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欣+李夢佳
摘要:從生態理念的角度,對食品包裝生態設計的價值意義進行探討,提出了如何將生態理念充分合理地運用到食品包裝設計上來,以推動食品包裝設計行業立足于民族文化,并向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均衡發展的方向邁進。
關鍵詞: 生態理念;生態設計;食品包裝設計;生態包裝;環保
科學技術革命,雖然給社會生產力帶來了迅猛的發展,但是也對人類的生存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據統計資料顯示,包裝帶來的環境污染已經處于污染排名的第四位。因此,包裝的生態轉行勢在必行,這就客觀要求包裝設計著眼于人與自然的生態平衡關系,按照環境友好和生態循環的方向發展,還地球一個綠色空間。
一、生態理念簡述
生態理念是指人類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以及其他生物的和諧共處,即“人—社會—自然”的復合有機整體觀念。在現代過度包裝的背景下,生態理念強調食品包裝設計、生產、流通以及代謝的整個生命周期對環境友好的前提下,也要考慮對人類食用、使用和精神心理的作用,其核心在于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二者之間的協調與平衡。
作為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生態學時代”的產物,歷經近幾十年的發展,“生態理念”已不僅僅是一句時髦口號,在包裝設計領域已成為一種新的設計思想與方法,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重視和認可。
二、生態理念在食品包裝設計中的價值意義
生態理念的普及為世界環境保護和文化傳承帶來了巨大的現實意義,這種理念影響下的食品包裝一般都具有地域性、民俗性、原生性以及拙樸性等特性,同時還利于生態平衡、資源節約、回收利用、美觀裝飾。對于生態理念在包裝設計中的價值體現我們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因地制宜,維護生態平衡
生態理念下的食品包裝設計的實質是使包裝取自自然,歸于自然,并且在本質上更加接近自然,整個生產和處理過程都無毒、無味、無噪聲、無污染。包裝使用后,便于回收實現再利用;即使不回收,也可以在光合作用或土壤及水中微生物作用下,于大自然中自行分解和還原,最終以無毒形式重新進入生態環境中,養田沃土,進行資源的循環再生,有利于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二)取自天然,利于人類健康
天然物品作為包裝天生就可以保存食物、易于攜帶,淳樸、新鮮,具有可信任的魅力。這些原生態材料生長在大自然中,吸天地、萬物之精華,常年與自然環境進行酣暢的質、能、信息的交換,必將賦予食物更美的色香味和營養保鮮成分。例如端午節的粽子,一般選用自然的箬葉竹葉折成形狀,最后用龍須草捆扎。選用自然界的葉片可使糯米散發出植物的清香味道,可加熱可冷凍,無毒無害,利于人類健康。
(三)自然古樸,富于文化象征
生態包裝的運用手法是我國獨特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哲學。現今對這種包裝材料的再利用、再挖掘即是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民族文化。此外,生態理念下的食品包裝設計注重食品的精神表現及其蘊含的意識形態,造型質樸簡練、裝飾大方并飽含濃郁的吉祥寓意,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簡約淳樸,傳承和諧之美
生態包裝采用簡單的加工工藝,造型質樸,體現了東方傳統美學觀念的三大取向:無飾—取天然為自然之美;飾而不奪天然—為和諧之美;天然美借藝術美而名揚天下。
三、生態理念在食品包裝設計中的表達方式
現如今,世界對包裝的簡約化設計要求越來越高,設計師應該調整姿態,擔負起設計道德和環保重任,改善包裝污染問題。設計過程中應該堅持“七個R”原則,其中包括:去掉不必要的包裝(Remove),減少不必要的包裝(Reduce),重復利用一些包裝材料(Reuse),采用可回收利用、可降解的包裝材料(Renewable),控制成本(Revenue)等。食品包裝的設計只有本著“七個R”原則并結合人們的生活習慣、心理需求等,設計出符合生態循環的色彩圖案、造型、材質,才能促進綠色消費,引領生態潮流。
(一)食品包裝視覺設計
在食品包裝設計中,色彩是視覺設計中最有表現力的元素。設計師為了突出包裝的視覺沖擊力,往往會忽視生態設計的原則和設計理念,從而給受眾以及環境帶來視覺色彩污染。因此,在生態設計的大背景下,設計師應該盡量從生態的角度去考慮食品包裝上的色彩表現,目的在于可以喚醒人類保護環境的意識,達到生態包裝設計的目的。
食品包裝的圖形應該與食品本身及大自然配合得當,生態是健康、安全的代表,突出了生態也就突出了健康的品質。
文字在食品包裝設計中的作用不可忽視,不僅發揮著對內容的解釋說明作用,也起著對食品形象的表現作用。在生態原則的指導下,包裝上的文字應該有積極向上的引導意義,簡約明了,從而減少大面積油墨的印刷。如新疆大棗品牌“棗安”,包裝上簡單的幾個字“你好 阿拉爾朝陽”就將來自新疆阿拉爾的生態棗詮釋的淋漓盡致,語言不多,但是呈現的恰恰是最樸拙的自然之味,是環保和品質的代言。
(二)食品包裝材料設計
我國最早的一部工藝學著作《考工記》中記載:“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其中“材有美”指的就是材料的性能,看來合理地選用、創新材料才稱得上是合格的包裝。在材料技術不斷進步的今天,設計師們更應合理利用天然生態材料;充分運用自然再造材料;巧妙運用人工合成材料,將生態材質物化在綠色包裝設計中,發揚環保理念。如xroads菲律賓海鹽包裝就是用當地的天然棕櫚樹葉手工編織成的包裝盒,用來捆扎的麻線也是利用天然橡膠植物制作而成,整個包裝都是純天然的可降解材料,堪稱食品生態包裝中的經典之作。
(三)食品包裝結構設計
優秀的食品包裝設計結構應該簡約并極具美感,可以激發消費者的消費欲望。這就要求設計師不僅要設計美觀的外包裝,更要從人機工程學的角度考慮舒適的結構形式,做到節省材料、尺度宜人。此外,食品的包裝結構不僅應適應正常人的生活習慣,還要站在身體機能不完善的人的角度去考慮,實現無障礙設計,真正做到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的高度統一。
四、結語
本文從食品包裝生態設計的理念、價值、策略方法幾個方面來探討,提出了在食品包裝設計中包裝設計師應綜合考慮包裝的視覺元素、材料及結構等,如此才能在包裝工業的迅猛發展過程中,創建出生態化、節能化、實用化、人性化的食品包裝設計,這個生態目標同樣也是世界對于包裝設計師的新挑戰。雖然設計不是萬能的,但是食品的生態包裝設計可以為食品提供新的價值,在一定程度上延長包裝的生命周期避免它們過早成為隨手而棄的垃圾,我們有理由相信,創新性的食品包裝的回歸會給生態包裝設計增添一份別樣的風采。
【參考文獻】
[1]劉秀偉.挺進零包裝——低碳理念引領包裝創新,循環經濟點燃綠色設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
[2][日]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M].朱鍔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汪智強.原生態設計理念對包裝材料選用的啟示[J].廣西輕工業,2011(12):113-139.
[4]周升.基于生態理念下的簡約化包裝設計研究[D].江南大學,2009.
[5]許平,潘琳.綠色設計[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1.
[6]姜如意,楊文劍.自然而然的生態設計理念探索及在食品包裝設計中的考量[J].包裝世界,2011(5):82-83.
指導教師:姚遠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