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平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4-228-01
語文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發展、完善于生活,作為語文教學引領者的我們,教學中應將語文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運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實施生活化教學,將教學活動置于真實的生活背景之中,激發學生聽、說、談、寫的強烈愿望,將教學的目標要求轉化為學生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陶冶學生的生活情操。下面就針對教學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6課《花瓣飄香》一課,來談談筆者的見解:
一、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誘導學習任務
以往的語文教學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是在教語文課本,很少站在學生生活的高度來審視教學活動,致使語文教學成了學生生活的一種負擔。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來自于生活,我們理應以課堂為起點來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貼近生活,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走語文教學生活化的道路。
如:在《花瓣飄香》這課的開始,老師創設生活情境進行導入。
老師利用課件展示:許多月季花,朵朵爭艷,色彩紛呈。學生欣賞畫面,說說月季花有哪些特點?
師:月季花不但美,而且花瓣還有幽幽的清香。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月季花的課文,叫《花瓣飄香》。
師板書課題,生讀課題。
師:有一位母親生病躺在床上,想看看窗外春天美麗的景色,想聞一聞月季花的清香。
老師讓學生說說:你覺得這位母親的孩子會怎么做呢?學生結合自身經歷,展開思考,全班交流說說怎么做。
本環節通過創設生活情境,誘導出課題,以生活為中心,把課堂和生活鏈接起來。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滲透學生的生活,讓生活融入語文課堂教學。
二、呈現生活化教學過程,引導解決問題
有的課文內容距學生的生活較遠,教學時應借助于情境的創設再現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使學生如臨其境,激起學習興趣。對于新知內容在教學中要提倡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實施引導,遵循“學生自學、教師導學”和“學生樂學、教師樂教”兩個基本教學原則,發揮學生主體地位,教師主導的作用。
如:在教學這課時,自讀感悟,學生自由讀課文,并用鉛筆在書上勾畫有關的句子。
(1)老師提出自讀的要求: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的3—10小節,用“﹏﹏”勾畫出表現小女孩懂事的有關句子,體現自主學習的原則。
(2)然后集體交流,老師引導學生從小女孩的語言、動作和表情當中感受小女孩的懂事,并讓學生表演出來,使學生如臨其境,體驗生活經歷,激起學習興趣。
(3)學生讀出勾畫的表現小女孩懂事的句子,教師跟著出示句子:她低著頭不好意思地說:“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指名讀,指導朗讀,讀出小女孩的低著頭不好意思。
(4)“她低著頭不好意思地說”你知道了什么?(小女孩覺得自己摘花做得不對)
過渡:你從哪些地方還看出小女孩覺得自己做得不對呢?
本環節從教學方法上看,堅持啟發式,呈現生活情景,采用音樂、繪畫、表演等方法,激勵學生自主探究,勇于實踐,引導他們自己發現、感悟、體會小女孩低著頭不好意思的真摯情感。俗話說:“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應該去親自嘗一嘗。”同樣,對課文的體驗也是如此。
三、優化生活化教學實踐,疏導學教同步
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來自于生活,課堂教學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理應以課堂為起點來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貼近生活,聯系實際。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并真正受到啟迪;才能賦予課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潛在意義;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強者,做生活的主人。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告訴我們:生活就是教育的內容,為生活而教育,在生活中找教育。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教育情境,把課文所描繪的客觀情景和現象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再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去體驗,去感悟,加深理解,突破難點。
四、營建生活化教學交流,指導探究規律
我們的語文教學正在變得枯燥、單調、無趣,孩子們被困在狹隘的課堂教學的牢籠里,他們對語文的興趣正逐步喪失。陶行知曾有過一個恰當的比喻,說明生活與教育的關系:“生活即教育”,教育極其廣闊自由,如一只鳥放在林子里面;“教育即生活”將教育和生活關在學校大門里,如同一只鳥關在籠子里。如何創造一片“林子”讓鳥兒自由飛翔?如何讓我們的孩子恢復對語文的興趣,如何使學生真正領悟到語文的博大精深和它無處不在的魅力呢?需要我們每個語文老師從生活出發,從實際出發,變語文的小課堂為生活的大課堂,變頭頂的小天空為生活的藍天。在教學中加強“說、演、練”、再現生活,實現語文“生活化”。
五、豐富生活化教學效能,輔導反饋提煉
陶行知先生說過:“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書本是死書本。”而語文又與生活緊密相連,是生活給了語文以生命。學語文,就是感受生活,學語文,就在享受生活,學語文,就在裝扮生活。這就是生活語文,它是一個開放的、自由的、博大的天空。我們的語文老師,更要把生活引進課堂,在語文的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感受生活,進而增長才干。因為,生活,才是真正的語文,才是真正富有生氣的語文!
語文與生活就應在學生的表演中融為一體,這樣與生活的“對話”,會讓語文課堂有更廣闊的空間。語文來源于生活,生活來源于語文!通過陶行知教育思想“教學做合一”方式,學生的觀察能力、表演能力、思維能力、表述能力、發現問題能力和創設性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訓練和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突破課堂教學“零漏洞”。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講解不超過二十五分鐘,提問不少于十名學生,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時間,讓孩子真正做課堂的主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