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家麒++李俊卿
【摘要】本文闡述了任務驅動型作文的概念、特點、結構、寫法以及應對策略,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任務驅動型;作文;寫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1-0231-02
一、任務驅動型作文的概念
任務驅動型作文往往是給學生提供一個情境,在材料中出現對立性、矛盾性的問題,然后給學生下達一個指令性任務,讓學生圍繞材料的內容及含意,就材料中出現的問題提出解決、處理的方法和策略,然后讓學生選擇最適合于自己的的角度來作文。
任務驅動型作文與過去的材料作文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任務驅動型作文的材料本身是有爭議性的實事或時事;而一般材料作文,里面蘊含一些道理或寓意;二是任務驅動型作文的材料盡可能體現時代價值觀多元化這一特點,公理婆理眾說紛紜,要求學生就事論理,把理說清、話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貫穿寫作始終;而一般材料作文只要從材料中提出觀點,以后材料再無它用,這樣易造成套作;三是任務驅動型作文帶有明顯的驅動任務,這些驅動任務包括文體、內容、思維、對象,考生要根據這些任務來寫作,而一般材料作文沒有這樣的驅動任務。
任務驅動型作文,增加了特定的任務指令,從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測試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斷完善。2015年全國卷兩道作文題的任務指令最顯著標志就是“寫信”和“權衡、選擇”、“優中選優”。前者要求考生就“女兒舉報”事件給相關方寫信,來入情入理地談問題、講道理;后者要求考生對“當代風采人物”的推選進行思考、權衡與選擇,最終確定“誰更具風采”。這類任務驅動型作文中的“寫作任務指令”也應屬于“寫作要求”,與往年的“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的寫作要求相比,從“禁令式要求”變成了“指令性要求”。當然,“禁令”與“指令”的區別在于一個是不要這么做,不要這么寫;另一個是明確要怎么做,要怎么寫。從這個角度看,“指令性”要求是方向性要求,而任務指令則更具體、明確。2015年全國卷作文的“書信”、“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的要求,都是指令性要求。
二、任務驅動型作文的特點
1.指令性。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寫作任務是明確的、具體的,引導考生就一個具體明確的要求來寫作,作文導向十分清晰,寫作的針對性更強。
這種任務驅動型作文包括:(1)體式指令,指令寫成什么樣的文體;(2)內容指令,指令寫作內容是什么;(3)思維指令,指令問題的焦點,寫作的著力點;(4)對象指令,指令具體的問題。
2.矛盾性。作文材料給出一個情境,出現對立性或矛盾性的問題,然后要求考生提出解決、處理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由于材料中出現了一個對立性、矛盾性的情境,那么就需要考生進行探究。探究,就是對作文內容去做深入探討、認真研究。作文的探究性是要圍繞作文材料中有爭議、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討論、研究,分析矛盾、解決矛盾。
3.權衡性。由于材料的“矛盾性”,更由于材料內容的豐富性,材料本身沒有做價值判斷,材料意義的容涵性與開放性強,那么考生必須權衡。只有衡量、考慮、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當、準確的“選擇”,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認識與思考、冷靜的分析、邏輯性的表達。“權衡”是審題的關鍵。
4.辨析性。辨析性又叫思辨性。如果說“權衡性”還是在審題階段,那么“辨析性”主要體現在行文中。辨析性指辨析關鍵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質。
辨析性是非常重要的思維能力特征,符合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能力”的要求,也是高考作文未來發展研究的重要內容。
試題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導學生進行思辨。這就牽涉到作文題設置的題型功能和題型考查目標的問題。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學生的寫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內容、情感態度、布局謀篇,以及對這些加以整合的邏輯思維能力。
思辨應該是文章寫作的切入點,試題內容體現適當的思辨是有益的。
5.比較性。2015年全國卷II“誰更有風采?”,這就需要比較、辨析,而且是在多維度的比較中說理論證自己的觀點。這是寫作的關鍵。多維度比較論證說理,比如從貢獻、價值、意義、社會需求度等角度進行比較論證。這樣的題型,往往作文材料不是單一的,這就更需要比較說理論證。寫作的重點是說明選擇的原則、理由,在強烈的對比中,鮮明地闡述自己的論點,凸顯自己的觀點。
三、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審題
任務驅動型作文要求全面讀懂材料的內容及含意,而不是像以往那樣抓住材料的一點就可作文。
任務驅動型作文往往在材料中出現多個人物、多種看法,它們的關系往往是相同、相反、相對、遞進,等等。學生必須對每一個都要做出準確的分析、評價、概括,以便論證自己“更喜歡哪一個或更贊成哪一個”。
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審題有點像多則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對于材料中出現的每一個人物、觀點,都要逐一分析、比較,求同求異,辯證思考,以便于立論。
為了避免隨意和偏離,就有意識地在多角度材料中,提出指令性任務,讓學生能夠圍繞材料的內容及含意,選擇最好的角度來寫作,不至于偏題。2015年全國卷I和卷II的作文題通過增加“寫信”、“權衡與選擇”等任務型指令,著力發揮試題引導寫作任務的功能,增強寫作的針對性和對象感,使考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辨析關鍵概念,在多維度的比較中說理論證。
任務驅動型作文旨在著重考查閱讀能力、審題能力,特別是思維能力。要求學生讀懂材料,在讀懂的基礎上按照任務指令作文,所以審題時的閱讀能力和領悟能力要求較高。
任務驅動型作文要求考生去發表議論的主題,往往就是材料要揭示的某種主題。考生可以從命題者給出的論題里找到中心詞、關鍵語句,防止離題。而這樣的命題材料不止一個,所以要仔細分析材料間的異同,為寫作做好準備。
任務驅動型作文既然是先“讀”后“寫”,是讀后有感而發,那么“讀的內容”和“感的內容”要有機地聯系起來,開頭要引述材料,后面要針對材料,聯系寫作任務而寫作。
就材料范圍、寫作任務而言是就事論事;就材料含意、行文中說理論證而言是就事論理。說理就是思辨,就要比較辨析,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四、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寫作
(一)明確要求,弄清任務
在寫作任務驅動型作文時,考生要細讀材料、細讀題目要求,完成寫作任務。如2015年全國卷Ⅰ的作文在敘述材料后有兩段文字,這兩段字應是考生關注的重點之一。為了敘述的方便,現在摘錄如下:
對于以上的事件你怎么看?請給小陳、老陳或其他相關方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態度,闡述的你看法。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義,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完成寫作任務,明確收信人,統一以“明華”為寫信人,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這兩段文字集中地展示了命題者設置的任務要求,仔細分析應有如下的任務:(下轉236頁)
(上接231頁)1.“對以上的事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這段話表明文章要寫成議論文,不能寫成記敘文。“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這就要求寫作時學生要有個性化的思考。
2.“請給小陳、老陳或是相關方寫封信”,這就加強了考生論述觀點的針對性,要求就事說理,不能脫離所選的一方而任意寫作。同時,要求寫成一封信,以信的形式來展開論述。信的格式無疑就會成為判分的依據之一。
3.“綜合材料內容及含義”,這就要求考生圍繞材料中的核心事件,形成像樣的、可以闡述的看法,體現自己的思考,表達自己的想法。其他非核心事件可以涉及,但是不能“喧賓奪主”,敘述非核心事件只是為了更好地議論核心事件。
4.“選好角度”。任務驅動型作文材料角度有核心角度、主要角度、次要角度、沾邊角度之分。因此,考生寫作時就要抓住核心事件來確立核心角度、主要角度。明白了這些要求,再按照這些要求來寫,這就符合命題者命題的意圖。
(二)抓住材料核心事實,明確是非
2015年全國卷Ⅰ的作文材料表達的有這么幾層意思:一是陳父在高速路上開車時打電話,家人屢勸不改;二是小陳迫于無奈,為了父親的生命安全,通過微博私信向警方舉報自己的父親;三是警方查實后,依法教育處罰老陳,并將這起舉報放在官方微博上;四是小陳之行為、警方的做法,贏得眾多網友的點贊,也引發一些質疑;五是媒體報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圍、更多角度的討論。
這則材料,涉及老陳、小陳、警方、網友、媒體這五方。從材料看,老陳、小陳、警方三方是核心事實,網友點贊、質疑,媒體報道是這些核心事實產生的影響。因此,分析材料要緊抓這三件核心事實。
首先,我們來分析老陳的行為。老陳不顧家人多次勸告,總在高速路上開車時接電話。命題者對老陳之行為明顯是持批評態度,老陳這是把生命當兒戲,是極不正確的。這種行為要批判。再看小陳,“迫于無奈,更出于父親生命的考慮,通過微博私信舉報自己的父親”,從舉報的原因、目的來看,小陳是正確的。但在舉報方式上是否還有更好的呢?值得考生思考。警方查實后依法教育處罰老陳,體現了實事求是以及法治精神,值得稱贊;但把這一事件公布到官方微博,其主觀目的是為了警醒大眾,但客觀上也將小陳置身輿論的漩渦之中。通過這樣的分析我們能夠辨別是非,為后面的寫作找到方向。
(三)選好角度,圍繞是非,確立觀點
所謂“選好角度”,就是指要從核心角度、重要角度來立意。在這一則材料中,應圍繞老陳、小陳、警方這三個核心角度來寫作。當然,在核心角度這一前提下,應兼顧自己擅長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積累了相關的素材,有思想、理論上的準備的角度。
在寫作時,可圍繞是非來設置分論點。比如從老陳的角度來寫,可以著力圍繞其錯誤做法來展開論證。如在高速路上開車時打電話的危害等來展開,勸其注意生命安全、遵守交通法規等。又如從小陳的角度來寫,一方面要突出其舉報的意義、圍繞其積極意義來寫作,把這些作為文章的第一部分;另一方面,也要指出其舉報方式值得商榷,以及舉報自己父親與中國傳統倫理不一致,并提出自己應對這一情況的做法。還可以從警方的角度,抓住警方“查實”后“依法”“教育處罰”老陳,體現了實事求是、依法行政等精神,值得稱贊;并指出警方把這一事件公布到官方微博,其主觀目的是為了警醒大眾,但客觀上也將小陳置身輿論的漩渦之中的事實,探討警方執法是否還可以人性化一些。這樣確立觀點,就準確、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對學生的考查要求。
(四)圍繞材料就事說理,類比論證展開寫作
過去的材料作文,材料總是起引出觀點的作用,引出觀點后,用途就不多了。而任務驅動型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發出觀點外,還應把“分析材料,就事說理”貫穿在具體的寫作中,這是任務驅動型作文的一個顯著特點。
2015年全國卷Ⅰ作文,在寫作時應緊緊圍繞一方材料來提出觀點,展開論證,要結合材料向讀者入情入理地闡述自己的看法。也可聯系類似材料進行類比、辨析,分析事件背后的情、理、法等核心價值觀。
五、任務驅動型作文的結構
任務驅動型作文常用的結構模式:
簡潔引入:簡引材料,提出觀點,褒貶分明。
充分議論:正反對比,假設因果,點面層進。
聯系現實:明析原因,直指危害,闡明意義。
結尾點題:尋找對策,倡議勸勉,呼吁號召。
六、任務驅動型寫作的應對策略
1.在閱讀中培養感悟能力
任務驅動型寫作要對材料進行理解分析,要求考生要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因此,考生在平時的閱讀訓練中要有意識地去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或中心思想,提高認識能力。
2.擴大閱讀面,積累素材
除了課堂內的閱讀,考生在平時要多閱讀,尤其是要多讀報,要多關注一些時事話題,如環保、教育、娛樂、科技等。一般讀了以后多少會有些感悟,那么一旦在寫作中真的碰到這類題材,由這個材料引發議論就是很容易的事了。在備考時,考生也可以把平時所做的閱讀理解題作為很好的素材庫,并積累一些相關話題、材料。
3.培養理性思維
考生在上課時要積極參加各類話題的討論、辯論等,在課間休息、茶余飯后、睡前閑聊等時間也要多與身邊的人交流思想,對發生在身邊的事情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同時,也要留意他人對同一事物的看法。這樣,評論時就能做到有理有據,寫作起來就能水到渠成。
4.進行適量的寫作練習
俗話說,熟能生巧。只有經過不斷的練習,才能培養出良好的寫作習慣,流暢的表達能力。也只有這樣,才能寫好任務驅動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