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運澤
摘 要:在英語課堂中創造一種真實的情景交際環境,使學生在真實的活動中發展其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是運用英語情景教學法的關鍵所在,設計真實的情景決定著教學質量,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本文就本人在教學實踐中常用的幾種方法做個總結,旨在激活英語課堂教學。
關鍵詞:巧設情景;英語課堂;效果
情景教學是根據反映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設計具體生動的情景,引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和運用語言的一種教學方法(徐子琳2008.39)。這種教學方法遵循交際化原則,實現了英語課堂教學的交際化。開展情景教學,要求教師改變過去superior的面孔,充當起a manager, a helper 或a demonstrator的角色,創設比較真實的語境進行豐富多彩的練習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在特定的交際情景中進行流暢自如的操練,同時提高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能力。下面談談本人在教學實踐中常用的幾種方法:
一、 表演情景
仁愛英語課本中有不少課文都可以改編為短劇進行表演,我還和學生一起利用一些實物,面具做道具,創設一定的場景,如:在學習問路時,我用課桌排成一條七拐八彎的街道,并掛起各種招牌,如醫院、郵局、商店、等,派幾名“警察”在十字路口“值勤”,為來往行人指路。不少笑話都有一些出乎意料的結尾,很逗人樂。我常把它們譯成英語(省去結尾),事先派學生做表演,課上表演完后讓學生們展開想象,進行“續貂”。在這個過程中常會出現比原作更高明的結尾,令我也拍案叫絕,自嘆不如
二、 簡筆畫情景
形象、不規則的簡筆畫可為英語課堂教學增添色彩,課堂導入時,可以快速地讓學生從不規則的畫面中,帶著愉快的心情置身于課文的環境中。例如我在教仁愛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6, Topic 1, Section C, My Home一課時,首先畫了一個大院子,在院子中間一畫一個小花園,在花園里畫上一些花草樹木,然后在院子后面畫上房子,最后再畫上臥室、客廳等。學生很快就像身臨其境,活躍課堂氣氛,同時老師將大段的課文內容用簡筆畫的形式勾畫成簡單、明了的格局予以展現,降低了課文的難點、學生積極開口表達。
三、 圖片情景
平時收集剪下各種圖畫,分門別類裝起來,分為人物、建筑、動物、植物、風景等。活動時將學生分成組,每組各從袋子中隨意抽出一張圖片。然后根據抽到的圖,小組討論,編成故事,由一個學生上臺口述。這樣做隨意性大,編出的故事離奇古怪,不落俗套,大家聽得津津有味,從而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我還收集了一些連環漫畫作品,由學生用英語敘述其內容。由于情節和人物滑稽可笑,學生興趣很濃,發言頗為踴躍,課堂上笑聲不斷。
四、 歌曲情景
在課前唱首英語歌曲,能為新課作鋪墊,喚起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保持一種樂學的情緒。因此我利用課前幾分鐘時間讓學生唱“Good morning to you”等歌曲,深受學生的喜愛。如果在教唱時能注意配合教學的需要,則效果更佳。如教26個字母時可教唱:“Sing the A B C song”,學生情緒自然高漲,對記憶26個字母起很大的幫助作用。在教人體各個部位時補充了歌曲“My Head, My Shoulders”和“Johnny Works With One Hammer”一星期七天時,選用“The Days Of the Week”;在教家庭成員時,可教唱“Come and Meet My Family”。這樣學生對這個句型就掌握地更快更牢固。
五、 游戲情景
在仁愛英語中,幾乎每個Section都設有“Group Work”這一環節,在教學過程中我常把它改編成游戲,并利用它來復習學過的知識,如在七年級下冊Unit 7, Topic 2, Section B中,我先讓一名學生扮演Polly,再讓兩名學生分別扮演Michael和Jane。再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做游戲和表演。同時也可以按角色,將同桌或全班分成兩大組,這樣學生的興趣被調動了,表現非常活躍,紛紛舉手要求玩這個游戲,課堂氣氛達到高潮。
六、 涂繪情景
不少學生喜愛畫畫,我利用這個特點在上課時常以緩慢的語調敘述課文的某個片段,并配以合適的背景、音樂,然后學生將聽到的內容涂抹成畫。如上仁愛英語八年級下冊How about exploring the Ming Tombs?一課時,請同學們根據課文的描述,將地形圖描畫出來。又如在上八年級下冊Unit 6, Topic 3, Section D Tour de France這一課時,先要求學生根據教師的描述畫出地形圖,然后告訴學生出發點,再根據教師的描述,畫出路線找到目的地,學生們感到很新鮮,所以在聽的時候很用心,以求自己畫得準確無誤。
七、 運用電教多媒體創設情景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常用的電教媒體有:班班通、幻燈、投影、錄播室、語音室等。這些電教媒體運用于英語課堂教學中,為創設語言真實情景提供了有力保障,學生可以從純粹的知識信息接受者變為語言交際的主動參與者。比如運用班班通上課,教師一邊點擊鼠標、放映畫面,一邊有針對性地進行啟發,通過畫面和聲音的有機結合,既節約板書時間,又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引導學生理解、掌握語言知識。再比如運用幻燈創設情景時,可以運用遮掩的辦法,逐次顯示教學內容,讓學生對放映的內容保持新鮮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被遮蓋住的畫面產生求知欲,積極的想象,主動吸收知識,提高課堂實效。
學生通過看景、聽音、會意,使音意直接聯系,最大限度地減少學生的焦慮和畏難情緒,使他們帶著愉悅的心情參與學習過程,輕松地談熟悉的話題,學到的不是一個個孤立的單詞和單句,不是生吞活剝一些語法的點點條條,杠杠框框,而是初步的語言能力。
參考文獻:
[1]周密,趙西萍.旅游專業情景教學及效果評價[J].旅游字刊,2003,(08):45-50.
[2]烏申斯基(俄).人是教育的對象[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