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代周文矩的作品《重屏會棋圖》描繪中主李璟與兄弟下棋的場景,該作品對于研究當時的社會歷史、生活等具有重要的價值。其重屏式布局方式對于空間的伸展,尤其對中國繪畫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文中首先對該作品的背景以及流傳進行簡單的介紹;然后對歷代的研究進行梳理;最后,在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展望。
關鍵詞:《重屏會棋圖》;研究簡史;展望
一、《重屏會棋圖》概述
《重屏會棋圖》系五代南唐畫家周文矩作,絹本、設色,縱40.3、橫70.5厘米,現藏于故宮博物院。畫面分為三重空間,前景描繪了南唐中主李璟和他的弟兄景遂、景達、景逷下棋觀弈的宮廷生活場景。屏風構成畫面的第二層空間,屏風內容是根據白居易的《偶眠》詩意所畫。在這其間又有一扇山水小屏風,因為在屏風中又畫屏風,故稱為“重屏圖”。該畫既是一幅反映宮廷內生活紀實性畫卷,又是一副精美的人物肖像畫。與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以及董元《溪岸圖》等是南唐人物畫的代表。其特點在于這類畫直面當時的政治現實,深入刻畫人物精神。這對于研究五代的繪畫藝術、歷史、社會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流傳上,最早見于《宣和畫譜》著錄僅記圖名。以后以《重屏圖》《重屏會棋圖》《李后主重屏圖》《觀弈圖》等名稱,續見于明代都穆《寓意編》、張丑《清河書畫舫》、清代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無名氏《裝余偶記》、安岐《墨緣匯觀》、胡敬《西清札記》、清宮《石渠寶笈三編》、顧復《平生壯觀》、吳榮光《辛丑銷夏記》、吳修《青霞館論畫絕句》、陸心源《穰梨館過眼續錄》等著錄,諸書對尺幅、題識、鑒藏印記、流傳情況等記載,都不盡相同,可知歷代有數本流傳。
二、《重屏會棋圖》研究簡史
(一)第一階段:清以前
關于《重屏會棋圖》的研究最早見于北宋《王文公集》(卷五十)中王安石的《江鄰幾邀觀三館書畫》一詩,該詩指出《重屏會棋圖》中所畫頭戴高帽者為南唐中宗李璟。北宋時期梅堯臣就《重屏會棋圖》曾作一詩:“畫中見畫三重鋪,此幅巧甚意思殊。”“三重鋪”即畫中兩處屏風在縱深上將畫面分為前后三層空間。南宋初,王明清在《揮座三錄》中記載了他以家藏李璟肖像畫與此圖進行考辯的過程。元代袁桷在《清容居士集》中主要考證的是會棋者的性質。這與同時代的陸友仁《研北雜志》中一樣,都是對人物性質的考證,都證明會期者為李璟四兄弟,畫面屏風中所畫內容為白居易的《偶眠》詩意。清代吳榮光《辛丑銷夏記》中確立了畫中主要人物的身份,其所錄莊虎孫的跋語:“圖中一人南面挾冊正坐者,即南唐李中主像;一人并榻坐稍偏左向者,太北晉王景遂;二人別榻隅坐對弈者,齊王景達、江王景逷。”
(二)第二階段:近現代以來
現代對于《重屏會棋圖》的研究主要從繪畫藝術、歷史以及古代家具三個方面進行研究。內容介紹上主要有《宣和畫譜》(卷七·人物),傅抱石《中國古代繪畫史綱》,湯堂的《畫鑒》,《中國古代繪畫簡介》(十·五代十國士人畫)等繪畫藝術專著。在《中國繪畫經典》(五代卷)一書中,對畫卷的基本信息、畫面內容進行了簡單的介紹與分析,最后猜測了該畫選題所暗含的意義為隱士。根據年代、屏上所繪內容以及人物圖像的性質等方面,徐邦達的《中國繪畫史圖錄》(上)、《古書畫偽訛考辨》(上冊)中認為年代為宋摹本,這一觀點也廣為接受。余暉在《故宮講壇:《重屏會棋圖》背后的那些事》中從作品背后的兩枚假的印章等分析為宋摹本,甚至對該作品為什么為宋摹本從當時特殊的社會背景方面作了分析。但丁羲元《周文矩真跡<重屏會棋圖>考》一文中認為屏上所畫為周文矩的真跡。還有以屏風為對象所展開的相關研究如:虞英的《“屏”與“鏡”——中西傳統繪畫畫中“像”與畫中“人”的關系研究》一文中認為屏風不僅能凸顯畫中人的主體地位,建構畫中人的文人身份,形塑畫中人的個性身份及品格,還能如一扇窗戶或一個取景框,為我們開啟畫中人的另一重身份、另一面形象。巫鴻的《重屏——中國繪畫中的媒介與再現》一文中在第二章中將《重屏會棋圖》中的性別和空間問題作為焦點,通過探尋仕女屏風的歷史與這種屏風類型相聯系的幻的概念,以及繪畫中性別空間的并置,以試圖解釋中國繪畫中隱藏在整個女性人物畫史之中關于空間與凝視的社會結構。在藝術探析方面,主要從藝術特色、空間布局、圖像內容等幾個方面,主要有王元芳的《<重屏會棋圖>藝術探析》對創作以及歷史背景、藝術特色、人物表現技法以及藝術價值地位與影響影響進行介紹和總結。李蓓蕾的《<重屏會期圖>的圖像空間——一個可比較的案例》將中西方繪畫中的空間結構原理進行對比分析,揭示了中西文化特質與解決空間結構的方法不同。張曉晶《以圖像學研究方法分析<重屏會棋圖>》以圖像學方法揭示作品對于研究當時社會歷史、家具、藝術價值。李玉芹《周文矩<重屏會棋圖>圖示與內涵闡釋》從作品的形式、主題以及象征意義三個層次對其進行較為全面的闡釋。單國強《周文矩<重屏會棋圖>卷》對畫面中主要人物,特別是李璟的身份進行了論述,對藝術特色以及圖后的題跋、流傳等進行介紹。陳倩的《試析南唐周文矩的畫中畫<重屏會棋圖>》分析其藝術思想、表達技巧、繪畫技法等方面,對南唐時期的歷史風俗,政治背景進行了粗略地研究。高婧的《白居易與<重屏會棋圖>》從藝術表達上進行了分析。此外還有張晨、謝小英的《周文矩<重屏會棋圖>賞析》對社會背景以及作者的介紹,并對畫面作了賞析。唐克揚的《在屏中的空間里》論證“元繪畫”所暗示的在確鑿的摹寫與虛幻的造境間不斷往復的可能性。
三、研究與展望
綜上所述,對于《重屏會棋圖》歷來皆有記載與研究。所涉及到的內容及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對于作品的年代、作者進行了相關的考釋;2.對作品本身的藝術特色、技法等的分析為研究古代繪畫的發展,周文矩本人的藝術風格提供了參考;3.以作品為出發點所拓展開來的包括屏風、人物以及相關的社會歷史、人物背景的分析與整理。可以說,對于《重屏會棋圖》的研究拓展到各方面而且均有所創獲,但也應該關注到所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比如:作品的年代系宋摹本還是周文矩真跡。屏風上所繪內容是否依據白居易的《偶眠》一詩所繪仍存爭議,《偶眠》所題年代與畫作所傳達的年代存在差異,反映出范圍與畫面人物的身份甚至是整個畫面陳設中所傳達的皇室的身份不符,還是屏風上就是白居易的詩意畫,不止是畫面內容與詩意相同,畫所表達的意境也與畫面整體、人物性格等相符。另外,也應該要考慮到作品背后想要傳達的信息、指示、警戒、情感的抒發等,對畫面進行分析時應該多方面的拓展開來。當然,由該作品所拓展開的相關研究也非常的多,而且多為畫面內容方面,包括屏風、家具、人物等,但畫面中的其它信息也可以進行進一步分析,或作為相關研究的參考,如人物后面的投壺、右下角侍女的著裝風格等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最后,應對于畫面藝術特色與表現手法等作進一步的研究而不是簡單的分析與梳理。
作者簡介:石美華(1991-),女,苗族,重慶人,陜西師范大學2016級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物鑒定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