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瑞金+薛其武
摘要:我國的民辦本科院校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至今,民辦本科教育在我國高校教育中起舉足輕重的作用。會計專業是目前本科學校中較為熱門的專業,近幾年,河南民辦本科院校的會計專業招生都很可觀,逐年增長。但是應用型轉型下,會計專業的教學方法依然陳舊,需要改革。鑒于此,文章首先介紹我國民辦本科高校會計專業現狀,其次分析目前民本本科院校會計專業教育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對我國民辦本科院校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民辦本科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
一、我國民辦本科院校會計專業現狀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私立教育源遠流長。遠在兩千四百年前的春秋時期,孔子等就開始興辦私學。戰國時期,形成了以儒、墨、道、法為代表的私學“百家爭鳴”的局面。自此以后,私立學校在傳承中華文明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民辦教育也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會計專業是根據1998年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介紹》新設的一個專業,屬于管理學學科,工商管理類專業。會計專業近年來發展迅速,由于其就業面廣,市場需求旺盛,所以各高校相繼開設了這一專業,為社會培養了大量的會計專業的畢業生。然而,目前會計專業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卻處于兩難境地:一方面,企業需要的是能進行財務預算、資金運作、投資融資、財務決策等方面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另一方面,市場上普通會計人員供過于求,很難就業。
二、民辦本科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設置不科學,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目標不明確
民辦本科院校的會計類專業設置五花八門,不夠科學,在專業設置上存在重復現象,我們走訪的河南大多數民辦本科院校把會計專業基本上細分為會計與審計、投資與理財、會計電算化、審計(注冊會計師方向),等等。對于審計這個會計學體系的一個分支,諸多以財經類為主的院校基本都有開設,只是發展程度不同。個人認為,對于民辦本科院校而言,由于其招收學生的層次性,沒有必要專門將審計單獨劃分為一個專業,甚至有些院校重復開設。我們可以將其并入在會計專業中,給學生講授基本的審計理論與實務。
不同的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目標的制定上,內容基本是相同的,使得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目標等流于形式,體現不出由于專業不同而在實務工作的應用性方面展現的特點。
(二)教材征訂與管理制度不規范
民辦本科院校的會計專業教材盲目選用國家級規教材劃,而這些教材并不能適應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教學的需要,針對會計專業重視應用型的特點,學校應該組織計算機和會計專業知識都具備的老師編寫適合自己學生的教材,教材的編寫要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內容由淺到深循序漸進。在授課方式上,大部分教師仍在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沒有充分發揮學生參與課堂的主體作用,學生上課積極性不高,更不用說主動去探索問題了。在授課教師的選取上面,好多會計專業的基礎課程選擇的都是沒有職稱的青年教師,本身這些老師大多畢業于二本及以上的高校,對于應用型學校的講課思路和授課方式存在一定的誤解,再則這些老師對專業知識的融會貫通,對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具體應用以及如何應用自己都不太清楚,這樣的話學生學知識形不成一定的框架結構,也不知道自己所學知識有什么作用,容易出現不了解自己所學知識有什么用途、對自己將來的工作的影響程度,勢必影響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能動性。
(三)實踐教學模式單一,缺乏靈活和針對性
教師在進行會計實踐教學時,主要采取教師主講的授課方式,而忽視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如在進行會計實訓時,教師通過模擬教材上的實驗資料,在實驗室講臺上直接閱讀教材上的實驗指導;然后讓學生根據模擬實踐資料和實驗指導,在規定的實驗時間內在計算機上模擬整個實驗過程,最后提交模擬實踐的結果。在進行會計電算化模擬實驗時,教師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講解所學會計電算化軟件的操作方法和流程,很少講解會計電算化軟件的設計思想、賬務處理系統的內在聯系,以及賬務系統差錯的檢查等內容,然后讓學生機械式操作,上機輸入手工模擬資料中的數據,最后讓計算機自動生成記賬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等會計信息資料。這種以教師為主體的授課方式,打擊了同學們的上課積極性,好多學生不明白自己在干什么,有的同學干脆直接放棄。最終結果是:學生所學理論知識不扎實,而實踐能力也不強,應變能力差,很難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能動性,思維能力得不到鍛煉,難以適應企業日益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另外,一些應用型本科院校,在會計實踐教學過程中,由于沒有考慮實踐教學內容的不同以及培養學生專業素質上的側重點不同,沒有考慮會計課程的層次結構(如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等)以及同一層次不同階段的技能訓練,因此,采用的教學方法缺乏針對性、靈活多樣性,不利于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的逐步提高。
三、民辦本科會計專業的教學改革
(一)深化會計專業課程設置的改革
課程設置要考慮應用型本科會計的培養目標的要求、科學知識發展的需求及個性發展的需求。合理設置基礎課和專業課程的比例、理論課與實踐課之間的比例、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之間的比例。進一步提高學生業務能力水平,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組織本院系理論和實踐經驗比較豐富教師編寫適合自己學生特點的教材,加大對老師的培訓力度。對于有些課程學生考證時,已經學過,可適當增加這些學生的實踐機會,例如好多同學剛上大一會計證就考過了,相關的《基礎會計》就可以免學了,可以讓這些同學去實習基地鍛煉應用能力。
(二)探索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新模式
建立一支雙師型的教師隊伍,良好的師資力量對于學校實踐教學改革起著關鍵作用。雙師型教師實踐經驗比較豐富,可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采用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就是在學生學習和掌握了一定的會計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將具體的會計事例運用于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實踐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講授、組織學生討論、撰寫案例分析報告、教師歸納總結等過程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把所學理論知識運用于會計“實踐活動”中,以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學校應多鼓勵教師深入企事業單位及會計師事務所等實際部門進行調研活動,或掛職鍛煉,或實現社會兼職,加強同會計實務界的聯系。這樣,教師既可以憑借自身教學科研的實力幫助企業解決一些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同時又可以在實際工作中收集整理有關資料,編寫會計教學案例,建立真實的會計案例庫,充實實踐教學內容。實施案例教學法,不僅可以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對知識進行綜合演練,而且在整個會計實踐教學過程中可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充分展示了應用型本科院校“以培養能力為主”的價值取向,使課堂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另外,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實驗室進行V綜培訓,真實模擬企業的運轉流程,這對老師的要求更加嚴格,而這項訓練就像是老師帶領大家去做一個完整的項目。學生在項目中分別被分配為不同的角色,真實模擬企業的實際運營,在這個實訓項目里,老師是項目的設計者,如何讓學生在該項目里學到實際的知識,就看老師設計項目和監督評價項目是否有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在項目臨近結束時,請企業的會計專家到課堂,從企業的實際角度評議學生對項目的完成情況,讓學生了解到所學知識的實用性。會計教師如能成功地實施項目教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會大大地被激發,并高質量地完成項目的學習。實踐證明,項目教學法能較好地解決教與學的矛盾,鞏固學生所學會計、財務管理知識,發揮學生潛能與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三)改革教學督導模式,鼓勵教師個性教學、特色教學,提倡教師用新的教學方法
督導工作的重心要從“督”轉移到“導”上。1.對剛走上講臺的青年教師,督導重點應放在對其教學紀律、課堂氛圍、備課教案等內容上,而對于有經驗的老教師,督導重點則應放在其教學方法改進、授課內容的把握上來。(2)督導員要和學生經常接觸,以了解學生對教師的評價。(3)對申報了教學研究項目的教師,學校要檢查其研究進展評價及其研究成果,并幫助其完成項目,使其提高教學水平。把相近或相關的課程組成一個群,刪減掉相同的部分,按不同年級統一設計講授內容,循序漸進地把握難易程度。例如:可將會計基礎、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組合為一個群,財務管理、中級財務管理、高級財務管理、國際財務管理組成為一個群。
【參考文獻】
[1]梁少林,楊波. 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改革探討——以四川文理學院為例[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5(09):149-151.
[2]鄧亦文.芻議應用型本科會計實踐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J].湖南涉外經濟學報,2012(01):67-69.
[3]欒世生. 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實踐型教學研究[J].商情, 2014(30):246.
[4]史琪,張琪,張建華.民辦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校企聯合實踐教學模式——以武昌工學院為例[J]. 新智慧:財經版,2014(8):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