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海
“軟梯訓練法”對大學生身心健康影響實驗研究
張學海
研究軟梯訓練法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影響,為高校體育課程教學開發有效的訓練方法提供參考依據和借鑒。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實驗法、數理統計法,選取本校的2015級、2016級238名普通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分成兩個獨立樣本,采用軟梯訓練法對學生進行16周(即1個學期)的運動干預實驗,圍繞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2個維度,8個一級指標進行測試,通過實驗前后測試數據對比分析,得出結論:(1)身體素質方面,實驗組與對照組的BMI指標差異不顯著(P>0.05);肺活量指標差異不顯著(P>0.05);立定跳遠、1分鐘跳繩、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引體向上(男)/1分鐘仰臥起坐(女)指標(P<0.05)實驗組均好于對照組,尤其在1分鐘跳繩指標上差異顯著(P<0.01),坐位體前屈指標差異不顯著(P>0.05)。(2)心理健康方面,在主觀體驗、情緒活力、人際感知、困境應對、身體價值所有的五個指標上,實驗組得分均值均大于對照組,且在主觀體驗、情緒活力、困境應對、身體價值四個指標上差異顯著(P<0.01)。
軟梯訓練法;大學生;身心健康;實驗
1.1 研究對象
以軟梯訓練法對普通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檢索和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了解國內外軟梯訓練法研究現狀,分析目前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對相關資料進行了仔細的閱讀和分析,從文獻中受到啟發,為本文的實驗研究提供基礎。
1.2.2 實驗法
(一)實驗目的
體育課程教學中采用軟梯訓練法對南京曉莊學院普通大學生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訓練,改善大學生的身體的形態、機能、素質等,提高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
(二)實驗對象
以2015級、2016級所授排球課的8個自然班,共計238名普通大學生為實驗對象。將自然班隨機分成兩組,四個班為1組進行長達1學期的授課教學實驗,其中126名學生將對其采用軟梯訓練法進行干預訓練作為實驗組,另外112名學生采用常規的體育課程教學作為對照組,不進行性別分類,對兩組測試數據直接行對比分析。由于樣本容易控制,并且體育課是必修課,故沒有出現缺失值。
(三)實驗變量
本研究中,對照班采用常規訓練教學,實驗班采用軟梯訓練法教學。本研究的自變量是軟梯訓練的內容,因變量是被測試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各指標的水平,控制變量是學生不參與軟梯訓練之外的任何體育活動。體育課程為實驗對象的必修課程,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法,分析并控制外界對實驗的干擾因素,保證了實驗的準確性。
(四)實驗時間及內容的確定與實施
實驗的時間選擇為2016-2017學年第一學期,為了保證時間的不同對實驗結果產生的的干擾,實驗組與對照組選擇同時進行。
根據相關研究[8,9],確定了方案制定的4個因索,本研究確定采用軟梯訓練法對學生進行干預以便與常規教學進行對比分析,同時對運動頻率、運動強度、每次運動持續時間、運動項目四因索進行控制,其中,運動頻率(F)為每周1次;運動強度(I)控制在(220一年齡)X(60%-80%)范圍,平均心率應大于120次/分;每次運動持續時間為每節課的30 min素質練習;運動項目(P)是以本人所授排球課程為基本內容。

表1 對照組與實驗組干預內容及實施情況一覽表
軟梯訓練法訓練動作名稱為:(1)直線方法訓練,主要有小步跑、高抬腿、內跨步向前交叉腿、內跨步向后跳、兩腿前交叉向前跳、兩腿交叉往后跳、前轉骸跳(帶分腿墊步)、后轉骸跳、剪刀式向前跳、剪刀式向后跳、剎車跑等運動方式。(2)水平方向訓練,主要有交叉分腿平移、平行前后側移步、快速小步平移跑、兩腳內外跳平移、框里框外并步側移、快速踏框分腿平移、側向跨步跑(左右腿)、卡里奧克舞(側上下交叉步)等運動方式。(3)直線方向結合水平方向訓練,主要有前交叉向前(后)跑、快速后交叉步轉骸往前(后)跑、蛇形轉骸墊步跳向前(后)等運動方式。
常規訓練法訓練動作名稱為:編制的體育教材中的常用動作:(1)跑類訓練,主要有50米跑、400米跑、800米跑、2400跑、直線跑、彎道跑等運動方式。(2)跳類訓練,主要有蛙跳、立定跳遠、障礙物跳等運動方式。(3)其他類,主要有俯臥撐、單杠引起向上、坐位體前屈、懸垂舉腿等運動方式。
(五)實驗測試項目指標選取及方法
依據《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及實驗要求,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確定了二個維度方面進行實驗。
(1)身體健康維度:主要是依據2016版《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從身體形態、機能、身體素質3個一級指標,10個測試項目進行實驗分析,測試方法按照《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細則要求進行測試,另外增加了跳繩項目來檢驗對靈敏素質影響效果。由于數據具有定量或定比性質,故分析過程中沒有轉化成《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百分制,直接通過測試原始數據比較分析。
(2)心理健康維度:主要采用周成林2009年編制的“青少年體育鍛煉心理效益問卷”作為測量工具,采用李克特五等級評分法,對問卷包括主觀體驗、情緒活力、身體價值、人際感知、困境應對五個指標進行調查分析。

表2 實驗測試指標及內容一覽表
(3)數理統計法
對研究對象測試數據采用SPSS 17.0對數據進行管理和統計分析。
2.1 軟梯訓練法干預前后實驗組與對照組身體健康的方差分析
首先,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身心健康進行實驗前的數據測試,檢驗數據是否具有一致性,經過T檢驗(P>0.05),結果顯示兩組的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指標以及反應心理健康指標均沒有顯著性差異(見表3、表4),為實驗開展身心健康研究提供了有力保證。
將2015級、2016級本人所授排球課的238名學生分成實驗班和對照班,實驗班課上進行了一個學期的軟梯訓練干預,對照組的課程按照常規教學進行。軟梯訓練法運用于體育課上的素質練習部分,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進行體質健康和心理健康指標進行T檢驗,測試結果為指標均無顯著性差異。之后,對實驗組進行十六周的實驗干預。實驗干預結束后,再次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進行體質健康和心理健康指標方差分析。由于實驗的學生屬于大一、大二的學生,體育課程屬于必修課程,每周只有一次,而且學生每天其他課程比較多,學生課下無閑暇時間參與鍛煉,故排除了控制變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為實驗的準確性作好了鋪墊。
通過體質健康測試指標協方差分析發現,身體形態維度上的BMI指標,實驗組與對照組差異不顯著(P>0.05),說明軟梯訓練法在塑造良好的身體形態作用不顯著。據分析,原因是學生在大學期間,年齡屬于成人,身高變化不大,符合人的生長規律。在身體機能的肺活量指標上,實驗組與對照組差異不顯著(P>0.05),說明對學生肺活量促進作用不顯著。分析其原因是軟梯訓練法與常規的訓練在對學生身體機能提高上都有影響。在身體素質上的立定跳遠、1分鐘跳繩、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引體向上(男)/1分鐘仰臥起坐(女)指標上(P<0.05),實驗組均好于對照組,尤其在1分鐘跳繩指標上差異顯著(P<0.01),坐位體前屈指標差異不顯著(P>0.05),但通過實驗前后均值比較發現,實驗組要好于對照組,軟梯訓練法有利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尤其是通過試驗后的協方差分析,表明軟梯訓練法干預的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實驗表明軟梯訓練法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具有顯著效果,為今后的訓練提供參考依據。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足夠大,控制變量得到有效控制,而且實驗對象屬于本人所授課學生,有利于排除偶然因素,可以說該教學設計對于促進大學生體質健康具有顯著效果。本教學實驗結果與預期吻合度較高,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各項指標也得到了顯著提高,但要使各指標全面均衡發展,還需要對教學模式的某些因素進行完善和調整。

表3 實驗前對實驗組與對照組身體健康測試指標T檢驗
注:P<0.05,表明差異顯著;P<0.01,表明差異非常顯著。下同。

表4 實驗前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心理健康測試指標T檢驗

表5 實驗前后實驗組與對照組身體健康的方差分析
2.2 軟梯訓練法干預前后實驗組與對照組心理健康的方差分析
在心理健康方面,在主觀體驗、情緒活力、人際感知、困境應對、身體價值所有的五個指標上,實驗組得分均值均大于對照組,且在主觀體驗、情緒活力、困境應對、身體價值四個指標上差異顯著(P<0.01),人際感知指標上,實驗組與對照組差異不顯著,但均值實驗后要高于實驗前,說明該訓練方法對人際感知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從總體指標上分析,說明軟梯訓練法對于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表6 實驗前后實驗組與對照組心理健康的方差分析
1.軟梯訓練法對身體形態的改變無顯著差異,這與學生身體發育特點有關,符合實際情況;雖然心肺功能影響無顯著差異,但均值增加,說明對學生的心肺功能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作用;對柔韌素質、耐力素質、平衡能力的影響均具有顯著性差異,尤其在提高靈敏素質方面有顯著性效果。
2.軟梯訓練法對學生心理健康方面也具有顯著影響,通過實驗前后量表測試對比分析,發現軟梯訓練法在促進學生獲得良好情緒體驗、改善人際關系、提高困境應對能力方面與傳統方式具有顯著性差異,能夠讓學生體驗到運動樂趣、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加強團結精神、塑造學生的良好品格、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以及體育鍛煉的習慣。
3.合理開發應用軟梯訓練法是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提高學生技能水平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將軟梯訓練法與體育游戲相結合進行開發,能夠對學生心理方面產生積極的影響,軟梯訓練法具有新穎、獨特、靈活多變等特點,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身心健康水平。
1.體育教師是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引導者。因此,教師要轉變觀念,改變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挖掘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模式,重視學生的體育興趣和終身體育思想的培養,切實提高大學生們的體質健康水平。
2.體育課程教學應該立足于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實際狀況,采取切實有效的訓練方法,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
3.采用軟梯訓練法,達到增強體育課教學效果和增進學生身體健康的目的,在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建議在普通高校體育課教學中廣泛運用。
4.以基于網絡平臺的慕課與翻轉課堂為教學模式,運用軟梯訓練法并創新性的開發,并運用到體育游戲實施體育教學,能夠提高學生鍛煉的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之間的協作精神、競爭意識和團隊意識,切實提高大學生身心素質。
[1] 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2010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75-77.
[2] 林莉,孫仕舜,董德龍.學校體育對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的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38(8):71-73.
[3] Roger White.Speed&Agility Ladders[J].Coach and Director.2007.
[4] 陳昆云.“軟梯訓練”在高校健美操準備活動中的實驗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2012,(12):5-55.
[5] 吳航.淺談軟梯訓練法在中學生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 (1):339.
[6] DANIEL.OKIMOTO.Between MITIand the market[M]: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7] 甄志平,張瑛秋,邢文華.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運動處方教學方式對中學生體質影響的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5,20(5):5-9.
[8] 孫文新,編著.現代體能訓練—軟梯訓練法[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0.
ExperimentalStudyontheEffectofLadderTrainingMethodforPhysicalandMentalHealthofCollegeStudents
Zhang Xuehai
To study the effect of ladder training method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of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to develop effective training methods. This paper mainly uses the literature method, experimental metho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the school grade 2015, 2016 grade 238 university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divided into two independent samples of students for 16 weeks using ladder training method (1 semesters) exercise intervention experiment on the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2 dimensions, 8 indicators were tes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est data analysis, draw the conclusion: (1) physical quality, BMI index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not significant (P>0.05); vital capacity index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O.05); standing long jump, 1 minutes, 1000 meter run (skipping male) /800 meters (female), pull-up (male) /1 minute sit ups (female) index (P<0.05)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especially the difference in 1 minutes skipping significantly (P<0.01), body antexion refers to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P>0.05). (2) mental health, in five indicators of subjective experience, emotional activity, interpersonal perception and response to the plight of physical values on all the experimental group mean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ubjec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 activity, response to the plight of physical values on the four indexes of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ladder training method;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experiment
G807
A
1005-0256(2017)12-0033-4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12.014
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青年專項課題。立項名稱:“軟梯訓練法”對大學生體質健康干預效果研究(項目編號:C-c/2016/01/15)
張學海(1979-),男,山東臨沂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學校體育與體育文化。
南京曉莊學院體育學院,江蘇 南京211171
Sport College of 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isty, Nanjing 211171, Jiangsu, China.