,這也是學生養成探索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開始。在此基礎上,學生不僅能夠很好地掌握課本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其閱讀思維能力與四維空間得到有效地拓展,大大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和語文學習的主動性。
其次,誦讀與閱讀并重,培養多種形式的閱讀方式。誦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也無法忽視的關鍵一環,誦讀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文本有更好、更深地理解,更有利于啟發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入地思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思考的能力,是學生良好閱讀習慣和閱讀思維養成的重要途徑。朗朗上口、有節奏地誦讀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地發掘閱讀中的疑惑,從而進行相應的思考;同時,在誦讀中,學生對于語音、詞匯、語法規則會有更深地理解,達到基礎性學習的效果。同時,誦讀的過程,也是學生閱讀情趣與閱讀習慣的養成,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文本進行整體性把握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誦讀與閱讀并重,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一環,對其今后的語文學習和文字閱讀寫作能夠產生深遠的影響。
再次,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重視語文閱讀教學,發揮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主體性地位。讓學生重視語文閱讀教學的前提,是老師能夠將語文閱讀教學放在一個不可忽視的位置上,這是前提也是關鍵。因為對于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強,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老師的引導和知識灌輸,在這個背景下,教師的教學理念就顯得尤為重要。老師首先將語文閱讀教學重視起來,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閱讀的學習過程中來,從而啟發思考,提升能力。當然,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本身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老師必須從基礎理論知識入手,讓學生掌握基礎性的語文閱讀技巧,從而提升學生語文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最后,整合語文教學資源,拓展學生的閱讀面的廣度和深度。學校和老師要給學生教授相關課本知識外,還需要提供相應的課外閱讀資料。羅列課外閱讀書目,讓有條件的學生能夠進行自主閱讀。語文綜合學習與傳統學習不同,要讓學生提升語文學習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語文閱讀素養。同時,密切聯系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結語
語文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好的閱讀教學不僅有利于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而且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素養,對其今后的語文學習產生深刻的影響。
筆者在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對多年從事語文教學工作的資深教師進行了訪談,再從語文閱讀教學的地位出發,著重分析了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并對如何有效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途徑展開了探索。
參考文獻:
[1]張艷芬.淺談語文作業的設計策略[J].閱讀與鑒賞(下旬),2010(08).
[2]桑哲.解決文本解讀問題 提高語文教學效率——訪福建師范大學賴瑞云教授[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9(07).
[3]劉桂秋.有效教學概念新探——綜合有效教學觀之下的有效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08(09).
[4]王敏勤.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與價值取向[J].天津教育,2006(11)
[5]陳曉端,Stephen Keith. 當代西方有效教學研究的系統考察與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05(08).
[6]徐龍年.論葉圣陶的語文教育整體改革觀[J].教育探索,2003(06).
[7]劉立明.再論國外有效教學研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3(05)
[8]張璐.再議有效教學[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03).
[9]姚利民.大學有效教學特征之研究[J].現代大學教育,2001(06).
[10]崔允.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