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振芹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做好課前準備,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水平,制定有效的課堂教學目標,親近學生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并善于合理地利用課堂提問藝術,促進學生積極自主的探索學習,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還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打造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
關鍵詞:師生關系;層次性;信息技術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時刻關注自己的教學行為,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及時轉變教學思想,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成果,對于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地解決,盡可能的通過不同的途徑創設高效課堂,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中,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共同完成教學目標,不斷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打造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本文就針對如何構建高效小學語文課堂提出一些有效的途徑。
一、 充分做好課前準備
教師在展開語文教學活動之前,要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案,是進行高效課堂教學活動的前提,精心地設計教學內容,打造趣味性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教師要制定課堂教學目標,引領課堂教學活動的方向,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做到準確性強,既要注重學生學習掌握語文知識的目的,又要注重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習的創新發散思維能力,最終完成教學任務。
二、 注重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
小學語文課堂活動過程中,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為打造高效課堂建立牢固的基礎。師生之間要互相尊重、互相親近、互相合作、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只有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下創建的課堂氣氛,才能使學生輕松積極、熱情開朗地融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們的想象力,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能力,讓他們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語文的學習中。教師平日里要和學生們多溝通、多親近,樹立平易近人的形象,建立新型的師生之間平等交流的平臺,尊重每位學生的人格,維護學生們的自尊心,多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時間和空間,積極鼓勵學生們發表自己的觀點,接受并鼓勵學生們開放性的想法。特別是當學生與老師有不同意見的時候,要鼓勵學生不盲從課本,不迷信權威,要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給學生們創建一種輕松、寬松的課堂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們的好奇心,培養他們高漲的學習熱情,從而能夠激發學生們的創造性思維,提高他們的智力發展,讓語文課堂呈現無限生機與活力。要讓語文課堂成為師生情感交流、知識傳遞的場所,在情感交流中輕松地接受知識,讓知識的掌握能力在師生的情感交流之中自然而然地產生、提高。如果沒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課堂中也沒有情感交流,就喪失了傳授知識、掌握知識的橋梁,無法培養學生真正的語文學習能力。
三、 講究課堂提問方式方法
在課堂中,提問是不可避免的,教師的提問都是圍繞著教材內容展開的,為了能夠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之前,要精心地設計教學提問。在設計問題之前,教師要全面地掌握學生們的情況,對學生們的知識掌握程度要有一定的認識,這樣才能在課堂中有針對性的設計提問。在分析學生們的情況時,要認清學生們之間的差距,講究提問的方式、技巧,促使每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提問中,推動課堂有效地發展,幫助學生們能夠更好地掌握知識。教師在進行提問時,應該明確所提的問題一方面是要鞏固學生們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是要提高學生們的創新思維能力。所以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啟發學生們的思維,讓學生們在思考中學習、進步,不斷地拓寬學生們的思維空間。
教師所提的問題,要具有藝術性,問題的提出要有一定的藝術性,層層遞進,引導學生們漸漸深入,并不斷地進行自主的探究,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設計的問題,不能太簡單沒有深度,學生們不經思索就能脫口而出,這不能提高學生的智能,更不能激發學生們學習語文的興趣;設計的問題不能太難,學生經過思考仍是無法回答,這會打擊學生們的自尊心,令學生放棄問題,放棄思考。只有設計適當的問題,教師才能達到通過提問所想要的課堂效果,學生們也能從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找到自信,體驗成功的喜悅。并且,對于學習情況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們來說,在教師提的問題中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問題,促進全員參與,促進學生們的共同進步。教師問題的設計還應該具有趣味性,尤其是針對小學生們的心理特點,小學生們好奇心強,只有有趣新穎的問題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才會令他們積極地參與到問題中來,積極地思考、回答,共同完成課堂教學任務。課堂中的問題不是單純的考驗學生們的記憶力,而是通過提問激發學生們的興趣,啟發學生們的思維,培養學生們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們在問題中得到鍛煉。當學生們在回答問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回答,只有這樣在真正理解知識的前提下經過思考才能表達,并最終培養學生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問題時,要善于思考,將激發學生們的思維能力作為出發點。
四、 合理借助信息技術工具
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要學會合理地使用信息技術工具,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學習《狼牙山五壯士》這一課時,教師通過音頻朗讀進行教學,并伴有音樂。當五位壯士縱身跳崖時,配上堅定壯觀的音樂,使學生們能夠親身感受當時的情景,體會堅強不屈的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的氣勢。整個學習過程學生們的注意力都比較集中,在學生聽完錄音后,對課文有了大致的了解,再安排學生進行復述,學生們也都能比較不錯地完成,學生在這種環境中學習,提高了注意力,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發展了發散思維,培養了言語表達能力,提高了語文的整體學習能力,打造了高效的學習氛圍。
綜上所述,教師以往是學生學習的傳授者,在新課標下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由傳授者轉變為知識、精神學習的引導者,不斷地完善自己。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共同參與到課堂中,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的,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饒滿萍.小學語文課堂提問設計的規則[J].教學與管理,2012,(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